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室快速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73440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驾驶室快速制冷系统,空气滤清器、空气压缩机、安全阀、油气分离器、高压储气罐、除湿器、冷气供给电磁阀、喷嘴依次通过管道串接,蒸发器安装于高压储气罐内,蒸发器与汽车自带空调通过管道连通;多个喷嘴安装于车厢内不同位置;空气压缩系统电路与空气压缩机相联,并控制空气压缩机运转;制冷系统电路与汽车自带空调相联,控制汽车自带空调的部分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冷气供给系统电路与电磁阀相联,控制冷气供给电磁阀的通断。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启动发动机便可开动汽车空调,只需通过操作遥控钥匙,在遥控打开车门锁的同时启动制冷系统,从而能够在瞬间使车内的温度下降,使司乘人员坐入车内就可以顿感凉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驾驶室制冷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能够使汽车驾驶室在高温下汽车发动机起动前就能够迅速降温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夏日,汽车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造成驾驶内的温度很高,影响乘坐舒适 性。为解决此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降温产品和降温方法,如汽车自带空 调、汽车贴膜、汽车降温喷剂等。汽车自带空调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等主要部件组成,它的原理是空调 吸收驾驶室内的气体,并经压缩机作用通过管路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散热降温,冷却的 气体排入到驾驶室中,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汽车自带空调是目前最主要的降温措施。当 驾驶员进入到驾驶室后想利用空调进行降温时,必须先起动发动机,然后再打开空调,但 是,在驾驶室内的温度降到舒适的温度时还需要一段时间,驾驶员不得不在车内忍受车内 高温。此外,由于车内温度过高,而汽车自带空调的功率有限,降温速度很慢,对发动机和三 元催化器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还会造成空调系统的热负荷大,燃油经济性差。汽车车窗隔热贴膜是一种隔热材料,它是由多层特殊聚脂膜复合层压制成的,并 在膜层中用磁控溅射等方法镀上一层纳米级的高反射率金属氧化物涂层,所以具很高的透 光度,又有极高的隔断太阳红外辐射和紫外线的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太阳照射引起的驾驶 室内温度过高。汽车贴膜存在如下问题多层溅射金属膜易产生轻度氧化;普通金属涂层 膜见光透过率较多层溅射金属膜稍差,而且易出现重影或者水纹状;染色膜透视差、无光 泽、防爆差,日晒时间过长,隔热性能会趋渐失效;普通膜透光性差,隔热防爆性能差,无弹 性等缺点。此外,汽车贴膜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太阳通过车窗玻璃传递到车厢内的热量,无 法隔离太阳通过车厢顶部传递到车厢内的热量,因此,长时间的太阳照射仍然会使车厢内 的温度过高。汽车降温喷剂主要通过其中含有的干冰实现快速降温,适用于汽车开空调前炙热 的车内空气、座垫、靠背方向盘等的降温。汽车降温喷剂需要人工在车内到处喷洒,操作繁 琐,并且一些喷剂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驾驶室快速制冷系统,在 驾驶员未进入车内时,无需启动发动机便可开动汽车空调,只需通过操作遥控钥匙,在遥控 打开车门锁的同时启动制冷系统,从而能够在瞬间使车内的温度下降,使司乘人员坐入车 内就可以顿感凉爽。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汽车驾驶室快速制冷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1)、空气 压缩机(2)、安全阀(3)、油气分离器(4)、高压储气罐(5)、蒸发器(6)、除湿器(7)、冷气供 给电磁阀⑶、喷嘴(9)、汽车自带空调(10)、空气压缩系统电路、制冷系统电路、冷气供给系统电路,所述的空气滤清器(1)、空气压缩机(2)、安全阀(3)、油气分离器(4)、高压储气 罐(5)、除湿器(7)、冷气供给电磁阀(8)、喷嘴(9)依次通过管道串接,蒸发器(6)安装于 高压储气罐(5)内,蒸发器(6)与汽车自带空调(10)通过管道连通;多个喷嘴(9)安装于 车厢内不同位置;所述的空气压缩系统电路与空气压缩机(2)相联,并控制空气压缩机(2) 运转;所述的制冷系统电路与汽车自带空调(10)相联,控制汽车自带空调(10)的部分液态 制冷剂进入蒸发器(26);所述的冷气供给系统电路与电磁阀(8)相联,控制冷气供给电磁 阀(8)的通断。优选的,空气压缩系统电路包括蓄电池(31)、总熔丝(32)、熔丝(33)、环境温度开关(34)、压力开关(35)、空气压缩电机(36),蓄电池(31)的负极接地,正极接总熔丝(32), 总熔丝(32)的另一端依次串接熔丝(33)、环境温度开关(34)、压力开关(35)、空气压缩电 机(36)。优选的,制冷系统电路包括蓄电池(31)、总熔丝(32)、熔丝(33)、环境温度开关 (34)、储气罐温度开关(25)、制冷剂供给电磁阀(26)、二极管(27)和电容(28),所述蓄电池 (31)的负极接地,正极接总熔丝(32),总熔丝(32)的另一端依次串接熔丝(33)、环境温度 开关(34),环境温度开关(34)的另一端联接储气罐温度开关(25),储气罐温度开关(25) 的另一端分三路联接制冷剂供给电磁阀(26)、二极管(27)、电容(28),制冷剂供给电磁阀 (26)、二极管(27)、电容(28)的另一端接地。优选的,冷气供给系统电路由蓄电池(31)、总熔丝(32)、汽车自带电动门窗控制 模块(43)、熔丝(44)、环境温度开关(34)、冷气供给电磁阀(8)、二极管(47)、二极管(48) 和电容(49),所述蓄电池(31)的负极接地,正极接总熔丝(32),总熔丝(32)的另一端联接 汽车自带电动门窗控制模块(43),汽车自带电动门窗控制模块(43)又联接熔丝(44),熔丝 (44)的另一端分三路联接环境温度开关(34)、二极管(48)、电容(49),环境温度开关(34) 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冷气供给电磁阀(8)、二极管(47),二极管(47)的负极、二极管(48)的 正极、电容(49)的另一端又联入汽车自带电动门窗控制模块(43)。优选的,高压储气罐(5)包括圆筒体(51),圆筒体(51)的两头开口由椭圆形封头 (52)封住,圆筒体(51)的上部开设进气口(53)、安全阀口(54)、排气口(55),下部设有支 承座(56)和排污口(57);所述的安全阀(3)装于安全阀口(54)。优选的,椭圆形封头(52)和圆筒体(51)之间采用对口双面焊接。优选的,圆筒体(51)通常由数节焊接而成。优选的,空气压缩机(2)包括前封板(61)、挡板(62)、外齿圈(63)、压缩缸(64)、 进气板(65)、轴承(66)、圆筒外壳(67)、接线端子(68)、后封板(610)、电机定子(611)、电 机转子(612)、内齿轮(613)、高压出气管(614)、花键轴(616),圆筒外壳(67)的两侧开口 分别由前封板(61)、后封板(610)封住,后封板(610)安装所述的空气滤清器(1);电机定子(611)通过接线端子(68)与外部电源电联接;电机定子(611)固定安装 于圆筒外壳(67)的内壁,电机转子(612)处于电机定子(611)的中通部,电机转子(612) 的输出轴与花键轴(616)相固定;花键轴(616)穿通并转动配合挡板(62),挡板(62)上形成空气通孔,空气通孔与 高压出气管(614)连通,高压出气管(614)与高压储气罐(5)连通;圆筒外壳(67)内装有压缩缸(64),压缩缸(64)内装可旋转的外齿圈(63)、与外齿圈(63)啮合旋转的内齿轮(613),外齿圈(63)和内齿轮(613)之间形成空气腔;圆筒外壳(67)内还装有轴承(66),轴承(66)的内圈压固进气板(65);进气板(65)上开有进气通道。优选的,内齿轮(613)通过花键与花键轴(616)联接。优选的,压缩缸(64)的外周面上开有油槽,外齿圈(3)外周面上开有与其轴线平 行的油槽。本专利技术汽车驾驶室快速制冷系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制冷系统、空气压缩系统、冷 气供给系统,其中,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集成在压缩空气系统内部,而冷气供给系统中的冷 气储存在压缩空气系统内的高压储气罐中。在汽车正常工作时,若高压储气罐内的压缩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汽车驾驶室快速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滤清器(1)、空气压缩机(2)、安全阀(3)、油气分离器(4)、高压储气罐(5)、蒸发器(6)、除湿器(7)、冷气供给电磁阀(8)、喷嘴(9)、汽车自带空调(10)、空气压缩系统电路、制冷系统电路、冷气供给系统电路,所述的空气滤清器(1)、空气压缩机(2)、安全阀(3)、油气分离器(4)、高压储气罐(5)、除湿器(7)、冷气供给电磁阀(8)、喷嘴(9)依次通过管道串接,蒸发器(6)安装于高压储气罐(5)内,蒸发器(6)与汽车自带空调(10)通过管道连通;多个喷嘴(9)安装于车厢内不同位置;所述的空气压缩系统电路控制空气压缩机(2)运转;所述的制冷系统电路控制汽车自带空调(10)的部分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26);所述的冷气供给系统电路控制冷气供给电磁阀(8)的通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华赵文礼樊志华胡彦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