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压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9854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3:0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下压固定机构。该下压固定机构,包括:机架、下压板、复位器和锁止器,下压板与机架铰接,锁止器在解锁状态下,下压板相对于机架可转动,以便于操作人员调整下压板的位置来压抵工件,或使下压板在复位器的作用下与工件自动分离,锁止器在锁止状态下,下压板相对于机架固定,以使下压板保持对工件的压抵,实现下压板对工件的固定,下压固定机构可辅助操作人员固定工件,以降低工件装配的操作难度,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固定机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压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1、在操作人员对工件进行拧紧螺栓、插接线束等装配操作时,操作人员通常需要用一只手固定住工件,用另一只手进行装配操作,以防止工件在装配过程中发生位移而影响装配质量,工件装配的操作难度较高、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下压固定机构,可降低工件装配的操作难度,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压固定机构,包括:机架;下压板,所述下压板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下压板适于压抵工件;复位器,所述复位器分别与所述机架和所述下压板连接,所述复位器用于对所述下压板施加向远离所述工件方向转动的力;锁止器,所述锁止器分别与所述机架和所述下压板连接,所述锁止器具有解锁状态和锁止状态,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下压板相对于所述机架可转动,在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下压板相对于所述机架固定。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压固定机构,下压板与机架铰接,锁止器在解锁状态下,下压板相对于机架可转动,以便于操作人员调整下压板的位置来压抵工件,或使下压板在复位器的作用下与工件自动分离,锁止器在锁止状态下,下压板相对于机架固定,以使下压板保持对工件的压抵,实现下压板对工件的固定,下压固定机构可辅助操作人员固定工件,以降低工件装配的操作难度,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复位器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下压板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铰接。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止器包括: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下压板铰接,所述气缸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铰接,在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气缸组件的长度固定,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气缸组件的长度可伸缩。

6、进一步地,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缸筒、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缸筒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上容纳子腔和下容纳子腔,所述下容纳子腔位于所述活塞背离所述活塞杆的一侧,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下压板铰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缸筒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上容纳子腔可选择地与气源或大气连通,所述下容纳子腔与大气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缸筒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第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控制阀的第二端与所述上容纳子腔连通,且所述控制阀的开度可调节。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下压固定机构还包括位置传感器组件,所述位置传感器组件与所述锁止器通讯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组件被构造为在其检测到所述下压板转动至适于压抵所述工件的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锁止器切换至所述锁止状态。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下压固定机构还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设于所述下压板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所述操作杆上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握持把手。

10、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握持把手上均设有握持开关,所述每个握持开关均与所述锁止器通讯连接。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压板包括本体部和压装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压装部可拆卸地与所述本体部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压装部适于压抵所述工件。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架包括底座、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均与所述底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下压板与所述第一立柱铰接,所述锁止器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下压板铰接。

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3)包括支撑杆(31),所述支撑杆(31)的一端与所述下压板(2)铰接,所述支撑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器(4)包括:气缸组件(41),所述气缸组件(41)的一端与所述下压板(2)铰接,所述气缸组件(41)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1)铰接,在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气缸组件(41)的长度固定,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气缸组件(41)的长度可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41)包括:缸筒(411)、活塞和活塞杆(412),所述缸筒(411)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上容纳子腔和下容纳子腔,所述下容纳子腔位于所述活塞背离所述活塞杆(412)的一侧,所述活塞杆(412)的一端与所述下压板(2)铰接,所述活塞杆(412)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缸筒(411)远离所述活塞杆(412)的一端与所述机架(1)铰接,所述上容纳子腔可选择地与气源或大气连通,所述下容纳子腔与大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411)设有控制阀(4111),所述控制阀(4111)的第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控制阀(4111)的第二端与所述上容纳子腔连通,且所述控制阀(4111)的开度可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传感器组件(5),所述位置传感器组件(5)与所述锁止器(4)通讯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组件(5)被构造为在其检测到所述下压板(2)转动至适于压抵所述工件的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锁止器(4)切换至所述锁止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杆(61),所述操作杆(61)设于所述下压板(2)远离所述机架(1)的一端,所述操作杆(61)上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握持把手(6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握持把手(62)上均设有握持开关(63),所述每个握持开关(63)均与所述锁止器(4)通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2)包括本体部(21)和压装部(22),所述本体部(21)与所述机架(1)铰接,所述压装部(22)可拆卸地与所述本体部(21)远离所述机架(1)的一端连接,所述压装部(22)适于压抵所述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底座(11)、第一立柱(12)和第二立柱(13),所述第一立柱(12)和所述第二立柱(13)均与所述底座(1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下压板(2)与所述第一立柱(12)铰接,所述锁止器(4)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柱(13)和所述下压板(2)铰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3)包括支撑杆(31),所述支撑杆(31)的一端与所述下压板(2)铰接,所述支撑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器(4)包括:气缸组件(41),所述气缸组件(41)的一端与所述下压板(2)铰接,所述气缸组件(41)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1)铰接,在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气缸组件(41)的长度固定,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气缸组件(41)的长度可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41)包括:缸筒(411)、活塞和活塞杆(412),所述缸筒(411)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上容纳子腔和下容纳子腔,所述下容纳子腔位于所述活塞背离所述活塞杆(412)的一侧,所述活塞杆(412)的一端与所述下压板(2)铰接,所述活塞杆(412)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缸筒(411)远离所述活塞杆(412)的一端与所述机架(1)铰接,所述上容纳子腔可选择地与气源或大气连通,所述下容纳子腔与大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411)设有控制阀(4111),所述控制阀(4111)的第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控制阀(4111)的第二端与所述上容纳子腔连通,且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吴宇坤闫世伟闫磊鲁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智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