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输送装置以及工件输送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562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工件输送装置及工件输送方法,收纳在输送体的工件收纳孔内的工件在其极性相反的情况下使极性翻转并容易且可靠地返回工件收纳孔。工件输送装置(30)具备:设有工件收纳孔(4)输送台(3),极性判定部(6),具有入口(8a)和出口(8b)的翻转通道(8)。工件收纳孔(4)内的工件(W)由工件送出机构(14a)送出到翻转通道(8)内。在储气部(15)与真空发生源(32)相连时,通过气槽(16a、16b、16c、16d)的吸气,翻转通道(8)内的工件(W)在翻转通道(8)内减速并停止。在储气部(15)与供气源(33)相连时,通过气槽(16a、16b、16c、16d)的喷气,翻转通道(8)内的工件(W)向工件收纳孔(4)内返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具有极性的芯片形电子零部件等工件的,特别是涉及能够在输送中判定工件的极性,使判定为极性相反的工件的方 向容易并可靠地翻转的。
技术介绍
在进行电容器或二极管等具有极性的芯片形电子零部件(以下称为工件)的特性 测定的装置及将这些工件收纳在载带上的元件供应装置中,存在有必要使工件的极性相一 致的情况。因此,这些装置具备在输送工件时使极性相一致的极性翻转机构。以往以来,具有工件极性翻转机构的工件输送装置是公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图9中表示了这种现有的具有工件极性翻转机构的工件输送装置。如图9所示,由送 料器21以一列输送的工件W分别收纳在配置于逆时针方向(箭头F方向)间歇旋转的输 送台22的外周部的工件收纳孔23中。而且,通过未图示的极性判定部判定工件W的极性, 被判定为极性相反的工件在工件收纳孔23到达与形成在翻转部24上的翻转通道25的入 口相对向的位置23a时通过设在位置23a附近的未图示的喷出机构送出到翻转通道25内。 在通过翻转通道25内的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工件Wl被送出到翻转通道25内后,调整喷 气的时刻和输送台22的旋转时刻。这样一来,当收纳了上述工件Wl的工件收纳孔23到达 与翻转通道25的出口相对向的位置23b时,工件Wl以翻转了极性的状态再次收纳在该工 件收纳孔23中(图9中的箭头H)。但是,在图9所示的现有的工件输送装置中,需要使翻转通道25内的工件Wl到 达出口的时刻和收纳了工件Wl的工件收纳孔23到达与翻转通道25的出口相对向的位置 23b的时刻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检测通过翻转通道25内的工件Wl的速度,与输送 台22的旋转速度相比较,控制输送台22的旋转速度,使上述时刻相一致,但在这样使时刻 相一致的情况下,将导致装置的复杂化而产生成本增加。虽然也可以考虑调整将工件Wl送出到翻转通道25内的喷出机构的喷气力来使工 件Wl的速度最佳化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也并不容易。即,当喷气力大时,工件Wl的速度增 大,工件Wl到达翻转通道25的出口要早于收纳了工件Wl的工件收纳孔23到达与翻转通 道25的出口相对向的位置23b通道。此时,与收纳了工件Wl的工件收纳孔23不同的工件 收纳孔23位于与翻转通道25的出口相对向的位置23b,并且当别的工件W2收纳在该工件 收纳孔23中时,如图9所示,工件Wl与工件W2冲突而伤及各工件。而且,当输送台22的 外周部位于该位置23b时,工件Wl与输送台22的外周部冲突而伤及各部分及工件Wl。另一方面,当喷气力小时,工件Wl的速度减小,工件Wl停止在翻转通道25内而不 能够到达出口,这样一来,由于无论是喷气力大的情况和喷气力小的情况,未收纳在收纳孔 中的工件Wl均残留在翻转通道25内,将产生停止装置而通过人手去除该工件的必要,导致 了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39136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的工件输送装置 以及工件输送方法,能够将翻转了极性后的工件可靠地收纳在收纳过该工件的工件收纳孔 中,并且不会伤及工件。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输送工件的输送体,其设有收纳具有极 性的工件的多个工件收纳孔;极性判定部,针对工件收纳孔内的工件判定极性的正反;圆 弧状的翻转通道,与输送台相对向地设置,具有入口和出口 ;工件送出机构,将工件收纳孔 内的工件送出到翻转通道内;工件减速机构,使通过工件送出机构送出到翻转通道内的工 件减速;工件喷出机构,将在翻转通道内被工件减速机构减速后的工件向工件收纳孔喷出 使其返回。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翻转通道经由翻转通道上游一侧的上游侧气 体通路和翻转通道下游一侧的下游侧气体通路而与储气部相连,该储气部切换自如地与真 空发生源和供气源相连,在储气部与真空发生源相连的情况下,下游侧气体通路作为工件 减速机构发挥功能,在储气部与供气源相连的情况下,下游侧气体通路作为工件喷出机构 发挥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翻转通道的下游侧气体通路的下游一侧设 有大气开放孔。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工件送出机构由设置在输送体一侧、朝向翻 转通道的入口喷出工件收纳孔内的工件的压缩气体喷出机构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翻转通道的入口附近设有入口侧传感器, 检测工件从工件收纳孔送出到翻转通道的入口。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翻转通道的出口附近设有出口侧传感器, 检测工件从翻转通道的出口向工件收纳孔喷出。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输送体一侧的与翻转通道的出口相对向的 部分设有压缩气体返回机构,用于在工件未正常地收纳在工件收纳孔内的情况下使该工件 收纳孔内的工件返回翻转通道的出口。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如下工序通过具有收纳具有极性的工 件的多个收纳孔的输送体进行输送的工序;通过极性判定部针对工件收纳孔内的工件判定 其极性的正反的工序;通过工件送出机构将被极性判定部判定为极性相反的输送体的工件 收纳孔内的工件送出到与输送体对向设置的圆弧状的翻转通道的入口的工序;通过工件减 速机构使从翻转通道的入口送出到翻转通道的工件在翻转通道内减速的工序;通过工件喷 出机构将在翻转通道内减速后的工件向输送体的工件收纳孔内喷出使其返回的工序。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方法的特征在于,翻转通道经由翻转通道上游一侧的上游侧气 体通路和翻转通道下游一侧的下游侧气体通路而与储气部相连,该储气部切换自如地与真 空发生源和供气源相连,在储气部与真空发生源相连的情况下,下游侧气体通路作为工件 减速机构发挥功能,在储气部与供气源相连的情况下,下游侧气体通路作为工件喷出机构 发挥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翻转通道的下游侧气体通路的下游一侧设5有大气开放孔。 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方法的特征在于,工件送出机构由设置在输送体一侧、朝向翻 转通道的入口喷出工件收纳孔内的工件的压缩气体喷出机构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翻转通道的入口附近设有入口侧传感器, 检测工件从工件收纳孔送出到翻转通道的入口。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翻转通道的出口附近设有出口侧传感器, 检测工件从翻转通道的出口向工件收纳孔喷出。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输送体一侧的与翻转通道的出口相对向的 部分设有压缩气体返回机构,用于在工件未正常地收纳在工件收纳孔内的情况下使该工件 收纳孔内的工件返回翻转通道的出口。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被极性判定部判定为极性相反的工件通过工件送出机构 从搬送体的工件收纳孔送出到翻转通道内。翻转通道内的工件其后通过工件减速机构减速 或者停止,然后通过工件喷出机构向工件收纳孔喷出使其返回。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工件 喷出机构与搬送体的搬送速度相一致地动作,能够容易并可靠地将翻转通道内的工件向工 件收纳孔内喷出使其返回,不会伤及工件或搬送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放大俯视图。图2是详细表示工件输送装置的图1中的A-A向剖视图。图3是表示工件输送装置的输送台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工件输送装置的输送台的图3中的D-D向剖视图。图5是表示工件输送装置的储气部的图1中的C向剖视图。图6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工件的输送体,其设有收纳具有极性的工件的多个工件收纳孔;极性判定部,针对工件收纳孔内的工件判定极性的正反;圆弧状的翻转通道,与输送台相对向地设置,具有入口和出口;工件送出机构,将工件收纳孔内的工件送出到翻转通道内;工件减速机构,使通过工件送出机构送出到翻转通道内的工件减速;工件喷出机构,将在翻转通道内被工件减速机构减速后的工件向工件收纳孔喷出使其返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平晃久阿部博晃福泽干夫
申请(专利权)人:东京威尔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