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的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6470 阅读:5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本质安全的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火电机组无铜系统加氧前给水处理方式为只加氨处理,加氨将炉前给水pH25℃值调节在9.3-9.6;2)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将除氧器排气门关闭;3)在机组凝结水精处理出口加氧点加氧;4)控制省煤器入口溶解氧含量在5-50μg/L范围内且主蒸汽含氧量较加氧前无显著增加;5)待炉前给水阳离子电导率(CC)降至0.15μS/cm以下,将炉前给水pH25℃控制范围降低至8.8-9.3;6)机组停运前将炉前给水pH25℃值提高到9.3-9.6,直至停机;7)停炉保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增强给水加氧处理缓冲能力,给水溶解氧含量等参数波动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艺方法,尤其是一种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方法。属于电力及 动力工程

技术介绍
锅炉给水加氧处理的目的是利用给水中溶解氧对金属的钝化作用,使金属表面 形成致密的保护性氧化膜,以降低给水铁含量,防止炉前系统发生流动加速腐蚀(Flow Accelerated Corros ion,简称FAC)、降低锅炉管的结垢速率、减缓直流炉运行压差的上升 速度、防止因减温水引起混合式过热器和再热器以及汽轮机积盐、延长锅炉化学清洗的周 期和凝结水精处理混床的运行周期。对于直流锅炉给水处理,现在使用的有三种方法还原性全挥发处理(给水加氨 和联氨的处理,以下用AVT(R)表示)、AVT(O)和OT。在AVT (R)方式下,给水系统金属表面生成双层结构的磁性铁氧化膜,上层膜的微 观结构是多孔疏松的,因此给水和湿蒸汽系统极易发生FAC。当给水DO < Ippb且含有还原 剂时,给水腐蚀产物含量较高(Fe > 5ppb)。AVT(R)是第一代直流锅炉给水处理方式,它导 致锅炉水汽系统腐蚀、结垢速率较高,对火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造成显著影响,在当今 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上鲜有应用,在超(超)临界压力机组上已不再采用。在AVT (0)方式下,给水系统金属表面氧化膜主要由Fe3O4和少量α -Fe2O3组成, 由于给水中溶解氧含量较低(D0<5ppb),所生成的α-Fe2O3往往不足以充填和覆盖磁性 铁氧化膜。在较高PH25o条件下(彡9. 3)给水铁离子含量可在2 μ g/L以下。AVT(O)的主 要优点锅炉水汽系统腐蚀和沉积速率可以比AVT(R)低。主要缺点①要求给水ρΗ25 值 较高,导致凝结水精处理混床周期制水量较低,且不适用于有铜系统;②给水铁离子含量为 AVT(R)方式下的三分之一,但尚不足以杜绝FAC,锅炉水汽系统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腐蚀 和沉积问题。在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上AVT(O)方式的缺陷尤为明显。在OT方式下,加氧点分别设置在精处理出水母管和除氧器出水管道上。给水DO — 般控制 30-150 μ g/L, ρΗ25 控制在 8. 0-9. 0 范围内,并要求 CC 彡 0. 15 μ S/cm。当 0· 15 μ S/cm < CC < 0. 2 μ S/cm,维持正常加氧量但必须提高给水ρΗ 25 值至9. 0-9. 5 ;当CC彡0. 2 μ S/ cm时停止加氧,转变为AVT(O)方式运行。在OT方式下,给水系统金属表面氧化膜最外层为 致密的α -Fe2O3和FeOOH,它们阻塞了多孔的磁铁氧化物的扩散通道,形成了低渗透性氧化 层,从而起到保护金属表面的作用。OT的主要优点①能将给水铁离子含量降低至AVT(O) 方式下的三分之一,完全抑制锅炉水汽系统的铁基金属腐蚀和沉积;②凝结水精处理混床 的运行周期将延长五倍,减少了运行成本和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主要缺点①对给水系 统的材质有一定限制。OT会加速水汽系统含铜合金的腐蚀和沉积,不宜用于有铜系统(凝 汽器和低压加热器为铜管)。而所谓无铜系统其实往往并非绝对无铜,例如现代高参数火 电机组高压给水管路材质一般为15Ni CuMoNb5,其含铜量为0. 5 % 0. 8 %,采用OT也会 有一定影响;此外,常用作阀的硬表面的司太立(Stellite)合金,即钴基钨铬共晶合金在3DO≥50 μ g/L时可能存在磨蚀-腐蚀问题;②给水DO较高时蒸汽中DO与AVT(O)方式有 显著差异,会使蒸汽通流系统电化学电位(ECP)升高,从而会对蒸汽通流系统,特别是锅炉 过热器、再热器中氧化皮产生影响,使其疲劳、脱落,引发金属超温甚至爆管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新型给水加氧处理方 法,增强给水加氧处理缓冲能力,给水溶解氧含量等参数波动减小;给水溶解氧含量下限和上限较常规加氧处理显著降低,有效抑制给水系统流动加 速腐蚀又能扩大对给水系统金属材质的适用范围,有效预防给水加氧处理引起的司太立 (Stellite)合金(钴基钨铬共晶合金)腐蚀和含铜合金腐蚀;有效预防给水加氧处理引起的蒸汽通流系统,特别是锅炉过热器、再热器中氧化 皮疲劳、脱落;有效减缓给水品质正常至异常的过渡区腐蚀性阴离子的影响。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火电机组无铜系统加氧前采用AVT(O)运行方式,即给水处理方式为只加氨处 理,加氨将炉前给水PH25o值调节在9. 3-9. 6,在机组采用AVT(O)运行方式期间,除氧器排汽 门应处于正常开启状态;2)在满足下列条件后,将除氧器排气门关闭。d)确认炉前给水 CC ^ 0. 15 μ S/cm(目标值为彡 0. 1 μ S/cm)、pH 值为 9. 3-9. 6 ;e)机组其它水汽指标正常;f)加氧设备、系统管路、阀门、表计及取样设备和各分析仪表正常;g)所用氧气及其它药品符合质量要求;h)机组稳定运行;3)按DO为100 μ g/L计算出的加氧速率在机组凝结水精处理出口加氧点加氧,监 视给水CC和铁离子含量以及系统各蒸汽取样点CC,在确保给水CC不超过0. 3 μ S/cm且铁 含量不显著超标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凝结水加氧点的理论计算加氧含量(上限为200 μ g/ L),当除氧器入口 DO达到凝结水加氧点DO的80%左右时,低压给水系统转换完成,监视除 氧器入口、除氧器出口、省煤器入口水样的D0,当给水DO达到30 μ g/L左右且达到除氧器出 口 DO的80%左右时,高压给水系统转换完成;4)待炉前给水CC降至0.15yS/cm以下,将炉前给水ρΗ 25 控制范围降低至 8. 8-9. 3,正常OT期间炉前给水DO控制范围为5-50 μ g/L ;5)机组停运前2小时,停止加氧,将炉前给水ρΗ25 值提高到9. 3-9. 6,直至停机;6)停炉保养采用氨水碱化烘干法。前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 机组首次加氧处理前AVT(O)运行方式至少为7天。前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4) 中,炉前给水PH目标值与给水DO之间的满足以下关系式PH25r= 9. 4-0. 024D0 0 ^ DO ^ 20 μ g/LρΗ25Γ= 8. 920 < DO ^ 50 μ g/L前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 正常OT期间炉前给水CC控制值彡0. 15 μ S/cm,期望值彡0. 1 μ S/cm。当炉前给水CC大于 0. 15 μ S/cm但小于0. 2 μ S/cm时,提高炉前给水ρΗ25 值至9. 3-9. 6,按照给水DO上限值与 给水CC的关系式控制炉前给水DO上限值,按照炉前给水ρΗ目标值与给水DO之间的关系 式相应调整炉前给水PH目标值,24小时内恢复炉前给水氢电导至0. 15 μ S/cm以下,当炉前 给水氢电导大于0. 2 μ S/cm时,停止加氧,转换为AVT (0),工况给水DO上限值与给水CC的 关系式为DOmax = 200-1000CC 0. 15 ^ CC ^ 0. 20 μ S/cm前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 给水加氧方式采用气态氧作氧化剂,由高压氧气瓶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本质安全的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火电机组无铜系统加氧前采用AVT(O)运行方式,即给水处理方式为只加氨处理,加氨将炉前给水pH25℃值调节在9.3-9.6,在机组采用AVT(O)运行方式期间,除氧器排汽门处于正常开启状态;2)在满足下列条件后,将除氧器排气门关闭:a)确认炉前给水CC≤0.15μS/cm、pH值为9.3-9.6;b)机组其它水汽指标正常;c)加氧设备、系统管路、阀门、表计及取样设备和各分析仪表正常;3)在机组凝结水精处理出口加氧点加氧,监视给水CC和铁离子含量以及系统各蒸汽取样点CC,在确保给水CC不超过0.3μS/cm且铁含量不超标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凝结水加氧点的理论计算加氧含量,理论计算加氧含量上限为200μg/L,当除氧器入口DO达到凝结水加氧点DO的80%时,低压给水系统转换完成,监视除氧器入口、除氧器出口、省煤器入口水样的DO,当给水DO达到30μg/L且达到除氧器出口DO的80%时,高压给水系统转换完成;4)待炉前给水CC降至O.15μS/cm以下,将炉前给水pH25℃控制范围降低至8.8-9.3,正常OT期间炉前给水DO控制范围为5-50μg/L;5)机组停运前2小时,停止加氧,将炉前给水pH25℃值提高到9.3-9.6,直至停机;6)采用氨水碱化烘干法停炉保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