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制造技术_技高网

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9999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包括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上侧的座框,底座用于装配连接至汽车地板,座框后端与底座转动连接,座框前端与底座之间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座框前端上下抬升运动,座框的侧部设有联动组件,联动组件上携带安装有用于固定安全带的插扣部件,联动组件与驱动组件动力衔接,当驱动组件驱动座框前端上下抬升运动时,插扣部件能够随联动组件前后同步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随零重力座椅座框的转动自动调节安全带插扣的位置,降低安全带腰带部分带给乘员腹部的压迫感,提高座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的迭代升级,消费者对汽车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能够提供零重力乘坐模式的零重力座椅应运而生。

2、零重力座椅的零重力模式为:座框前端向上抬起,靠背向后倾倒,腿托呈略微倾斜姿态。在零重力模式下,用户能够以十分舒适的姿态躺在座椅上。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汽车零重力座椅上市时间较短,因此,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汽车座椅由坐姿状态转换到零重力状态的过程中,由于安全带的插扣固定在座椅侧部,因此当座框前端向上抬起时,安全带的腰带部分会对乘员的腹部造成挤压,影响了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其次,在零重力状态下,安全带对乘员的约束作用会下降,一旦汽车发生碰撞,乘员会产生向前下方滑移的趋势,也即是下潜,发生下潜时,安全带的腰带部分会对乘客的盆腔、腹部甚至胸部造成很大的伤害,在此种状态下的安全带也无法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能够随零重力座椅座框的转动自动调节安全带插扣的位置,提高座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关键在于,包括:

4、底座,其用于装配连接至汽车地板;

5、位于所述底座上侧的座框,所述座框后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座框前端与底座之间设有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座框前端上下抬升运动;以及

6、位于所述座框侧部的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上携带安装有用于固定安全带的插扣部件,所述联动组件与驱动组件动力衔接,当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座框前端上下抬升运动时,插扣部件能够随联动组件前后同步运动。

7、采用上述结构,汽车座椅由坐姿状态转换到零重力状态的过程中,驱动组件驱动座框向上转动,带动联动组件运动,也即是同步带动联动组件上的插扣部件向前移动,插扣部件前移能够降低安全带腰带部分带给乘员腹部的压迫感,提升了座椅在零重力状态下的舒适感,同时,插扣部件前移能够防止乘员在汽车碰撞过程中下潜,有效减少了在零重力状态下汽车碰撞对乘员造成的伤害。

8、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上联动部件和下联动部件,所述上联动部件一端与所述座框前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下联动部件铰接,所述下联动部件通过电动调角器转动设置在底座前端,所述联动组件与下联动部件动力衔接。

9、作为优选: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端部依次铰接的第一联动片、第二联动片、第三联动片以及第四联动片,第一联动片远离第二联动片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下联动部件上,第二联动片中部转动连接在底座上,第四联动片远离第三联动片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座框后端,所述插扣部件安装在第三联动片上。

10、作为优选:所述下联动部件上固设有转接部件,该转接部件位于电动调角器径向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联动片转动连接在转接部件上。

11、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台,所述第二联动片铰接在连接台侧部。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联动片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插扣部件通过转轴转动装配在所述安装孔上。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联动片位于安装孔的上侧设有弧形槽,所述插扣部件对应弧形槽的位置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嵌入所述弧形槽,并能沿弧形槽的长度方向滑动。

14、作为优选:座椅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套所述驱动组件和联动组件,其中一侧的联动组件上携带安装有所述插扣部件,另一侧的联动组件上携带安装有用于固定安全带的下锚点部件。

15、作为优选:所述座框后端转动装配有靠背,所述靠背上侧设有上下移动模组和左右移动模组,所述上下移动模组用于控制安全带出口部件上下移动,所述左右移动模组用于控制出口部件左右移动。

16、作为优选:所述上下移动模组包括过渡块、底座、转动装配在底座上的丝杆、以及用于驱动丝杆转动的电机,所述过渡块螺纹套接在丝杆上,安全带的出口部件固定装配在所述过渡块上。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1、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汽车座椅由坐姿状态转换到零重力状态的过程中,驱动组件驱动座框前端向上抬升,带动联动组件运动,也即是同步带动联动组件上的插扣部件向前移动,插扣部件前移能够降低安全带腰带部分带给乘员腹部的压迫感,提升了座椅在零重力状态下的舒适感,同时,插扣部件前移能够保证安全带腰带部分始终处于最佳约束状态,防止乘员在汽车碰撞过程中下潜,有效减少了在零重力状态下汽车碰撞对乘员造成的伤害,提升了零重力座椅的安全性。

19、2、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通过各个联动片的连接,即能将座框转动的动力传递给插扣部件,相较于其他需要由动力源和控制模块驱动移动的安全带插扣,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优势。

20、3、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通过将安全带下锚点部件与插扣部件对称设置,在座框向上抬升的过程中,下锚点部件和插扣部件能够同步向前移动,进一步减少在零重力状态下安全带对乘员腹部的挤压,提升了零重力座椅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

21、4、通过将插扣部件转动安装在第三联动片上,当插扣部件随联动组件前移时,插扣部件能够根据乘员的体型、姿态自适应转动至合适的位置,进一步提升了座椅在零重力状态下的舒适感。

22、5、通过在靠背上侧设置上下移动模组以及左右移动模组,当座椅处于零重力状态时,能够控制安全带出口部件上、下、左、右移动,使得安全带整体处于最佳约束状态,同时还保证了乘员乘坐的舒适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上联动部件(31)和下联动部件(32),所述上联动部件(31)一端与所述座框(2)前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下联动部件(32)铰接,所述下联动部件(32)通过电动调角器(4)转动设置在底座(1)前端,所述联动组件(5)与下联动部件(32)动力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5)包括端部依次铰接的第一联动片(52)、第二联动片(53)、第三联动片(54)以及第四联动片(55),第一联动片(52)远离第二联动片(5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下联动部件(32)上,第二联动片(53)中部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第四联动片(55)远离第三联动片(5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座框(2)后端,所述插扣部件(6)安装在第三联动片(5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联动部件(32)上固设有转接部件(51),该转接部件(51)位于电动调角器(4)径向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联动片(52)转动连接在转接部件(5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台(11),所述第二联动片(53)铰接在连接台(11)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联动片(54)上设有安装孔(541),所述插扣部件(6)通过转轴(61)转动装配在所述安装孔(54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联动片(54)位于安装孔(541)的上侧设有弧形槽(542),所述插扣部件(6)对应弧形槽(542)的位置设有定位销(62),所述定位销(62)嵌入所述弧形槽(542),并能沿弧形槽(542)的长度方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座椅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套所述驱动组件(3)和联动组件(5),其中一侧的联动组件(5)上携带安装有所述插扣部件(6),另一侧的联动组件(5)上携带安装有用于固定安全带的下锚点部件(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2)后端转动装配有靠背(8),所述靠背(8)上侧设有上下移动模组(9)和左右移动模组,所述上下移动模组(9)用于控制安全带出口部件(10)上下移动,所述左右移动模组用于控制出口部件(10)左右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移动模组(9)包括过渡块(9b)、底座(9a)、转动装配在底座(9a)上的丝杆(9c)、以及用于驱动丝杆(9c)转动的电机(9d),所述过渡块(9b)螺纹套接在丝杆(9c)上,安全带的出口部件(10)固定装配在所述过渡块(9b)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上联动部件(31)和下联动部件(32),所述上联动部件(31)一端与所述座框(2)前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下联动部件(32)铰接,所述下联动部件(32)通过电动调角器(4)转动设置在底座(1)前端,所述联动组件(5)与下联动部件(32)动力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5)包括端部依次铰接的第一联动片(52)、第二联动片(53)、第三联动片(54)以及第四联动片(55),第一联动片(52)远离第二联动片(5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下联动部件(32)上,第二联动片(53)中部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第四联动片(55)远离第三联动片(5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座框(2)后端,所述插扣部件(6)安装在第三联动片(5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联动部件(32)上固设有转接部件(51),该转接部件(51)位于电动调角器(4)径向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联动片(52)转动连接在转接部件(5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台(11),所述第二联动片(53)铰接在连接台(11)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联动调节的零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勇张明管瑛刘亚伟石章能
申请(专利权)人:安道拓重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