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炉壳与托圈对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9042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炉炉壳与托圈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4根轨道、至少3个高支座和至少3个低支座;其中轨道设在托圈内侧,每根轨道通过筋板与托圈上下平面焊接固定;高支座和低支座焊接在托圈上,并与球铰在同一平面。对中过程中,高支座与炉壳上的圈板相接触,防止炉壳下滑时冲击球铰,同时炉壳在高支座上旋转滑移,可更方便的精细调整对中;再将千斤顶放在低支座上,拆除高支座;最后炉壳回落到位,撤掉千斤顶和低支座,在托圈上下平面拆除筋板,直接抽出轨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对中精确、方便,采用两种支座,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转炉安装,主要是转炉炉壳与托圈的调整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球铰连接的炉壳与托圈进行对中时因托圈与炉壳间间隙大,无法进行准确定位, 造成调整困难,对中难度大。特别是进行插装法安装炉壳时不设置对中装置将造成炉壳在 托圈内滑移困难,炉壳与托圈相对中心偏移距离最大化,易损坏球铰,精确调整难度大等一 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形式简单的转炉炉壳与托圈对中直ο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炉炉壳与托圈对中 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4根轨道、至少3个高支座和至少3个低支座;其中轨道设在 托圈内侧,每根轨道通过筋板与托圈上下平面焊接固定;高支座和低支座焊接在托圈上,并 与球铰在同一平面。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轨道为4根,轨道布置位置以托圈中心对称。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每个球铰一边设一个高支座,另一边设一个低支座;所述的高 支座上表面高于球铰上表面。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对中过程中,高支座与炉壳上的圈板相接触,防止炉壳 下滑时冲击球铰,同时炉壳在高支座上旋转滑移,可更方便的精细调整对中;再将千斤顶放 在低支座上,拆除高支座;最后炉壳回落到位,撤掉千斤顶和低支座,在托圈上下平面拆除 筋板,直接抽出轨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结构简单;2、对中精确、方便;3、采用两种支座,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 图,本装置包括4根轨道1,8个连接筋板2,3个高支座3,3个低支座4。轨道1大小选则根 据炉壳与托圈6的间隙确定,轨道1设在托圈6内侧,通过筋板2与托圈6上下平面焊接固 定。轨道1焊接前上端先倒角打磨处理,轨道1布置位置以托圈6中心对称。支座焊接在球铰5两边,高支座3和低支座4各一个。炉壳上有一圈板,搁在高支座上,防止炉壳下滑时冲击球铰。炉壳精确对中后,将 千斤顶放在低支座4上支撑,可拆除高支座3,炉壳回落到位后可撤掉千斤顶,拆除低支座 4。在托圈6上下平面可拆除筋板2,安全方便,轨道1可直接抽出。设置的轨道最大限度的减小了炉壳与托圈中心的相对距离,高低支座的设置为少 量的精确调整提供了保障,从而达到高效快速的对中目的。权利要求一种转炉炉壳与托圈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4根轨道、至少3个高支座和至少3个低支座;其中轨道设在托圈内侧,每根轨道通过筋板与托圈上下平面焊接固定;高支座和低支座焊接在托圈上,并与球铰在同一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壳与托圈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为4根, 轨道布置位置以托圈中心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炉壳与托圈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球 铰一边设一个高支座,另一边设一个低支座;所述的高支座上表面高于球铰上表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转炉炉壳与托圈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4根轨道、至少3个高支座和至少3个低支座;其中轨道设在托圈内侧,每根轨道通过筋板与托圈上下平面焊接固定;高支座和低支座焊接在托圈上,并与球铰在同一平面。对中过程中,高支座与炉壳上的圈板相接触,防止炉壳下滑时冲击球铰,同时炉壳在高支座上旋转滑移,可更方便的精细调整对中;再将千斤顶放在低支座上,拆除高支座;最后炉壳回落到位,撤掉千斤顶和低支座,在托圈上下平面拆除筋板,直接抽出轨道。本技术结构简单,对中精确、方便,采用两种支座,安全可靠。文档编号C21C5/46GK201686716SQ20102017722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刘熬明, 张仁强 申请人:武汉一冶机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炉炉壳与托圈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4根轨道、至少3个高支座和至少3个低支座;其中轨道设在托圈内侧,每根轨道通过筋板与托圈上下平面焊接固定;高支座和低支座焊接在托圈上,并与球铰在同一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强刘熬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一冶机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