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3080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备:把手基座(2),其具有把手支承部和手柄轴承部(13);手把(3),其一端侧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把手基座(2)的把手支承部(12);以及动作手柄(4),其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把手基座(2)的手柄轴承部(13)的旋转轴部(33),并能够与手把(3)连动地转动。动作手柄(4)在旋转轴部(33)的至少一端侧具备大径部(38、41)和比该大径部(38、41)更靠前端侧形成的小径部(39、42)。把手基座(2)具备构成把手支承部(12)的能够保持大径部(38、41)的大径孔和在大径部(38、41)被保持到大径孔之前引导小径部(39、42)的引导槽(22、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公知有将通过手把的操作而转动的手柄在基座上 轴支承为能够转动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中,轴部与手柄 一体化,在其前端部形成有对边距离部。并且,在基座上形成有轴支承孔和与该轴支承孔连 通的插通槽。并且,在将手柄安装于基座时,经由插通槽将轴部的对边距离部插通到轴支承 孔而使其旋转,由此轴部不能从轴支承孔脱落。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在能够将手柄安装于基座的范围内,手柄 的轴部有可能从基座的轴承孔脱落,不能够将手柄支承为能够转动,因此手柄的转动范围 受到限制。即,需要以适合手柄组装的范围和适合手柄转动的范围一定不重叠的方式构成, 在设计上的制约大。另外,到组装手把之前,必须预先将手柄维持在不脱落的范围,在手把 的组装操作结束之前手柄有可能脱落。在该情况下,必须再次重新组装手柄,操作变得复ο另外,作为其它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公知有通过弹簧向突出方向对把手的轴部 施力的能够压入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中,以抵抗弹簧的 作用力而压入轴部的状态,将把手配置到把手罩的规定位置,并在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 使轴部突出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轴承孔。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结构中,必须在通过手抵抗弹簧的作用力而压入 轴部的状态下相对于把手罩安装把手。在该情况下,需要在通过手压入轴部的状态下使该 轴部与轴承孔对位,而且手与把手罩干涉,很难维持压入轴部的状态,因此组装操作性非常 差。另外,若要使安装状态稳定,则需要使由弹簧施加的作用力变大,但是,这样在组装时难 以维持压入轴部的状态。相反,若使由弹簧施加的作用力变弱而重视组装操作性,则在组装 后轴部变得容易从轴承孔脱落。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32368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实开昭61-693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手柄向基座的组装操作性优 良,不易受手柄的旋转范围的制约,并且能够使组装后的手柄的转动动作稳定。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机构,所述车辆用门 把手装置具备把手基座,其具有把手支承部和手柄轴承部;手把,其一端侧能够转动地支 承于所述把手基座的把手支承部;以及动作手柄,其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把手基座 的手柄轴承部的旋转轴部,并能够与所述手把连动地转动,其中,所述动作手柄在所述旋转 轴部的至少一端侧具备大径部和比该大径部更靠前端侧形成的小径部,所述把手基座具备3构成所述手柄轴承部的能够保持所述大径部的大径孔和在大径部被保持到大径孔之前引 导所述小径部的引导槽。通过该结构,在把手基座上组装动作手柄时,只要使动作手柄的小径部与引导槽 对位,使动作手柄的小径部沿该引导槽移动即可。并且,在小径部到达大径孔时,若使大径 部沿轴向移动,则该大径部由大径孔保持,能够将旋转轴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即,大径部从 大径孔脱落的方向与小径部向引导槽脱落的方向正交,从而不容易脱落。并且,安装结束 后,手柄的转动范围不受制约,能够使转动动作稳定。优选,所述动作手柄的大径部由相对于所述旋转轴部安装成能够沿轴向移动的轴 承环构成,在所述动作手柄的旋转轴部设置有沿轴向对所述轴承环施力的施力机构,若所 述动作手柄的所述旋转轴部被所述引导槽引导而到达所述大径孔,则在所述施力机构的作 用力的作用下,所述轴承环移动而保持于所述大径孔并被支承为能够旋转。通过该结构,在相对于把手基座安装动作手柄时,仅通过沿引导槽使旋转轴部移 动到大径部,就能够在施力机构产生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使轴承环自动地保持于大径部。因 而,使动作手柄向把手基座的组装操作更加简单,能够提高组装操作性。优选,所述轴承环在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动作手柄的旋转轴部并保持于所述大 径孔的状态下,将所述旋转轴部支承为能够旋转。优选,所述把手基座具备小径孔,该小径孔在所述动作手柄的大径部位于所述大 径孔时,将所述小径部支承为能够旋转。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把手基座上组装动作手柄之际,只要在使小径部沿引导槽移动而 到达大径孔时,使大径部沿轴向移动,将大径部保持于大径孔即可。因此,能够使组装操作 简单而提高操作性。并且,在组装操作结束的状态下,由于大径部从大径孔脱落的方向与小 径部向引导槽脱落的方向正交,因此不容易脱落,能够使动作手柄的转动状态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门把手装置的侧视剖视图。图2(a)是图1的把手基座的后视图,图2(b)是A-A线剖视图,图2 (c)是B-B线 剖视图。图3(a)是安装于图2的把手基座的动作手柄的俯视图,图3 (b)是左侧视图,图 3(c)是右侧视图。图4(a)是表示动作手柄向图2的把手基座安装中途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b)是 其局部剖视图。图5(a)是表示动作手柄向图2的把手基座安装结束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 (b) 是其局部剖视图。图6是表示动作手柄向图2的把手基座安装前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图7是表示动作手柄向图2的把手基座安装结束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符号说明1 门板2把手基座3 手把4动作手柄5回动弹簧6第一开口部7第二开口部8 端罩9固定构件10弯曲部11弯曲面12把手支承部13手柄轴承部14 螺母15第一连通部16轴支承部17第二连通部18第一轴承部19第二轴承部20轴承板21第一轴承孔22第一引导槽23弹簧承受部24第二轴承孔25第二引导槽26主体部27 臂部28操作部29轴承部30抵接片31重量部32动作部33旋转轴部34按压承受部35第一轴部36轴承环37第一凸缘部38筒状部(大径部)39第一小径部40第二轴部41第二凸缘部(大径部)42第二小径部43线圈部44压接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表 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语(例如包括“上”、“下”、“侧”、“端”的用语),但是上述用语的使 用是为了参照附图而容易理解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不被上述用语的意思限定。另外,以 下的说明本质上只不过为例示,并不意味着限制本专利技术、其适用物或其用途。(1、整体结构)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该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大致为如下结 构在设置于门板1的把手基座2上除了手把3以外,还安装有图3所示的动作手柄4及回 动弹簧5。并且,当拉手把3时,动作手柄4抵抗回动弹簧5的作用力而转动,通过杆(未图 示)而使闩锁机构(未图示)动作,从而使门打开。(1-1、门板)门板1构成门的外表面,在两端部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部6和第二开口部7。构成 手把3的一端侧的臂部27插通于第一开口部6。构成手把3的另一端部的操作部28插通 于第二开口部7,并且在第二开口部7配设有用于安装端罩8的固定构件9。另外,在第一 开口部6与第二开口部7之间形成有向内侧凹陷的弯曲部10。(1-2、把手基座)把手基座2具备沿着门板1的弯曲部10的弯曲面11,在一端部形成有把手支承部 12,在另一端部形成有将动作手柄4安装成能够转动的手柄轴承部13。把手基座2从内侧 安装到门板1。详细地说,把手基座2螺纹固定于配置在门板1的外表面侧的固定构件9, 由把手基座2与固定构件9从两侧夹持门板1。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备:  把手基座,其具有把手支承部和手柄轴承部;  手把,其一端侧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把手基座的把手支承部;以及  动作手柄,其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把手基座的手柄轴承部的旋转轴部,并能够与所述手把连动地转动,所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动作手柄在所述旋转轴部的至少一端侧具备大径部和比该大径部更靠前端侧形成的小径部,  所述把手基座具备构成所述手柄轴承部的能够保持所述大径部的大径孔和在大径部被保持到大径孔之前引导所述小径部的引导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田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有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