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螺距手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5891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地指一种螺旋桨螺距手操器,涉及船舶螺旋桨螺距的调节装置,用于克服现有依靠进口螺旋桨螺距手操器存在的问题。它包括手柄、传动机构、电位器和安装板。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手柄固连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固设有带轴套的固定圆盘,所述固定圆盘的一侧固设有大带轮,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板的开孔;所述电位器设置于安装板上,电位器的转动轴穿过安装板并固设有小带轮。所述大带轮与小带轮通过同步带传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套同步带机构实现手柄对电位器、进而对螺距等线性变化的被控参数进行调节的目的,其结构简单紧凑。(*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舶螺旋桨螺距的调节装置,具体地指一种螺旋桨螺距手操器
技术介绍
在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控制中要求在驾驶室内对螺旋桨的螺距角进行控制。特别 是配有船舶侧向推进系统和船舶遥操控制系统的控制台中,必须对螺旋桨的螺距角进行精 确控制才能使船舶的航向、航速得到精确的控制。螺旋桨螺距手操器已大量应用于各类船舶主辅机控制台,其精确性、可靠性及操 作性是该装置的重要性能指标。因为该装置需要在船用条件下能够连续工作三百万次无故 障,同时要求输出信号无级调速,并且有明显的手感及零位指示。长期以来,螺旋桨螺距手操器一直依靠从欧美进口,不但价格昂贵,而且订货周期 很长,严重影响了相应的船舶系统生产制造的进度,而且由于国外对关键技术保密,所以一 旦出现故障将无法得到及时修复,进而严重影响了船舶的航行状态。结合我国船用仪器仪 表生产的特点,生产出一种满足同类产品技术指标的螺旋桨螺距手操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依靠进口螺旋桨螺距手操器存在的问题,提供 一种满足性能指标且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的螺旋桨螺距手操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螺旋桨螺距手操器,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桨螺距手操器,包括手柄(10)、传动机构、电位器(16)和安装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手柄(10)固连的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上固设有带轴套的固定圆盘(13),所述固定圆盘(13)的一侧固设有大带轮(5),所述旋转轴(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板(15)上的开孔;所述电位器(16)设置于安装板(15)上,电位器(16)的转动轴穿过安装板(15)并固设有小带轮(2),所述大带轮(5)与小带轮(2)通过同步带(3)传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螺旋桨螺距手操器,包括手柄(10)、传动机构、电位器(16)和安装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手柄(10)固连的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上固设有带轴套的固定圆盘(13),所述固定圆盘(13)的一侧固设有大带轮(5),所述旋转轴(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板(15)上的开孔;所述电位器(16)设置于安装板(15)上,电位器(16)的转动轴穿过安装板(15)并固设有小带轮(2),所述大带轮(5)与小带轮(2)通过同步带(3)传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螺距手操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被所述旋转轴(7) 穿过、并围合住所述固定圆盘(13)的上壳体(8)和下壳体(14),所述上壳体(8)和下壳体(14)呈半圆柱状,上壳体(8)和下壳体(14)之间通过壳体支撑柱(9)连接,所述安装板(15)的一端位于上壳体(8)和下壳体(14)之间、并通过安装板支撑柱(12)与所述下壳体 (14)连接,所述上壳体(8)和下壳体(14)的圆弧部分之间还设有环形板(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螺距手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8)内侧还设 有紧锁卡盘(6),所述紧锁卡盘(6)与固定圆盘(13)的另一侧轴套处配合,用于调节所述紧 锁卡盘(6)与固定圆盘(13)之间的松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螺旋桨螺距手操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挡位调整 机构(17),所述挡位调整机构(17)包括弹片(17. 3)、压紧螺钉(17. 5)、以及可沿所述上 壳体(8)的导向槽滑动的滑块(17.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钕钋刘丰罗友高邓智勇吴永成高剑张浩立孔繁军潘婧朱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王机电工程技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