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71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元件,包括:一半导体基板,具有一上表面;至少一绝缘区,自该上表面延伸进入该半导体基板;多个基区接触,具有一第一导电型,彼此电性连接;以及多个发射极与多个集电极,具有一第二导电型,与该第一导电型相反。每一所述发射极、所述集电极与所述基区接触通过所述至少一绝缘区彼此侧向分隔。该集成电路元件还包括一埋层,具有该第二导电型,于该半导体基板中,其中该埋层具有一上表面,邻近所述多个集电极的下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特征包括高电流获得、低芯片使用面积以及低基区电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电路,特别涉及一种高电压集成电路,以及还特别涉及一 种利用标准高电压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形成的高电压双极结晶体管 (HVBJT)。
技术介绍
高电压元件一般用于集成电路,也可应用于输入/输出(IO)电路、存储电路及其 类似电路。图IA说明一传统高电压双极结晶体管(HVBJT)的俯视图。图IB说明如图IA 所示结构沿1B-1B剖面线所得的剖面示意图。双极结晶体管(BJT)包括发射极(emitter) Ε、集电极(Collector)C与基区接触(base contact)B0发射极E与集电极C为η型,而基 区接触B为ρ型。基区接触B与下方的ρ阱形成双极结晶体管(BJT)的基区(base)。每 一基区接触B与集电极C形成一环,包围发射极E。浅沟槽隔离(STI)区侧向分隔集电极C 与基区接触B,以及分隔发射极E与基区接触B,因此,可于集电极C与发射极E之间实施一 高电压。请参阅图1B,集电极C包括一重掺杂η型区N+与一高电压η阱HVNW,每一重掺 杂η型区与高电压η阱形成一环。一 η型埋层(NBL)位于高电压η阱HVNW下方并与其连 接。在操作双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电路元件,包括:一半导体基板,具有一上表面;至少一绝缘区,自该上表面延伸进入该半导体基板;多个基区接触,具有一第一导电型,彼此电性连接;多个发射极,具有一第二导电型,与该第一导电型相反,其中所述多个发射极彼此电性连接;多个集电极,具有该第二导电型,彼此电性连接,其中每一所述发射极、所述集电极与所述基区接触通过所述至少一绝缘区彼此侧向分隔;以及一埋层,于该半导体基板中,具有该第二导电型,其中该埋层具有一上表面,邻近所述多个集电极的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道文柯博尧林威仰庄建祥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