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6292 阅读:4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含有嘧啶核苷类抗菌素0.1~50%,噻呋酰胺0.1~70%。上述的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将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与噻呋酰胺复配在一起,利用了噻呋酰胺对病菌抑制或杀死病菌的作用和农用抗菌素对病菌的治疗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好,经田间试验其防治率可达到98%以上;持续性强,防治水稻、小麦纹枯病用药后14天,其防治率可达到93%以上;生产成本低,比单独使用噻呋酰胺降低5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等 作物病害的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
技术介绍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常发性重要病害,长江以南稻区发生严重,以危害水稻叶片、 叶鞘从而使得叶片提早黄化枯死,水稻功能叶片受害后水稻不能正常抽穗从,导致结实率 和千粒重下降,从而影响水稻产量。水稻纹枯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内均可发病,在长江流域 以7 9月份发病最重。我国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主要应用井R霉素、三唑酮、禾穗宁、稻丰 灵等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防治。但单用这类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时的共同的缺陷 是防治效果不好,也不太稳定。由于水稻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期至抽穗成熟期只要温度、湿度 适宜均可发生,发生期长,而防治药剂的防治效果也不太理想,这样就需要多次、加量喷药, 以维持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这样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也加大对环境影响,同时也对 农产品质量构成较大影响。小麦纹枯病近年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 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 ; 病苗枯死发生在3 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 叶而致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 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枯株白穗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 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 枯株白穗。此外,有时该病还可形成病侵交界不明显的褐色病斑。近年,由于品种、栽培制 度、肥水条件的改变,病害逐年加重,病区由南向北不断扩大。发病早的减产20%-40%,严 重的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我国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主要应用井R霉素、三唑酮、三唑醇 等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防治。但单用这类杀菌剂在防治小麦纹枯病时的共同的缺陷是 防治效果不好,也不太稳定。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又叫农抗120,是一种碱性核苷类农用抗生素,其杀菌原理是直 接阻碍植物病原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病菌死亡。以预防保护作用为主,兼具一定的治疗作 用。可用于防治瓜类、烟草、果树、花卉、大白菜、番茄、西瓜、水稻、小麦等作物的白粉病、黑 斑病、锈病、疫病、枯萎病、炭疽病、纹枯病等病害。对人、畜低毒,无残留,不污染环境,对作 物和天敌安全,并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大量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噻呋酰胺又称噻氟菌胺(thifluzamide),是噻唑羧 基N-苯酰胺类高效内吸性杀菌剂。适于在水稻、小麦等作物上,用于防治纹枯病等多种病 害,噻呋酰胺属低毒杀菌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大鼠急性口服及兔急性经皮LD50大于 5000毫克/千克。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其适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 等多种施药方法,是防治水稻、花生、棉花、甜菜、马铃薯和草坪等多种作物病害的优秀杀菌 齐U。主要用于水稻、小麦等作物,防治水稻、小麦纹枯病。2. 24%噻呋酰胺悬浮剂是噻唑羧基N-苯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可防治多种植物病害,特别是担子菌丝核菌属真菌所引起的病害。其缺点是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持效性长、防治效果 好、速效快且成本低的防治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的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 菌剂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含有嘧啶核苷 类抗菌素0. 1 50 %,噻呋酰胺0. 1 70 %。所述的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啶核苷类抗 菌素的含量为0. 5 45%,噻呋酰胺的含量为0. 5 65%。所述的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啶核苷类抗 菌素的含量为0. 5 40%,噻呋酰胺的含量为0. 5 40%。所述的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啶核苷类抗 菌素的含量为0. 5 30%,噻呋酰胺的含量为1 30%。所述的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啶核苷类抗 菌素的含量为1 20%,噻呋酰胺的含量为2 25%。所述的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啶核苷类抗 菌素的含量为1 15%,噻呋酰胺的含量为2 20%。所述的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啶核苷类抗 菌素的含量为2 10%,噻呋酰胺的含量为2 15%。所述的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啶核苷类抗 菌素的含量为4 8%,噻呋酰胺的含量为5 15%。所述的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为已知物质,由陕西绿盾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和 提供。所述的噻呋酰胺为已知物质,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和提供。所述的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可与现有常规助剂及填充 配制成常规的农药剂型,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等。所述的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方 法为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初期,按照每公顷中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总量10 400 克的用量兑水450 900千克喷粗雾。所述的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方 法为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按照每公顷中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总量10 400 克的用量兑水450 900千克喷粗雾。上述的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将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与噻 呋酰胺复配在一起,利用了噻呋酰胺对病菌抑制或杀死病菌的作用和农用抗菌素对病菌的 治疗作用,本专利技术对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好,经田间试验其防治率可达到98% 以上;持续性强,防治水稻、小麦纹枯病用药后14天,其防治率可达到93%以上;生产成本 低,比单独使用噻呋酰胺降低50%以上。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的配比均为有效成分的纯物质的重量百分比。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复配农药可采用以下配比进行生产配方一嘧啶核苷类抗菌素0. 1%,噻呋酰胺70%。配方二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0. 5%,噻呋酰胺65%。配方三嘧啶核苷类抗菌素0. 5%,噻呋酰胺40%。配方四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噻呋酰胺25%。配方五嘧啶核苷类抗菌素3%,噻呋酰胺9%。配方六嘧啶核苷类抗菌素5%,噻呋酰胺10%。配方七嘧啶核苷类抗菌素7%,噻呋酰胺13%。配方八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0%,噻呋酰胺15%。配方九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2%,噻呋酰胺13%。配方十嘧啶核苷类抗菌素45%,噻呋酰胺1%。配方十一嘧啶核苷类抗菌素50%,噻呋酰胺0. 1 %。配置工艺为一可湿性粉剂按上述比例将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混合,然后加入常规助 剂十二烷基萘磺酸钠、荼磺酸甲醛、白炭黑、轻钙等,充分混合后,经过超细粉碎机粉碎后, 既得到可湿性粉剂。二悬浮剂按上述比例将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混合,然后加入常规助剂甲 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白碳黑、乙二醇、硅酮、水,在砂磨机中,进行碾磨,既得到悬浮剂。一、离体生物活性试验离体生物活性测定均采用含毒介质方法,即在PD~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定量的供试 药剂(试验剂量按有效成分计),冷却后接种测试病原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含有嘧啶核苷类抗菌素0.1~50%,噻呋酰胺0.1~7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烈张光来褚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