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782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缸改良结构,包含有:二个半气缸以用一模具分别制成,二个半气缸对合固接成一气缸,该气缸内以隔板区隔一气室及一转子室,该转子室内装设一转子,该转子周边设一O形环,该O形环上凸设弹性挡缘与气缸内面形成线接触,二个半气缸的气室与转子室容积比约为三比一,而该二个半气缸的接合端面设有管道凹沟导通进气孔与气室左、右侧壁;一安全复归(fail-safe)或双动式控制结构,其控制供气方向以驱动该转子往预定方向转动,或者利用气室内部的压缩气体,强迫该转子复归至定位。据此,达到节省成本,且防泄漏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压控制机构,尤指一种气缸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常用的气压控制机构气缸有柱状气缸、扇形气缸,其均系利用压力或扭力迫使该 转子转动,进而使该气缸得以控制该转子进行往复运动,进而带动该阀体开启或关闭。而单 动气缸则用于常态关闭的阀体,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但是,常用的单动气缸如果是用弹簧作为回复动力,则弹簧必须先预设一定压力 装入,才能在弹簧回弹极限时仍有压力压住转子,而该气压要施力到可以压缩弹簧,也必须 施加大压力,所以供气需高气压,而该弹簧突然释压会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力,推动转子撞击 限位螺丝及气缸,因此气缸结构强度余姚较为坚固,且弹簧需考虑线径、螺旋角、材质、热处 理方式、可靠度与耐用度的提升,所以设计困难亦不好装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改良结构,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点,以简单的结 构达到节省成本,防泄漏效果更佳的使用效果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提供一种气缸改良结构,其特点在于,包含有一第一半气缸;—与该第一半气缸一同一模具分别成型的第二半气缸,该第一半气缸与该第二半 气缸对合固接组成一完整的气缸;该第一、二半气缸内部设有一气室与一转子室,而气室与 转子室内设有一隔板,该隔板角度在转子室侧为一百一十度至一百三十度间,而转子室具 有用以减小容积的凸弧部;一转子,具有用以产生有效作动面积的一片叶,该转子设于该转 子室内;该第一、二半气缸的接合端面上,设有用以将设在第一、二半气缸周侧的第一、二进 气孔与转子室左、右侧壁导通的第一、二管道凹沟;该转子周面及一转子轴两端与靠近隔板 的转子轴侧面,均设有用以供隔绝防漏的0形环组设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凹沟;以及,一安全复归控制结构,包含有一空气源,其分别接至一止逆阀及一气动阀的一第 一控制侧,该止逆阀接至气缸的气室,该高压蓄压气室接至该气动阀的进气端,该气动阀 的一第二控制侧则设有弹簧,该气动阀的一第一输出端以一第一管道接至气缸的第二进气 孔,经第二管道凹沟导通至该驱动的转子室右侧,该气动阀的一第二输出端以一第二管路 接至气缸的第一进气孔,经第一管道凹沟导通至该安全复归的转子室左侧。其中,该第一、二半气缸的外周分别穿锁一调整用的螺丝,该螺丝穿入至该转子 室,该螺丝具有用以挡止该转子以调整控制转子摆转角度的前端。其中,该转子周面组设的该0形环外缘上各朝两侧自由端方向凸伸一弹性挡缘, 并以线接触的方式抵靠于气缸壳体内面。其中,该气室与扎unzsde容积比为三比一。一种气缸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还有一第一半气缸;一与该第一半气缸以同一模具分别成型的第二半气缸,该第一半气缸与该第二半 气缸对合固接组成一完整的气缸;该第一、二半气缸内部设有气室与转子室,而气室与转子 室设有隔板,隔板角度在转子室侧我饿一百一十度至一百三十度间,而转子室具有用以减 小容积的凸弧度;一转子,具有用以产生有效作动面积的一片叶,该转子设于该转子室内; 该第一、二进气孔的接合端面上,设有用以将第一、二半气缸周侧的第一、二进气孔与转子 室左、右侧壁导通的第一、二管道凹沟;该转子周面及一转子轴两端,与靠近隔板的转子轴 侧面,均设有用以供隔绝泄漏的0形环组设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凹沟;以及,一双动式控制结构,包含有一空气源,其接至一电磁阀的进气端,该电磁阀具有可 通过电磁阀件控制动作的控制侧,该电磁阀的一第一输出端以一第一管路接至气缸的第二 进气孔,经第二管道凹沟导通至该驱动的转子室右侧,该电磁阀的一第二输出端以一第二 管路接至气缸的第一进气孔,经第一管道凹沟导通至该驱动的转子室左侧。其中,该第一、二半气缸的外周分别穿锁一调整用的螺丝,该螺丝穿入至该转子 室,该螺丝具有用以挡止该转子以调整控制转子摆转角度的前端。其中,该转子周面组设的该0形环外缘上各朝两侧自由端方向凸伸一弹性挡缘, 并以线接触的方式抵靠于气缸壳体内面。其中,该气室与转子室的容积比为三比一。通过控制供气方向以驱动该转子往预定方向转动,或者利用气室内部高压气体压 力,强迫该转子安全复归至定位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气缸以二个半气缸分别以同一模具制成,所以节 省成本,而其气缸内设有气室及转子室,以其安全复归控制结构控制该气室的高压气体供 应作为转子回复动力,而该转子设有较大面积的有效作动面积,并使一转子的有效作动面 积集中与转子的一叶片,且转子设有具弹性挡缘的0形环,该弹性挡缘与气缸内面呈线接 触,使其防泄漏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 本专利技术其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 本专利技术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 本专利技术其一实施例的剖示图。图4 本专利技术安全复归式的空气源供气动作示意图。图4-1 本专利技术安全复归式的安全复归动作示意图。图5 本专利技术转子的局部剖示图。图6 本专利技术双动式气缸的电磁阀动作示意图。图6-1 本专利技术双动式气缸的电磁阀件未动作时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气缸改良结构,包括一第一半气缸10 一第二半气缸20,该第一半气缸10与第二半气缸20以同一模具分别成型,该第一半气缸10与该第二半气缸20对合固接后,得以组成一完整的气缸,该第一、二半气缸10、20 内部设有气室30与转子室40,该气室30与转子室40的容积比约为三比一,而气室30与转 子室40间设有隔板50,隔板50在转子室40侧形成的角度为一百一"h度至一百三十度之 间,而转子室40以凸弧部11。21减小容积,使气室30与转子室40的容积比仍可维持约三 比一,并使一转子60的有效作动面积提升,并使一转子60的有效作动面积集中于转子60 的一叶片,该转子60设于该转子室40内,该第一、二半气缸10、20的接合端面12、22上,设 有一第一、二管道凹沟13、23导通第一、二半气缸10、20周侧一第一、二进气孔14、24及转 子室40左、右侧壁41、42,该转子60周面、一转子轴61两端与靠近隔板50的转子轴61侧 面,均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凹沟62以供隔绝泄漏的一 0形环70组设;一安全复归(fail-safe)控制结构80,包含有一空气源81分别接至一止逆阀82 及一气动阀83的一第一控制侧831,该止逆阀82接至气缸的气室30入口孔31进入端311, 再由输出端312进入气室30,再由气室30出口空32的进入端321进入,由输出端322输出 接至该气动阀83的进气端832,该气动阀83的一第二控制侧833则设有弹簧834,该气动 阀83的一第一输出端835以一第一管路84接至气缸的第二进气孔24,该气动阀83的一第 二输出端836以一第二管路85接至气缸的第一进气孔14。该空气源81有供气(可参阅图4所示)则高压气体通过止逆阀82蓄压至该气室 30,且同时高压气体到达气动阀83之第一控制侧831,而得以推动该气动阀83往第二控制 侧833移动,进而导通进气端832、第一输出端835,而使气室30蓄压之高压气体经出口空 32、进气端832、第一输出端835、第二进气24、第二管道凹沟23而进入至转子室40,进而推 动转子60旋转,转子60另侧的气体则由第一管道凹沟13、第二管路85、第二输出端836而 排放至大气。该空气源81没有供气(可参阅图4-1所示)则气动阀83的第一控制阀831没有 压力,该弹簧834乃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缸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第一半气缸;  一与该第一半气缸以同一模具分别成型的第二半气缸,该第一半气缸与该第二半气缸对合固接组成一完整的气缸;该第一、二半气缸内部设有一气室与一转子室,而气室与转子室间设有一隔板,该隔板角度在转子室侧为一百一十度至一百三十度间,而转子室具有用以减小容积的凸弧部;一转子,具有用以生产有效作动面积的一叶片,该转子设于该转子室内;该第一、二半气缸的接合端面上,设有用以将设在第一、二半气缸周侧的第一、二进气孔与转子室左、右侧壁道通的第一、二管道凹沟;该转子周面及一转子轴两端与靠近隔板的转子轴侧面,均设有用以供隔绝泄漏的O形环组设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凹沟;以及,  一安全复归控制结构,包含有一空气源,其分别接至一止逆阀及一气动阀的一第一控制侧,该止逆阀接至气缸的气室,该高压蓄压的气室接至气动阀的进气端,该气动阀的一第二控制侧则设有弹簧,该气动阀的一第一输出端以一第一管路接至气缸的第二进气孔,经第二管路凹沟连接转子室驱动的右侧壁,该气动阀的一第二输出端以一第二管路接至气缸的第一进气孔,经第一管道凹沟连接转子室安全复归的左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嘉铭李桂花田宝林刘春香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高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