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航天飞机的内孔打磨抛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290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5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航天飞机的内孔打磨抛光结构,涉及内孔打磨技术领域,包括抛光机本体,所述抛光机本体的周侧套设有防护框,所述抛光机本体、防护框之间设置有两个带动抛光机本体倾斜偏移的调节装置,所述防护框的周侧活动安装有多个固定装置,多个所述固定装置皆包括相互远离的移动杆,多个所述移动杆相互远离一侧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挤压垫。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航天飞机的内孔打磨抛光结构,通过在抛光机本体的周侧设置防护框,防护框的周侧设置固定装置的作用,手动调节固定装置进行扩展,对机体的内壁进行抵触固定,使得在空间狭小的机体空间内进行抛光打磨时,能够对抛光机本体进行限位固定,避免进行手持打磨,造成打磨效果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内孔打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航天飞机的内孔打磨抛光结构


技术介绍

1、负线,又称接地线,用于防止临近带电体产生静电感应接触时保证安全之用,负线板用于将机载电气成品、电缆的负线集聚在一起。负线板在飞机中应用广泛,在飞机多个舱位均有分布。负线板上分布若干负线安装孔,负线通过螺钉与负线安装孔进行对接,由于负线板外表面镀有漆层,在负线对接前需要将负线安装孔直径外一定范围内漆层打磨至露出金属色,以实现负线对接后导电。

2、飞机负线板安装位置普遍比较深,尤其是军用飞机舱位内部零件空间布局紧凑,机上容易形成装配狭窄空间,已公开的通用工具由于受操作空间限制,使得操作人员无法利用工具对狭窄空间的负线安装孔进行打磨;

3、目前,负线安装孔打磨需要操作人员手持打磨机进行打磨,打磨时手部会产生不受控制的抖动,打磨质量差,且容易损伤负线标识,使得经常性返工甚至报废,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航天飞机的内孔打磨抛光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负线安装孔打磨需要操作人员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航天飞机的内孔打磨抛光结构,包括抛光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机本体(1)的周侧套设有防护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天飞机的内孔打磨抛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卡箍(31),两个所述卡箍(31)分别套接在抛光机本体(1)两端的周侧,所述卡箍(31)、防护框(2)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航天飞机的内孔打磨抛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端相互靠近且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所述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卡箍(31)、防护框(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航天飞机的内孔打磨抛光结构,包括抛光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机本体(1)的周侧套设有防护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天飞机的内孔打磨抛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卡箍(31),两个所述卡箍(31)分别套接在抛光机本体(1)两端的周侧,所述卡箍(31)、防护框(2)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航天飞机的内孔打磨抛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端相互靠近且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所述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卡箍(31)、防护框(2)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航天飞机的内孔打磨抛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32)的一侧设置有螺栓(34),所述螺栓(34)的端部延伸入第一连杆(32)内并贯穿第二连杆(33),所述第一连杆(32)的侧面开设有与螺栓(34)相匹配的滑槽(35),所述螺栓(34)与第二连杆(33)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天飞机的内孔打磨抛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41)的两端与防护框(2)之间皆设置有伸缩杆(43),所述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中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