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物品的移动的模块化辊平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849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在输送线、加工机的基座上移动物品或其他应用的模块化辊平面,包括优选地由金属元件制造的支撑框架(10),带有辊(21)的辊支架(11)卡扣插入其中。将支架-辊分组安装到支撑框架中和从其拆卸的操作可以容易地通过利用框架的结构弹性执行,并且这便于辊平面的维护以及框架锚固到输送线的结构的操作。支架-辊分组的组装实际上容易通过支架的特定构形和制造它们的材料实现。也由于使用带有支架的框架的特定连接元件而获得辊平面的模块性;也可获得任何合适长度的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沿着传送线、加工机的基座、通过重力操作的机器移动物品 或其他类似应用的辊平面。
技术介绍
辊平面由根据垂直于物品的前进方向的旋转轴旋转的辊组成,其中具有大约几厘 米的直径和大致相当长度的辊集中在包含预定数量的辊的支撑框架中。这些可以单个地和 直接地安装在框架上或者可以预先集中在辊支承支架中,然后将辊支承支架纵向插入支撑 框架中。在包括辊单个地安装在框架中和包括支架_辊分组形成的两种方案中,在安装辊 时以及当它们进行维护时存在操作困难。一个重要考虑是当框架要锚固到传送线的结构或加工机的基座时,在包括孔的 框架的基座的区域必须被空出,所述区域可用于框架铆接到结构的操作,并且在辊单个地 安装在框架上的方案的情况下,这通过框架的侧面的挠曲变形和每个单辊从框架的脱离完 成,重复所述操作并且接着进行存在于执行铆接的区域中的每个辊的相反再安装操作。在 辊处于支架中的方案的情况下,为了空出框架的某个区域,必须拆卸安装在辊平面的端部 的头部中的一个,并且全部或部分地纵向去除各种支架,直至到达铆接区域中的支架,并且 然后在感兴趣的区域中对支架或单辊执行了锚固或维护操作之后执行相反操作。对于辊单个地安装在框架中和对于有支架-辊分组的两种方案,另一个问题在于 各种辊的枢轴并不连接到框架的侧面使得将两个侧面彼此刚性地连接,而是枢轴的每一端 仅仅抵靠在相关侧面上或者至多沿一个方向(外部或内部)起作用。因而对于施加于辊和 从辊传递到框架的每个横向推力,两个侧面中只有一个抵抗推力;因此,不仅辊平面对侧向 应力的总阻力更低,而且受应力的侧面的变形会是实际存在的,这足以导致枢轴离开关联 到另一个侧面的底座,并且因此在框架的基座的辊会掉落。现有技术方案的另一个限制表现为容许的低负荷值和不能支撑在低负荷值之上 的过度负荷(甚至是短时间);在这些条件下枢轴或辊-支架有断裂,原因是枢轴和支架是 在框架的两侧面之间突出的整个结构中将受到应力的主要部件。最后,在已知的构造方案中,构成传送线的辊平面的各种模块包括缺少相互钩连 的端头。因而如果在辊平面在突出区域中的情况下进行两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则必须提供 两个模块的框架的另外的特定刚性连接手段,除了别的以外,所述手段必须能够保证在物 品通过辊平面的该通道期间,在由于物品自身的重量产生的挠曲变形之后不会产生两个模 块之间的台阶;该台阶可能导致物品前进的问题或者甚至可能导致物品自身的表面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种模块化辊平面,其中相对于现有技术简化了安装、 拆卸和维护操作。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目标是提供一种辊平面,其具有单个部件和总体结构的对横向应 力和对负荷的高结构阻力,并且其特别在冲击或非冲击的高负荷的情况下自保护。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目标是提供一种模块化辊平面,其中各种模块之间的连接保证辊 平面的必要结构刚性,即使在突出应用中。以上目标通过一种用于物品的移动的模块化辊平面实现,所述模块化辊平面包括 优选地由金属元件制造的至少一个支撑框架和带有辊的至少一个辊支架,其中所述至少一 个框架包括锚固基座和两个侧面,纵向容置部形成在其中,并且所述带有辊的至少一个辊 支架的侧杆沿垂直于物品的前进平面的方向可卡扣插入其中。这样的高度的竖直肋也形成 在框架中并且被布置为使得在容许的负荷条件下,肋的顶部次接近辊,而在非容许负荷条 件下,它们与辊接触,导致其阻挡并且保持相关枢轴的完整性。形成在框架的侧面中的纵向 容置部包括外壁和内突出部,所述内突出部离外壁的距离等于辊支架的侧杆的厚度,因此 侧杆贴合地连接在外壁与内突出部之间。辊支架由对称相对的纵杆构成。枢轴牢固地被限制到每个杆,所述枢轴设置有孔, 牢固地限制到相对杆的枢轴的端部被插入所述孔中。枢轴的端部和所述孔分别设置有具有 相应尺寸的环形腔和环形浮凸,从而在辊支架的组装阶段期间允许杆卡扣联接到相对杆的 枢轴。通过形成辊支架的部件的热塑材料,使得能够并便于单个支架的组装和整个辊平面 的组装;特别是辊的热塑材料可以根据要移动的物品的构形和/或外表面而变化。辊平面的支撑框架包括可以通过螺钉限制到框架自身的金属元件的端部的头部 元件,所述头部元件在其前表面设置有浮凸部分,所述浮凸部分相对于框架的竖直中平面 和水平中平面对称布置并且在水平中平面设置有倾斜平面,从而在沿相反方向倾斜的成对 平面中允许辊平面的两个连续模块的头部元件的接头联接。这保证了辊平面的必要连续性 和结构刚性,即使在它的突出应用中。与包括上述部件的辊平面的组装和拆卸以及维护的容易性相关的优点容易从所 述特征推导。附图说明从作为非限定性例子在随附的附图中示出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尽管不是排他的) 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更多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了,其中图1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辊平面的支撑框架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有辊的辊支架在组装配置中的透视图;图3是图2的支架在最终组装后配置中的横截面;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辊平面的横向视图;图5是与支架的安装或拆卸阶段相关的透视图,其中辊正被放置到本专利技术的辊平 面的支撑框架中或正从其被取出;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辊平面的部件,尤其是头部元件。图7是带有本专利技术的辊平面的模块的透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辊平面的两个模块的联接区域的纵向截面图;图9是包括用于侧向包含物品的另外部件的前述图的辊平面的横向视图;图10是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辊平面的另外的支撑框架的横截面。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1,10表示用于沿着传送线、加工机的基座、重力操作仓库移动轻物品或其 他类似应用的辊平面的支撑框架,其中,特别地,输送的物品具有需要保护以免受划伤或产 生凹痕的外表面。优选地由挤出铝型材制造的框架基本上为U形并且用于接收如图5中所 示的至少一个辊支架11。为此,框架10包括两个侧面12a、12b,用于接收支架11的外纵杆 14a、14b的纵向底座13a、13b形成于其中。纵向底座13a、13b包括外壁15a、15b和内突出 部16a、16b,所述内突出部平行于外壁并且与其相距的距离等于在图4中可以看到的支架 11的纵杆14a、14b的宽度。内突出部16a、16b使得支架11 一旦位于如图4中所示的它的 适当位置就形成框架10的两个侧面12a、12b的刚性横向连接;因此对于从辊传递到支撑框 架的每个横向力对应有由两个侧面的反作用力之和提供的框架的反作用力,并且还没有在 横向应力之后支架11会离开与应力作用于其上的壁相对的底座的风险。图1中可见的孔19设在框架10的基座18中,所述孔用于通过铆接或栓接将结构 的框架锚固到输送链或加工机的基座或其他结构。肋20a、20b也形成于框架的基座中,所 述肋20a、20b的布置及其尺寸使得它们的上端与辊21相切,这可以在图4中观察到,因此 当辊支架由于冲击或非冲击的高负荷而挠曲时构成用于辊的安全靠座,并且因此防止辊的 枢轴和总体结构发生临界应力。还值得注意的事实在于,在这样的不容许负荷条件下,在肋 20a、20b与辊21的接触之后,获得了辊自身的阻挡,并且因此获得了妨碍辊平面的使用的 自动和非理想状态的阻止。可以在图2中清楚观察到的辊支架11由对称相对的纵杆14a、14b构成;枢轴22 牢固地被限制到两个杆中的每一个,辊21可自由旋转地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物品的移动的模块化辊平面,所述模块化辊平面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框架(10)和带有辊(21)的至少一个辊支架(11),所述至少一个至少框架(10)包括锚固基座(18)和两个侧缘(12a,12b),在这两个侧缘中设置有纵向容置部(13a,13b),所述带有辊的至少一个辊支架(11)的纵杆(14a,14b)能够沿垂直于物品的前进平面的方向卡扣插入该纵向容置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0)包括肋(20a,20b),所述肋(20a,20b)被布置为并且所述肋的尺寸被确定为使得在容许负荷条件下所述肋的上端次接近所述辊(21),而在无论是否是冲击的非容许负荷条件下,所述上端与所述辊接触,导致其阻挡。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弗朗奇尼
申请(专利权)人:FM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