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以及电动卡车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以及电动卡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6764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22
一种电池包(4)的支承装置(1),所述电池包(4)搭载于车辆(3)的纵梁(21)的下方并具有分别朝向车宽方向(D2)的外侧的一对电池侧面(41),电池侧面(41)位于比纵梁(21)靠车宽方向(D2)的外侧的位置,电池包(4)的支承装置(1)包括电池侧托架(5)、框架侧托架(6)以及图案状开口部(9)。电池侧托架(5)具有与电池侧面(41)对向的对向板(51),并收容电池包(4)。框架侧托架(6)将电池侧托架(5)与纵梁(21)连结。图案状开口部(9)在电池侧托架(5)的对向板(51)形成有多个孔(95),并经由多个孔(95)使车载设备(10)搭载于电池侧托架(5),并以预定图案配置有多个孔(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车辆用的电池包进行支承的支承装置以及包括该支承装置的电动卡车。


技术介绍

1、以往,从降低对环境的负荷的观点出发,推进了通过向马达供给驱动用的电池的电力而行驶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电动车辆的开发。近年来,在卡车等商用车的领域中,也进行了电动车辆的开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电动的商用车中,从成本降低的观点出发,研究了应用乘用车所使用的通用电池包。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130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2、然而,乘用车所使用的电池包以搭载于车身的内部为前提,因此存在其壳体自身的耐载荷强度比较低这样的课题。另一方面,在卡车等商用车中,在侧面碰撞时可能会对配置于梯子形框架的下方的电池包施加较高的冲击载荷,因此对支承电池包的支承装置要求较高的耐载荷强度。

3、另外,在一般具备梯子形框架的车辆中,轴距之间的梯子形框架的侧方(车宽方向外侧)的空间被用作低电压电池、侧方传感器等各种各样的车载设备的搭载空间。与此相对,当在梯子形框架的下方配置有电池包的情况下,由于电池包而使得车载设备的搭载空间减少,因此车载设备的搭载性也有可能恶化。

4、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的物理大小根据车辆所要求的最大充电容量、电池单元的形状等来决定,有时设计为比梯子形框架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那样的尺寸。在该情况下,当考虑电池包的侧面碰撞安全性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承装置的刚性,需要使用钢等刚性比较高的金属,或者增厚覆盖电池包的构件的板厚。其结果是,支承装置的总重量增加,有可能对电动卡车的可续航距离、装载量产生不良影响。

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提高侧面碰撞时的车辆用电池包的保护性能的同时改善车载设备的搭载性、且能够抑制支承装置的重量增加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以及电动卡车

6、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7、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案或适用例来实现。

8、(1)本适用例涉及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是如下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所述车辆用电池包搭载于构成车辆的梯子形框架的纵梁的下方并具有分别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一对电池侧面,所述电池侧面位于比所述纵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包括:电池侧托架,所述电池侧托架具有与所述电池侧面对向的对向板,并收容所述车辆用电池包;框架侧托架,所述框架侧托架连结所述电池侧托架与所述纵梁;以及图案状开口部,所述图案状开口部在所述电池侧托架的所述对向板形成有多个孔,并且经由所述孔使车载设备搭载于所述电池侧托架,且以预定图案配置有所述多个孔。

9、根据这样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在侧面碰撞时从车宽方向外侧输入的冲击载荷在向电池侧托架输入之前向车载设备输入,因此冲击载荷的初始输入被车载设备吸收。由此,向电池侧托架传递的冲击载荷被降低,因此通过电池侧托架向车辆用电池包传递的冲击载荷也被降低。因此,能够提高侧面碰撞时的车辆用电池包的保护性能。另外,在电池侧托架的对向板,设置有形成有多个孔的图案状开口部。由此,能够确保车载设备的搭载空间,能够改善车载设备的搭载性。而且,由于与形成有多个孔相应地使电池侧托架轻量化,因此能够抑制支承装置的重量增加。

10、(2)在本适用例涉及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多个孔在所述电池侧托架的侧视时左右对称地配置。

11、通过左右对称地配置多个孔,能够使电池侧托架的侧视时的左右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刚性分布均匀,例如能够使刚性分布大致均匀。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电池包的保护性能。

12、(3)在本适用例涉及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多个孔在所述电池侧托架的侧视时上下对称地配置。

13、通过上下对称地配置多个孔,能够使电池侧托架的侧视时的上下方向上的刚性分布均匀,例如能够使刚性分布大致均匀。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电池包的保护性能。

14、(4)在本适用例涉及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多个孔呈平面格子状配置。

15、这里所说的平面格子状例如包括正方格子状、矩形格子状、斜方格子状。通过呈平面格子状配置多个孔,能够容易地变更车载设备的搭载位置,能够提高通用性。另外,能够容易地安装多个车载设备,能够进一步改善车载设备的搭载性。

16、(5)在本适用例涉及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纵梁具有形成于腹板(web)面的孔图案,所述多个孔的配置与所述孔图案对应。

17、多个孔的配置例如可以是与孔图案的一部分一致的布局(局部一致),也可以是与孔图案的全部一致的布局(完全一致)。通过使多个孔的配置与孔图案对应,能够将适合于纵梁的孔图案的车载设备安装于电池用托架。因此,能够维持与车载设备的安装有关的互换性,能够提高可用性(对于车辆用户而言的使用便利性)。

18、(6)在本适用例涉及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多个孔的配置与形成于所述纵梁的腹板面中的位于所述车辆用电池包的正上方的位置的部位的所述孔图案对应。

19、通过这样的孔的配置,能够在装备有车辆用电池包的车辆与未装备车辆用电池包的车辆之间,使车长方向上的车载设备的安装位置大致相同。

20、(7)在本适用例涉及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多个孔的排列间距设定为所述孔图案的排列间距的整数倍。

21、通过这样的排列间距的设定,能够维持与车载设备的安装有关的一定程度的互换性,能够提高可用性。

22、(8)在本适用例涉及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对向板形成为将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并且穿设有所述多个孔的凸部和位于比所述凸部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的凹部交替地配置而成的波状。

23、通过这样在对向板设置凹凸并在该凸部穿设多个孔,能够减薄对向板的板厚,能够实现轻量化的同时确保耐侧面碰撞强度。另外,通过在凸部设置孔,容易取得插通于孔的紧固连结件与车辆用电池包的距离,能够防止因与紧固连结件的接触而引起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变形、破损。

24、(9)在本适用例涉及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对向板是具有沿车长方向延伸的形状的空腔的挤压件,所述多个孔设置成从所述空腔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贯通所述对向板。

25、通过这样将具有空腔的挤压件用作对向板,能够使空腔部分作为针对侧面碰撞的缓冲区发挥功能,能够实现轻量化的同时确保耐侧面碰撞强度。另外,通过使多个孔从空腔的内侧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贯通,能够取得车载设备与车辆用电池包的距离,能够防止车辆用电池包的变形、破损。

26、(10)本适用例涉及的电动卡车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

27、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所述车辆用电池包搭载于构成车辆的梯子形框架的纵梁的下方并具有分别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一对电池侧面,所述电池侧面位于比所述纵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电动卡车,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卡车,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动卡车,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卡车,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所述车辆用电池包搭载于构成车辆的梯子形框架的纵梁的下方并具有分别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一对电池侧面,所述电池侧面位于比所述纵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谷直龙
申请(专利权)人:戴姆勒卡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