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醛去除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65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甲醛去除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甲醛去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甲醛的去除,尤其涉及一种甲醛去除剂

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建筑材料

室内装饰材料或家具板材的制造等

这些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会使用大量的尿素

甲醛树脂(脲醛胶)或三聚氰胺

甲醛树脂(三胺胶)作为粘合剂,而甲醛是用于制备脲醛胶或三胺胶的主要原料之一,由于生产工艺的局限性,脲醛胶或三胺胶通常含有未反应完全的游离甲醛

因此,建筑材料

装饰材料或家具中也会残留未反应完全的游离甲醛,并以蒸气的形式逐渐释放至周围环境中,释放期限可达十年以上

[0003]公开号为
CN109925852A
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记载了一种除甲醛组合物及去除甲醛的方法,以重量计包括:甲醛捕捉剂
3~20


附着剂
0.1~0.5


稳定剂
0.2~1


助溶剂
10~30
份和溶剂
80~120
份;其还记载了甲醛捕捉剂选自乙烯脲

酰肼类化合物

氨水

甘氨酸

氯化铵

壳聚糖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0004]虽然该专利申请采用的乙烯脲属于环脲类化合物,且该专利申请能够实现甲醛的去除;但是,根据其实施例的记载,其在采用乙烯脲作为甲醛捕捉剂时,还会掺入其他物质共同作为甲醛捕捉剂;因此,该专利申请并未将环脲类化合物单独作为甲醛捕捉剂

而且,根据申请人的实际研究,相较于己二胺

二乙烯二胺

三乙烯二胺等直链脂肪胺类化合物,乙烯脲虽然具有良好的可溶性

低生物毒性和较佳的工艺应用性,但其却会显著降低对甲醛的吸附量

[0005]此外,当前在制备乙烯脲等环脲类化合物时,通常需要采用醇类物质作为溶剂,且后续还需要通过蒸发

重结晶

萃取

洗涤等步骤才能够获得工业产品;以此,不仅造成溶剂回收困难,也会使得甲醛去除剂的制备过于繁琐,不利于除醛领域的工业应用

[0006]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甲醛去除剂

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现有环脲类化合物除醛性能不佳

且制备过程中引入溶剂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甲醛去除剂

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解决上述现有环脲类化合物除醛性能不佳

且制备过程中引入溶剂的技术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甲醛去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S1
,将脲类化合物分散于二胺类化合物中,得预处理物;所述脲类化合物和所述二胺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
0.8~3:1
;所述二胺类化合物为直链脂肪胺,具有碳链骨架和两个伯胺基;所述碳链骨架的碳原子数为
3~7
,所述两个伯胺基分别连接于所述碳链骨架的相邻两个碳原子上;
S2
,对所述预处理物进行第一环化处理,得第一处理液;所述第一环化处理包括:将所述预处理物在
145~165℃
下混合
1.5~4h

S3
,对所述第一处理液进行第二环化处理,得第二处理液;所述第二环化处理包括:将所述第一处理液在
175~200℃
下混合
1.5~4h

S4
,对所述第二处理液进行冷却处理,得呈固态的所述甲醛去除剂

[0009]进一步地,所述二胺类化合物包括
1,2

丙二胺
、1,2

丁二胺
、1,2

戊二胺
、1,2

己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0010]进一步地,所述脲类化合物包括尿素

硫脲

氨基脲

二甲基脲中的至少一种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1
中,将所述脲类化合物分散于所述二胺类化合物中的过程包括子步骤:
S11
,将所述脲类化合物加入至所述二胺类化合物中,得待处理物;
S12
,将所述待处理物在
60~100℃
下混合
20~50min
,得所述预处理物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2
还包括;在对所述预处理物进行所述第一环化处理前,对所述预处理物进行活化处理;所述活化处理包括:将所述预处理物在
110~130℃
下混合
0.5~1.5h
,得经所述活化处理的所述预处理物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4
还包括:对所述冷却处理的产物依次进行研磨和烘干,以使所述甲醛去除剂呈粉状,并去除未反应完全的原料和氨副产物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甲醛去除剂,采用如上述任意所述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0015]进一步地,所述甲醛去除剂包括环脲类化合物,所述环脲类化合物具有氮杂环,所述氮杂环上连接有支链和仲胺基,所述支链的碳原子数为1‑
3。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意所述的甲醛去除剂在去除甲醛中的应用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除甲醛制品,所述除甲醛制品中包括如上述任意所述的甲醛去除剂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环脲类化合物的除醛性能

且在制备过程中可以不引入溶剂

具体地,乙烯脲等现有环脲类甲醛去除剂在制备过程中需引入溶剂控制反应程度,不仅增加了材料制备成本,也使得后续必须进行分离纯化操作才能获得终产物;而且,乙烯脲在单独有作为甲醛去除剂时,其除醛性能并不高

[0019]本专利技术在省略溶剂的情况下,将脲类化合物分散于二胺类化合物中,然后通过第一环化处理和第二环化处理的控制,不仅可以降低各种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材料合成产率,降低材料的制备成本,同时可以有效控制合成的反应进程,规避反应过于剧烈的问题

[0020]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二胺类化合物中具有呈直链结构的碳链骨架,通过控制碳链骨架的碳原子数为
3~7
,并控制两个伯胺基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甲醛去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
,将脲类化合物分散于二胺类化合物中,得预处理物;所述脲类化合物和所述二胺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
0.8~3:1
;所述二胺类化合物为直链脂肪胺,具有碳链骨架和两个伯胺基;所述碳链骨架的碳原子数为
3~7
,所述两个伯胺基分别连接于所述碳链骨架的相邻两个碳原子上;
S2
,对所述预处理物进行第一环化处理,得第一处理液;所述第一环化处理包括:将所述预处理物在
145~165℃
下混合
1.5~4h

S3
,对所述第一处理液进行第二环化处理,得第二处理液;所述第二环化处理包括:将所述第一处理液在
175~200℃
下混合
1.5~4h

S4
,对所述第二处理液进行冷却处理,得呈固态的所述甲醛去除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胺类化合物包括
1,2

丙二胺
、1,2

丁二胺
、1,2

戊二胺
、1,2

己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脲类化合物包括尿素

硫脲

氨基脲

二甲基脲中的至少一种
。4.
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立元史美清王海鹰王庆伟张廷政颜旭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新引擎长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