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端盖及包括其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434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端盖及包括其的压缩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端盖及包括其的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端盖及包括其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压缩机通常借助于排气阀片交替地张开和闭合来实现排气,气流排出不连贯,排气噪声
(
即气动噪声
)
较大

[0003]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通常会采用在压缩机上安装消声器的方式来减少噪声

一些现有技术在压缩机与压缩机外部的管路的连接处安装消声器,这种方式消声效果好,但是占用空间较大,因此这种方法可能需要修改设置有压缩机的产品
(
例如,设置有涡旋式压缩机的汽车发动机仓

空调室外机等
)
的结构和布局,技术改造方案复杂,成本高

另一些现有技术则采用在压缩机排气管中增加消声腔
/
单元的方式来减少噪声,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消声效果,但是生产成本高,加工难度大

[0004]因此,需要提出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压缩机端盖,所述压缩机端盖的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之间设置有多个缓冲腔,所述多个缓冲腔采用级联布置和并联布置相组合的形式流体连通

[0006]因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压缩机端盖
(
其具有消声的功能
)
中划分了多个缓冲腔,所以声波在从所述气体入口<br/>(
即气体压缩装置的排气孔
)
到所述气体出口
(
即排气管路的入口
)
的物理通道中实际行进的路程被拉长

因此,与现有技术的简单端盖结构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压缩机端盖可以大大增加噪声被减少的概率,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消声性能

[0007]此外,与现有技术的简单端盖结构相比,划分多个缓冲腔也减少了干涉现象的发生,使得端盖内部的表面声功率更为均匀

[0008]此外,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压缩机端盖具有了现有技术的简单端盖所不具有的消声功能,因此也增加了端盖的利用率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缓冲腔包括第一缓冲腔

第二缓冲腔

第三缓冲腔和第四缓冲腔,所述第二缓冲腔和所述第三缓冲腔沿与排气通路相交的方向并联布置,所述第一缓冲腔

并联布置的所述第二缓冲腔和所述第三缓冲腔与所述第四缓冲腔沿所述排气通路的方向级联布置;其中,所述第一缓冲腔与所述气体入口流体连通,所述第四缓冲腔与所述气体出口流体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缓冲腔通过相关联的通孔实现流体连通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压缩机端盖
(
其具有消声的功能
)
中的缓冲腔的划分符合抗性缓冲腔
(
即消声室
)
划分原理

例如,其可以利用通孔
(
即管路
)
截面与缓冲腔截面的突变实现声阻抗的增加,且声波可以在缓冲腔内反射,从而消耗声波能量,可以达到减少噪声的效果

如果入射声波与碰到壁面而反射的声波相位相差
180
°
,则这两种声波相互抵消,从而在更
大程度上减少噪声的能量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入口的轴线和所述气体出口的轴线相互平行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缓冲腔中的任一缓冲腔的截面积与所述气体入口

所述气体出口中的任意一个的截面积之比不大于
16
且不小于9,或者,所述多个缓冲腔中的任一缓冲腔的截面积与所述通孔中的任意一个的截面积之比不大于
16
且不小于9,或者所述多个缓冲腔中的任一缓冲腔的截面积与所述气体入口

所述气体出口和所述通孔中的任意一个的截面积之比不大于
16
且不小于
9。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缓冲腔中的与所述气体出口靠近的狭长部分的纵向轴线与所述气体出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
30
°

[0015]进一步地,限定所述狭长部分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不超过
10
°
,所述两个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
5mm。
[0016]例如,通过夹角不超过
10
°

最小距离不小于
5mm
的上述设置可以避免产生喷射噪声

[0017]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中的至少一个通孔的孔壁从相对应的缓冲腔的侧壁向两侧凸出,从而形成短的管道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腔的容积和所述第四缓冲腔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缓冲腔的容积,或者,所述第一缓冲腔的容积和所述第四缓冲腔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三缓冲腔的容积,或者,所述第一缓冲腔占用所述压缩机端盖的容积的
2/5

1/2
,所述第二缓冲腔

所述第三缓冲腔和所述第四缓冲腔分别占用所述压缩机端盖的剩余容积的
1/3。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少从其中通过的气动噪声
(
即由于气流脉动引起的噪声
)
,因此具有了新的消声功能,从而为仅具有密封功能的传统压缩机端盖增加了新的功能

[0020]此外,对于已经投入使用或在售的具有可拆卸端盖的压缩机而言,如果存在减少其气动噪声的需求,则可以使用尺寸和结构与其原可拆卸端盖一致的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端盖直接进行置换,而无需改变原压缩机的形状和尺寸,操作简单

保持了压缩机的原有空间利用率且改造成本低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端盖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有上述压缩机端盖

[0022]因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上述压缩机端盖可以减少压缩机的噪声,所以设置有上述压缩机端盖的上述压缩机具有更少的噪声,提高了静音性能,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端盖设置在压缩机上的示意剖面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端盖的第一示例的示意透视图;
[0025]图3为图2所示的压缩机端盖的第一示例中的声波传播路径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2所示的压缩机端盖的第一示例的示意俯视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端盖的第二示例的示意透视图;
[0028]图6为图5所示的压缩机端盖的第二示例中的声波传播路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文结合附图和部分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压缩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端盖的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之间设置有多个缓冲腔,所述多个缓冲腔采用级联布置和并联布置相组合的形式流体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缓冲腔包括第一缓冲腔

第二缓冲腔

第三缓冲腔和第四缓冲腔,所述第二缓冲腔和所述第三缓冲腔沿与排气通路相交的方向并联布置,所述第一缓冲腔

并联布置的所述第二缓冲腔和所述第三缓冲腔与所述第四缓冲腔沿所述排气通路的方向级联布置;其中,所述第一缓冲腔与所述气体入口流体连通,所述第四缓冲腔与所述气体出口流体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缓冲腔通过相关联的通孔实现流体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入口的轴线和所述气体出口的轴线相互平行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缓冲腔中的任一缓冲腔的截面积与所述气体入口

所述气体出口中的任意一个的截面积之比不大于
16
且不小于9,或者,所述多个缓冲腔中的任一缓冲腔的截面积与所述通孔中的任意一个的截面积之比不大于
16
且不小于9,或者所述多个缓冲腔中的任一缓冲腔的截面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羊玢高峰吴金国雒朋康邓振宇李鑫蒋浩祥盛奎伟韩雒曦
申请(专利权)人:旭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