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减振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器及具有该减振器的新能源摩托车架。
技术介绍
1、磁流变减振器是利用电磁反应,以来自监测车身和车轮运动传感器的输入信息为基础,对路况和驾驶环境做出实时响应。磁流变液体是一种磁性软粒悬浮液,当液体被注入减振器活塞内的电磁线圈后,线圈的磁场将改变其流变特性(或产生流体阻力),从而在没有机电控制阀、且机械装置简单的情形下,产生反应迅速、可控性强的阻尼力。磁流变减振器的有着阻尼力可调倍数高、易于实现计算机变阻尼实时控制、结构紧凑以及外部输入能量小等特点,日益受到工程界的高度重视。
2、然而,现有的磁流变减振器均是将线圈设置在活塞上,进而使得同时励磁线圈通常浸泡在流体中,这会减少线圈寿命并导致加热,并且线圈的存在会限制在活塞上设置阻尼通道,从而降低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降低线圈发热对磁流变液的影响、增大在活塞上设置流道的磁流变液减振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组件和滑动设置在所述缸筒组件内部的活塞(16),活塞杆(11)与所述活塞(16)固定连接,所述活塞(16)将所述缸筒组件的内腔分成上腔体(A)和下腔体(B),所述缸筒组件的内腔填充有磁流变液,所述活塞(16)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上腔体(A)和下腔体(B)的沿周向分布的多个阻尼孔(162);还包括与多个所述阻尼孔(162)一一对应的摩擦发电机(18),所述摩擦发电机(18)包括第一摩擦体组件和第二摩擦体组件,所述第一摩擦体组件与所述缸筒组件外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摩擦体组件与所述活塞杆(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摩擦体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摩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组件和滑动设置在所述缸筒组件内部的活塞(16),活塞杆(11)与所述活塞(16)固定连接,所述活塞(16)将所述缸筒组件的内腔分成上腔体(a)和下腔体(b),所述缸筒组件的内腔填充有磁流变液,所述活塞(16)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上腔体(a)和下腔体(b)的沿周向分布的多个阻尼孔(162);还包括与多个所述阻尼孔(162)一一对应的摩擦发电机(18),所述摩擦发电机(18)包括第一摩擦体组件和第二摩擦体组件,所述第一摩擦体组件与所述缸筒组件外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摩擦体组件与所述活塞杆(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摩擦体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摩擦体组件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摩擦体组件内设置有励磁线圈(25),由所述阻尼孔(162)中心轴线以及所述活塞(16)中心轴线的构成的平面穿过所述励磁线圈(25),所述摩擦发电机(18)用于给所述励磁线圈(25)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组件包括缸筒(14),在所述缸筒(14)下端侧密封连接有缸筒下端盖(17),在所述缸筒(14)的上端侧密封连接有缸筒上端盖(12),所述第一摩擦体组件与所述缸筒(14)的外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6)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沿轴向的中心孔(163),在所述活塞(16)的上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上连通孔(161),在所述活塞(16)的下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下连通孔(164),所述中心孔(163)的上端与所述多个上连通孔(161)连通,所述中心孔(163)的下端与所述多个下连通孔(164)连通;所述阻尼孔(162)相对于所述中心孔(163)更远离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孔(162)在轴线方向上,其中间位置处直径大于两端位置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全,龙正军,周钊勇,陈玉标,游春华,覃应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全速车业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