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3959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车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该车架包括信息储存模块、检测模块、控制模块、调节模块和通信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距离因子计算后平叉中梁和后轮轴心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并将后平叉中梁和后轮轴心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的信息传输至调节模块和通信模块;调节模块包括后平叉主体和调节子模块,后平叉主体和控制模块均与调节模块通信连接;调节子模块根据后平叉中梁和后轮轴心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的信息调节后平叉主体的结构;通信模块将后平叉中梁和后轮轴心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的信息传输至用户端。限定后平叉的中梁和侧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强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车架的,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


技术介绍

1、摩托车车架相当于是一辆摩托车的骨骼,是连接和承载一辆摩托车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悬挂制动系统、行走系统、附属设备和驾乘人员的关键部件,行驶当中还要承受行驶时加速制动时的纵向惯性力,以及路面带来的冲击和弯道行驶时带来的形变。

2、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很多摩托车车架,经过我们大量的检索与参考,发现现有技术的有如公开号为cn106314647a、cn105775002a和cn105799848a所公开的摩托车车架,这些一般包括后平叉,后平叉属于摩托车车架的一部分,后平叉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侧板以及连接连接两块侧板的中梁。

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侧板和中梁的连接位置固定,当车身的最大承载量或者其他因素改变时,固定结构的后平叉无法满足实际强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摩托车车架中后平叉的实用性,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

2、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该车架包括信息储存模块、检测模块、控制模块、调节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信息储存模块、检测模块、调节模块、通信模块均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4、所述信息储存模块用于储存平叉前端轴孔与后轮轴心相对位置参考指数、摩托车加速的总次数、摩托车减速的总次数和沿上下方向摩托车的最大承载力的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

5、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且得出后轮的半径、平叉前端轴孔与后轮轴心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平叉前端轴孔与后轮轴心连接形成的直线与水平线之间形成的角度、摩托车第x次加速时的加速度、摩托车第x次加速时对后平叉产生的力、摩托车第y次减速时的加速度、摩托车第y次减速时对后平叉产生的力、后平叉中梁的长度、后平叉侧板的长度、后平叉两块侧板和中梁连接位置的总接触面积、后平叉中梁的表面积和后平叉侧板的表面积的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

6、所述控制模块根据相关信息计算后平叉侧板和中梁的连接稳定因子和距离因子,根据距离因子计算后平叉中梁和后轮轴心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并将后平叉中梁和后轮轴心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的信息传输至调节模块和通信模块;

7、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后平叉主体和调节子模块,所述后平叉主体和控制模块均与调节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调节子模块根据后平叉中梁和后轮轴心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的信息调节后平叉主体的结构;

8、所述通信模块将后平叉中梁和后轮轴心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的信息传输至用户端。

9、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视觉子模块、摩托车加速度传感器和测力传感器,所述视觉子模块、摩托车加速度传感器、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10、所述视觉子模块用于拍摄且得出后轮的半径、平叉前端轴孔与后轮轴心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平叉前端轴孔与后轮轴心连接形成的直线与水平线之间形成的角度、后平叉中梁的长度、后平叉侧板的长度、后平叉两块侧板和中梁连接位置的总接触面积、后平叉中梁的表面积和后平叉侧板的表面积的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

11、所述摩托车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加速度且得出摩托车第x次加速时的加速度和摩托车第y次减速时的加速度的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

12、所述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力度且得出摩托车第x次加速时对后平叉产生的力和摩托车第y次减速时对后平叉产生的力的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

13、可选的,所述视觉子模块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拍照单元、处理单元、提取单元和分析单元,所述分析单元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14、所述拍照单元用于拍摄且得到原始图像,并传输至处理单元;

15、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处理原始图像,且将原始图像转换为处理图像,并传输至提取单元;

16、所述提取单元根据需求对处理图像进行提取的操作且形成目标图像,并传输至分析单元;

17、所述分析单元用于分析对应的目标图像且得出后轮的半径、平叉前端轴孔与后轮轴心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平叉前端轴孔与后轮轴心连接形成的直线与水平线之间形成的角度、后平叉中梁的长度、后平叉侧板的长度、后平叉两块侧板和中梁连接位置的总接触面积、后平叉中梁的表面积和后平叉侧板的表面积的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

18、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计算距离因子时,满足以下式子:

19、

20、

21、其中,z为距离因子,β为平叉前端轴孔与后轮轴心相对位置参考指数,β分别有以下取值,β=2或β=3,当β=2时为平叉前端轴孔高于后轮轴心,当β=3时为平叉前端轴孔低于后轮轴心,h为平叉前端轴孔与后轮轴心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7为平叉前端轴孔与后轮轴心连接形成的直线与水平线之间形成的角度,x为摩托车加速的总次数,ax为摩托车第x次加速时的加速度,为摩托车第x次加速时对后平叉产生的力,y为摩托车减速的总次数,ay为摩托车第y次减速时的加速度,为摩托车第y次减速时对后平叉产生的力,nmax为沿上下方向摩托车的最大承载力,lz为后平叉中梁的长度,lc为后平叉侧板的长度,ct为后平叉侧板和中梁的连接稳定因子;

22、ball为后平叉两块侧板和中梁连接位置的总接触面积,bz为后平叉中梁的表面积,bc为后平叉侧板的表面积。

23、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计算后平叉中梁和后轮轴心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时,满足以下式子:

24、

25、其中,ds为后平叉中梁和后轮轴心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r为后轮的半径。

26、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撞击加速度传感器和重量传感器,所述撞击加速度传感器、重量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27、所述撞击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加速度且得出第e次撞击时施加的加速度的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

28、所述重量传感器用于称重且得出后平叉侧板的重量和后平叉中梁的重量的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

29、所述信息储存模块还用于储存撞击总次数的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

30、所述测力传感器还得出第e次撞击时施加的力的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

31、所述分析单元还得出第e次撞击结束时后平叉两块侧板之间形成的角度、第e次撞击结束时后平叉其中一块侧板和中梁之间形成的角度、第e次撞击结束时后平叉另一块侧板和中梁之间形成的角度、第e次撞击结束时后平叉两块侧板表面出现裂痕的总条数、第e次撞击结束时后平叉中梁表面出现裂痕的总条数、第e次撞击结束时后平叉侧板的长度、第e次撞击结束时后平叉中梁的长度、后平叉侧板的厚度和后平叉中梁的厚度的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

32、所述控制模块根据相关信息计算后平叉变形因子和后平叉的稳定因子,根据后平叉的稳定因子计算后平叉稳定评定值并传输至通信模块;

33、所述通信模块将后平叉稳定评定值的信息传输至用户端。

34、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计算后平叉的稳定因子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车架包括信息储存模块、检测模块、控制模块、调节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信息储存模块、检测模块、调节模块、通信模块均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视觉子模块、摩托车加速度传感器和测力传感器,所述视觉子模块、摩托车加速度传感器、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子模块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拍照单元、处理单元、提取单元和分析单元,所述分析单元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计算距离因子时,满足以下式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计算后平叉中梁和后轮轴心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时,满足以下式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撞击加速度传感器和重量传感器,所述撞击加速度传感器、重量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计算后平叉的稳定因子时,满足以下式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计算后平叉稳定评定值时,满足以下式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车架包括信息储存模块、检测模块、控制模块、调节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信息储存模块、检测模块、调节模块、通信模块均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视觉子模块、摩托车加速度传感器和测力传感器,所述视觉子模块、摩托车加速度传感器、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子模块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拍照单元、处理单元、提取单元和分析单元,所述分析单元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摩托车车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虹郭成铭朱灿基姜毅戚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全速车业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