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R/H多元功能纤维混纤高质感纱线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101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R/H多元功能纤维混纤高质感纱线的生产工艺,原料采用异形截面涤纶、功能改性粘胶和汉麻纤维或者采用多微孔改性涤纶、功能改性粘胶和汉麻纤维,所述的原料分别经开松、梳理除杂、精梳制条加工制成纯净、整齐、蓬松、柔软、平行顺直的短纤维须条;再对异形截面或多微孔涤纶短纤维须条进行条练碱减量,然后再利用并条混纤原理使之与功能改性粘胶、汉麻纤维须条并条,通过反复并条针梳实现三种功能纤维的均匀混合;混合梳理后的混纤须条最后依次经过粗纱→细纱→络筒→并纱→捻线工序加工成单纱或股线成品纱线。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具有很好的保形性和抑菌性、吸湿排汗性,是一种理想的仿生功能纱线新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T/R/H多元功能纤维混纤高质感纱线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T/R结构的混纤纱及其仿毛织物在纺织教材经典技术工具书中已有介绍,是近几年来国际纺织品市场上非常流行的时装面料。其中,"T"代表涤纶纤维,"R"代表粘胶纤维。大量文献和实验数据表明,T/R混纤结构的纱线及其织物充分利用了涤纶纤维弹性模量高、保形性好、强度大、坚牢耐用而粘胶纤维柔软、滑爽、回潮率高、吸湿透气性和人体肌肤亲和性好等各自优点,混纺后两种纤维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克服了纯涤纶纤维织物过于硬挺、回潮率极低、吸湿透气性差、易摩擦起静电和粘胶纤维纯纺织物过于柔软、缺乏身骨、湿态强度低、縮水率大、保形性差等缺点,因此,T/R混纺织物具有很好的仿毛外观风格和服用性,备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是中高档时装和制服的理想面料。但是,常规涤纶和粘胶纤维的结构和性质决定了它们的混纺纱织物在外观质感和服用舒适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制约了化纤仿毛织物档次的进一步提升。例如,服用过程中易因磨擦起极光,导湿性差、手感和舒适性还是无法与纯毛织物媲美,并且不具备抑菌保健功能。随着全球经济和材料科学、化纤技术等的发展, 一方面,人们的衣着理念和消费习惯发生了明显改变,早已从先前的讲究外观色彩和坚牢耐用转变为追求风格质感个性与保健舒适性,传统的T/R仿毛织物已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不能满足现代中高档服装尤其是时装流行的质感和功能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分子设计理论和仿生技术的应用,化学纤维的种类、材料结构和功能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改性和异形截面差别化、功能化化学纤维应运而生,新品种层出不穷,例如,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阻燃涤纶、"+"和"*" "H"形等异形截面吸湿排汗涤纶、多微孔涤纶、原液着色发光涤纶、抗菌粘胶、负离子粘胶、远红外保健粘胶等等,为高质感功能性T/R仿毛织物新品种开发创造了条件。在化学纤维改性仿生高质感化、功能化的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与健康观念与日益增,对天然纤维材料的独钟心态与返璞归真消费心理也在纺织品中高层消费群体中不断回升,彩色棉、有色蚕丝和汉麻(英文名为"harm",是一种生物改良无毒大麻韧皮纤维,本专利技术中用"H"表示)等天然生态绿色纤维面料成为高档时尚服装消费的热点,汉麻纤维初加工及其混纺纱工艺技术产业化开发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综上所述,T/R仿毛织物新品种生产技术是中高档服装面料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用异形截面差别化吸湿排汗涤纶、抗菌功能改性粘胶与汉麻等新型纤维材料为原料,通过工艺优化纺制的T/R/H多元功能纤维混纤结构高质感纱线,利用长效抗菌功能粘胶纤维和汉麻纤维实现纱线的抗菌性能,利用汉麻纤维与吸湿性涤纶的特殊截面结构及其在纱线中的合理分布提高纱线的导湿性进而实现纱线的吸湿排汗功能,可为T/R/H多元功能纤维高质感舒适型功能服装面料和家纺织物系列新产品开发提供更好的原材料和新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T/R/H多元功能纤维混纤高质3感纱线结构及其生产工艺技术。本专利技术纱线整体呈三种多元功能纤维立体混纤结构和涤纶、麻纤维主体分布于纱线内部形成骨干、粘胶纤维主体分布于纱线表面形成亲肤层,亲肤层富有弹性身骨又手感滑爽、表面柔软的高质感效应;本专利技术产品具有很好的保形性和抑菌性、吸湿排汗性等多元功能舒适保健作用,适用于织制高档服装面料、床单、被罩和沙发布等织物,是一种理想的仿生功能纱线新材料。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T/R/H多元功能纤维混纤高质感纱线的生产工艺,原料采用异形截面涤纶、功能改性粘胶和汉麻纤维或者采用多微孔改性涤纶、功能改性粘胶和汉麻纤维,所述的原料分别经开松、梳理除杂、精梳制条加工制成纯净、整齐、蓬松、柔软、平行顺直的短纤维须条;再对异形截面或多微孔涤纶短纤维须条进行条练碱减量,然后再利用并条混纤原理使之与功能改性粘胶、汉麻纤维须条并条,通过反复并条针梳实现三种功能纤维的均匀混合;混合梳理后的混纤须条最后依次经过粗纱一细纱一络筒一并纱一捻线工序加工成单纱或股线成品纱线;其中涤纶、汉麻纤维主体分布于纱线内部形成骨干,功能改性粘胶纤维主体分布于纱线表面形成亲肤层。 所述的T/R/H多元功能纤维混纤高质感纱线的细度规格为1671-4071或40s/2-80s/2中的一种。所述的混纺比采用T/R/H = (65 : 30 : 5) 、 (55 : 35 : 10)、 (45 : 35 : 20)、(65 : 25 : io)和(55 : 30 : 15)中的一种。 所述的原料分别采用(1)纤维细度为0. 5-1. 5dtex、平均长度为2. 5-3. 8mm的"+ "形、"f形、"H"形异形截面差别化涤纶或纵向表面多微孔、裂缝改性吸湿排汗涤纶及其阳离子改性涤纶共混纺丝;(2)纤维细度为1. 1-1. 5dtex、平均长度为2. 5_3. 5mm功能粒子表面修饰共混纺丝所制得的具有长效抗菌或负离子远红外功能的粘胶短纤维;(3)纤维细度为1. 5-3. 5dtex、平均长度为1. 0-2. 6mm的汉麻纤维。 所述的纱线系本白纱线或经绞纱染色、筒子染色等工艺加工成的彩色纱线;亦包括采用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及活性染料等单一染料染色、多种染料同浴套染所形成的混色多彩花色纱线。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三种功能纤维原材料和特殊的混纤工艺配比,可实现纱线整体呈三种多元功能纤维的立体混纤结构。这种特殊混纤结构以涤纶、麻纤维为主体材料,主要分布于纱线内部形成纱线的骨干;以粘胶纤维为辅助材料,分布于纱线表面形成纱线的接触肌肤层,使纱线既富有弹性身骨又具有手感滑爽、表面柔软的高质感效应。用以生产的高质感功能织物具有良好的保形性和多元功能舒适保健作用,其抑菌性为对金黄葡萄球菌抑菌率^ 96%、对大肠杆菌抑菌率> 95% ;吸湿排汗性为滴液扩散时间《0. ls,干燥速率^70X。纱线整体结构"外柔内刚"、表面细腻、手感柔滑、弹性足、条干匀整、蓬松度适中,具有极好的高质感和功能性特点,适用于织制高档服装面料、床单、被罩和沙发布等织物,是一种理想的仿生功能纱线新材料。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4 —种T/R/H多元功能纤维混纤高质感纱线,原料采用纤维细度为0. 5-1. 5dtex、平均长度为2. 5-3. 8mm的"+ "形、"*"形或"H"形异形截面差别化涤纶与纤维细度为1. 1-1. 5dtex、平均长度为2. 5-3. 5mm功能粒子表面修饰共混纺丝所制得的具有长效抗菌功能的粘胶短纤维、纤维细度为1. 5-3. 5dtex、平均长度为1. 0-2. 6mm的汉麻纤维为原料。 首先对原料分别进行开松、梳理、制条成短纤维须条,然后对所制得的涤纶纤维须条进行条练碱减量、清洗、脱水和干燥,然后再利用并条混纤方法使之与抗菌粘胶、汉麻等纤维须条并条加工。通过对所并合成的混纤须条进行反复并条针梳,实现三种功能纤维的按比例均匀混合。最后,对均匀混合梳理后的混纤熟条依次进行粗纱一细纱一络筒一并纱—捻线等加工,形成所需各种不同用途和规格的T/R/H多元功能纤维混纤高质感单纱或股线成品,本专利技术的纱线系本白纱线。 所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T/R/H多元功能纤维混纤高质感纱线的生产工艺,原料采用异形截面涤纶、功能改性粘胶和汉麻纤维或者采用多微孔改性涤纶、功能改性粘胶和汉麻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分别经开松、梳理除杂、精梳制条加工制成纯净、整齐、蓬松、柔软、平行顺直的短纤维须条;再对异形截面或多微孔涤纶短纤维须条进行条练碱减量,然后再利用并条混纤原理使之与功能改性粘胶、汉麻纤维须条并条,通过反复并条针梳实现三种功能纤维的均匀混合;混合梳理后的混纤须条最后依次经过粗纱→细纱→络筒→并纱→捻线工序加工成单纱或股线成品纱线;其中涤纶、汉麻纤维主体分布于纱线内部形成骨干,功能改性粘胶纤维主体分布于纱线表面形成亲肤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亚峰王荣根刘越朱俊伟李旦朱昊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