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8179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将对构成蓄电池的单电池之间的连接状态产生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的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该蓄电池安装结构具有:连接三个将单电池彼此连接而构成的单组件(37T)的蓄电池组件(37)、由此产生车辆的驱动力的电动马达、控制电动马达的驱动的控制装置,其中,将所述三个单组件(37T)接合的阳极连接端子(67)、阴极连接端子(68)汇集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而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混合电动二轮车等电动二轮车而提出有将蓄电池配置于脚踏部下方的结构。通过将作为重物的蓄电池配置于脚踏部的下方,从而可以谋求车辆的低重心化 (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139942号公报但是,由于上述蓄电池装置用于二轮车,因此,例如与用于四轮车的情况相比,容 易受到振动的影响。特别是,由于轴距短,故在车辆行进方向上前后移动时的振动变得显 著。另外,由于如上所述的蓄电池通常将称为单电池的最小单位的多个蓄电池连接而构成, 因此,来自外部的、作用于车辆的力的影响容易对单电池彼此的连接部分产生影响。因此, 期待一种能够将对单电池之间的连接状况产生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的蓄电池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对构成蓄电池的单电池之间的连接状态 产生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的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专利技术的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具有连接多 个将单电池(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单电池54)彼此连接而构成的单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 的单组件37T)的蓄电池(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组件37)、基于自所述蓄电池供给的 电力产生车辆的驱动力的电动机(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电动马达50)、控制所述电动机的驱 动的控制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34),该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的特征在 于,将所述多个组件接合的端子部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阳极连接端子67、阴极连接端子 68)汇集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而设置。第二方面专利技术的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单电池在 上下方向配置有多层,对各单电池的电压等进行监视的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电压/温 度监视基板64)设置于单组件的下侧。第三方面专利技术的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设置于与 所述端子部分同侧且设置为下侧。第四方面专利技术的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在所述组件之 间彼此进行通信的连接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连接器75),设置于所述单元和所述端 子部分之间。 第五方面专利技术的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电池设置 有内压释放阀(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内压释放阀59),在单组件设置有将经由所述内压释放 阀而聚集的电解液聚集的电解液排出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电解液排出部62),所述电解液排出部(62)汇集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而设置。第六方面专利技术的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彼此利用网线(日文網線)电连接。第七方面专利技术的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彼此的物 理接合构成为,在一侧的凹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凹部81、83、85)插入有另一侧的凸部 (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凸部80、82、84)而固定。根据第一方面记载的专利技术,即便在对车辆作用大的外力而导致在车辆行进方向上 前后移动时的情况下,由于设置有将设置于与车辆行进方向不同的车宽方向的组件之间连 接的端子部分,因此,不会受到因前后振动而引起的振幅的影响,可以将外力的影响抑制在 最小限度。根据第二、第三方面记载的专利技术,可以谋求低重心化且节省配置空间。根据第四方面记载的专利技术,可以有效使用空间。根据第五方面记载的专利技术,容易进行维护。根据第六方面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采用由网线进行连接的结构,因此,即便因振动而 导致组件彼此的相对距离变化,也能够灵活地应对该情况。根据第七方面记载的专利技术,在包含电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切实地将组件彼此接I=I O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拆下外装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高电压蓄电池周围的构架的侧视图;图4是图3的立体图;图5是图3的俯视图;图6是沿图5的A-A线的剖面图;图7是沿图5的B-B线的剖面图;图8是单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蓄电池组件的立体图;图10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34控制装置(控制部)37蓄电池组件(组件)37T单组件(组件)50电动马达54单电池59内压释放阀62电解液排出部64电压/温度监视基板(单元)67阳极连接端子(端子部分)68阴极连接端子(端子部分)75通信连接器81、83、85 凹部 80、82、84 凸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FR表示车辆前侧,L表示车辆左侧。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另外,图2是表示电动二轮车1拆下外装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图2所示,电动二轮车1是具有脚踏部F的小型机动二轮车,利用内装于 摇臂12的行驶驱动用的电动马达50的旋转驱动力来驱动后轮WR。另外,将电力供给到电 动马达50的高电压蓄电池31通过将外部电源与设置于车体的未图示的充电口连接而被充 H1^ ο在主架2的前方侧端部,接合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转向柱7a的头管3。在转向柱 7a的上部安装有转向手柄7,在下部安装有左右一对前叉4。在前叉4的下端部,旋转自如 地轴支承有前轮WF。在主架2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连结有左右一对侧架5、5的上端部,侧架5从 该主架2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向斜下方延伸并弯曲后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以被该左 右侧架5的水平部分夹持的方式配设有将电力供给到电动马达50的72V的高电压蓄电池 31。侧架5的水平部分向斜后方立起并向车体上方弯曲,与支承物品收纳室17等的后架6连结。在侧架5、5之间,在前侧安装有低横撑架24,在低横撑架24的中央部连结有主架 2的下端部。在低横撑架24的后方,在侧架5、5之间安装有低横撑后架25。利用低横撑架 24和低横撑后架25前后夹持高电压蓄电池31。S卩,利用左右的侧架5、5、低横撑架24和低 横撑后架25包围高电压蓄电池31的周围,并将其牢固地安装于车辆侧。在此,在各侧架5上,在高电压蓄电池31的侧部安装有截面为二形状的侧托架23, 并以横跨于各侧托架23的方式安装有自车宽方向将高电压蓄电池31固定于侧架5的固定 板22。在侧架5的后部安装有形成有摇臂枢轴11的枢轴板20。悬臂式摇臂12的前端部 摇动自如地轴支承于摇臂枢轴11,该悬臂式摇臂12仅通过车宽方向左侧的臂支承后轮WR。 后轮WR利用车轴19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摇臂12的后部,摇臂12的后端部利用后缓冲单 元13悬吊于后架6。在摇臂12的下部,将自高电压蓄电池31供给的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并向电 动马达50供给的动力驱动单元35被罩部件21收纳。自该动力驱动单元35经由配线L向 马达50供给电力,由此,动力自马达50依次经由第一减速齿轮G1、第二减速齿轮G2,向车 轴19、后轮WR传递。另外,附图标记H表示平滑电容器。在转向手柄7的车体前方侧,设有作为外装部件的前罩9,在前罩9的上部,安装有 包含速度计等仪表单元8。在前罩9的车体前方侧设有前照灯10。另外,在高电压蓄电池31的上部,形成有 乘员放脚的脚踏部F,在后架6的外侧设有座位罩15。在座位罩15的上部,安装有利用车 体前方侧的铰链进行开闭的座位14。另外,在座位罩15的后端部安装有尾灯装置16。在 枢轴板20上安装有中心支架18,该中心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其具有:连接多个将单电池(54)彼此连接而构成的单组件(37T)的蓄电池(37)、基于自所述蓄电池供给的电力产生车辆的驱动力的电动机(50)、控制所述电动机的驱动的控制部(34),该电动二轮车用蓄电池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组件接合的端子部分(67、68)汇集于所述车宽方向的一侧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根崇史中泽祥浩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