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下悬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3727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摩托车下悬挂,涉及摩托车组件的领域,其包括下悬挂本体,所述下悬挂本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槽底设有曲轴孔,所述曲轴孔贯通下悬挂本体,所述下悬挂本体设有安装面三,所述安装面三位于下悬挂本体侧壁,所述安装面三设有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所述安装面三设有机油管,所述机油管位于曲轴孔轴线下侧,所述下悬挂本体背离安装面三的一侧设有吊架,所述吊架位于曲轴孔轴线下方;在实际使用中,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往往由下至上传递,因此吊架设置于曲轴孔轴线下方,进行初步的固定减少了冲击力的传递,减少了振动,其次,吊架的设置使得下悬挂本体的重心位于曲轴孔轴线下方,进一步减少了下悬挂本体的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摩托车组件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摩托车下悬挂


技术介绍

1、悬挂系统是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

2、参见图1,现有的摩托车下悬挂,包括下悬挂本体1,下悬挂本体1设有曲轴孔3,曲轴孔3贯通下悬挂本体1,下悬挂本体1还设有安装面三7,安装面三7位于下悬挂本体1侧壁,安装面三7远离曲轴孔3的一侧用于安装轮胎;安装面三7设有机油管14,机油管14位于曲轴孔3轴线的下侧;下悬挂本体1还设有吊架12,吊架12位于曲轴孔3轴线的上侧。

3、在实际使用中,下悬挂本体1的安装面三7与曲轴孔3轴线上侧用于与摩托车固定,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往往由下至上传递,因此下悬挂本体1的曲轴孔3轴线下侧且远离安装面三7的部分存在较大振动,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下悬挂本体存在较大振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下悬挂。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摩托车下悬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摩托车下悬挂,包括下悬挂本体,所述下悬挂本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槽底设有曲轴孔,所述曲轴孔贯通下悬挂本体,所述下悬挂本体包括下悬挂部一与下悬挂部二,下悬挂部一设有安装面一,下悬挂部二设有安装面二,所述安装面一与安装面二连接形成安装面三,所述安装面一设有连接部一,所述安装面二设有连接部二,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用于消声器连接板的连接;所述安装面一设有机油管,所述机油管位于曲轴孔轴线下侧,所述下悬挂部二背离安装面二的一侧设有吊架,所述吊架位于曲轴孔轴线下方。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中,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往往由下至上传递,因此吊架设置于曲轴孔轴线下方,进行初步的固定减少了冲击力的传递,减少了振动,其次,吊架的设置使得下悬挂本体的重心位于曲轴孔轴线下方,进一步减少了下悬挂本体的振动,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将吊架设置于下悬挂本体背离安装面三的一侧,且位于曲轴孔轴线下方,增加了减震力臂的长度,提升了减震效果。

5、进一步,所述机油管沿安装槽槽口朝向朝远离吊架的方向倾斜,并朝靠近曲轴孔轴线的方向延伸。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安装面三远离曲轴孔的一侧用于安装轮胎,因此设置机油管的延伸方向,减少在安装过程中机油管对于安装轮胎的干涉,原有的产品只能安装12号以及13号的轮胎,而通过改变机油管的位置,满足12号轮胎、13号轮胎以及14号轮胎的安装。

7、进一步,所述安装面一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机油管。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板,通过连接管连接机油管,提升了机油管的结构强度,减少了撞击导致机油管断裂的情况。

9、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一位于曲轴孔轴线上侧。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部一位于曲轴孔轴线上侧,为轮胎安装提供让位空间,减少了连接部一与轮胎干涉的情况,便于安装拆卸多种轮胎,使得安装更加便捷。

11、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二位于曲轴孔轴线下侧。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部二位于曲轴孔轴线下侧,为轮胎安装提供让位空间,减少了连接部二与轮胎干涉的情况,便于安装拆卸多种轮胎,使得安装更加便捷。

13、进一步,所述安装面三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位于曲轴孔轴线下侧,所述延伸板远离连接部一的一端连接连接部二。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延伸板,通过延伸板连接连接部二,提升连接部二的结构强度。

15、进一步,所述延伸板沿远离连接部一的方向朝远离安装面三的方向延伸。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延伸板沿远离连接部一的方向朝远离安装面三的方向延伸,在提高连接部二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少延伸板对于轮胎安装的影响。

17、进一步,所述安装槽槽底设有加强筋。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中,曲轴孔供转动轴穿过,转动轴上同轴安装叶片,安装槽用于安装风罩,设置加强筋,提升安装槽的结构强度,减少转动轴振动对于安装槽的影响,其次,结构强度的提升也减少了下悬挂振动的产生。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吊架设置于曲轴孔轴线下方,进行初步的固定减少了冲击力的传递,减少了振动,其次,吊架的设置使得下悬挂本体的中心位于曲轴孔轴线下方,进一步减少了下悬挂本体的振动;

21、(2)通过设置连接板,通过连接管连接机油管,提升了机油管的结构强度,减少了撞击导致机油管断裂的情况;

22、(3)通过设置连接部二位于曲轴孔轴线下侧,为轮胎安装提供让位空间,使得安装更加便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下悬挂,包括下悬挂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悬挂本体(1)设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槽底设有曲轴孔(3),所述曲轴孔(3)贯通下悬挂本体(1),所述下悬挂本体(1)包括下悬挂部一(16)与下悬挂部二(17),下悬挂部一(16)设有安装面一(18),下悬挂部二(17)设有安装面二(19),所述安装面一(18)与安装面二(19)连接形成安装面三(7),所述安装面一设有连接部一(8),所述安装面二设有连接部二(9),连接部一(8)与连接部二(9)用于消声器的连接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下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管(14)沿安装槽(2)槽口朝向朝远离吊架(12)的方向倾斜,并朝靠近曲轴孔(3)轴线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下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一(18)设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连接机油管(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下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一(8)位于曲轴孔(3)轴线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下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二(9)位于曲轴孔(3)轴线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下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二(19)设有延伸板(10),所述延伸板(10)位于曲轴孔(3)轴线下侧,所述延伸板(10)远离连接部一(8)的一端连接连接部二(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下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10)沿远离连接部一(8)的方向朝远离安装面二(19)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下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槽底设有加强筋(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下悬挂,包括下悬挂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悬挂本体(1)设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槽底设有曲轴孔(3),所述曲轴孔(3)贯通下悬挂本体(1),所述下悬挂本体(1)包括下悬挂部一(16)与下悬挂部二(17),下悬挂部一(16)设有安装面一(18),下悬挂部二(17)设有安装面二(19),所述安装面一(18)与安装面二(19)连接形成安装面三(7),所述安装面一设有连接部一(8),所述安装面二设有连接部二(9),连接部一(8)与连接部二(9)用于消声器的连接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下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管(14)沿安装槽(2)槽口朝向朝远离吊架(12)的方向倾斜,并朝靠近曲轴孔(3)轴线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下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一(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书建周晓江邓国龙潘万杰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中能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