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带式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742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V带式无级变速器,可以减小作用于带轮轴和活动带轮之间的扭矩传递面的表面压力。该V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通过使活动带轮(62)沿带轮轴(51)中的支承部(51b)滑动来变更带轮(60)的槽宽的槽宽可变机构(80)。该V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相对于带轮轴不能相对旋转地设置的扭矩传递部(110)、设于活动带轮(62)且在其与扭矩传递部(110)之间传递扭矩的突起部(63)、设于扭矩传递部(110)且沿带轮轴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111)以及一体地设置于凸缘部(111)的轴线方向部(112)。轴线方向部(112)相比活动带轮(62)的、与支承部(51)相对的相对面(63a)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在轴线方向部(112)和突起部(63)的扭矩传递面之间,设置合成树脂制的缓冲部件(6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V带式无级变速器。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 (图2 图4)所记载的V带式无级变速器,该V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被作为第一带轮轴的主轴(U)支承的驱动带轮(47)、被作为第二带轮轴 的副轴(50)支承的从动带轮(52)、挂设于该驱动带轮(47)和从动带轮(52)之间的V带 (55)、通过使驱动带轮(47)的活动带轮(活动半体49)沿带轮轴(11)的活动带轮(49)的 支承部向轴向滑动来改变带轮(47)的槽宽的槽宽可变机构。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153057号公报在上述现有的V带式无级变速器中,如专利文献1的图3、图4所示,带轮轴(11) 和活动带轮(49)之间的扭矩传递,通过活动带轮(49)的突起部(49B)的内周面和带轮轴 (11)的支承活动带轮(49)的支承部的外周面之间的花键结合而进行传递。S卩,由于扭矩传递在活动带轮突起部的内面侧进行,因此,存在导致作用于扭矩传 递面的单位面积内的力(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将该力称为表面压力)增大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带式无级变速器,可以减小作 用于带轮轴和活动带轮之间的扭矩传递面的表面压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V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被作为第一带轮轴的主轴 支承的驱动带轮、被作为第二带轮轴的副轴支承的从动带轮、挂设在该驱动带轮和从动带 轮之间的V带、以及槽宽可变机构,该槽宽可变机构通过使所述驱动带轮及/或从动带轮的 活动带轮沿带轮轴的活动带轮的支承部向轴向滑动来变更带轮的槽宽,该V带式无级变速 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带轮具有被所述带轮轴支承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带轮轴 的半径方向上离开地设置有沿所述带轮轴向能够移动地支承所述活动带轮的滑动部、和被 传递所述带轮轴的扭矩的扭矩被传递部。其中,在本申请中称“带轮轴”时,是指第一及/或 第二带轮轴。根据该V带式无级变速器,通过在半径方向上离开地进行带轮轴向的滑动和扭矩 被传递(被卜 > 々伝達),可以避免突起部的大型化且缓和应力集中,并且可以顺畅地进行 活动带轮的滑动及扭矩传递。S卩,在传递大小相同的扭矩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小作用于扭矩传递面的表 面压力。该表面压力的减小有助于扭矩传递部的小型化、进而有助于V带式无级变速器整 体的小型化。优选构成为,通过使所述突起部的扭矩被传递部与相对于所述带轮轴不能相对旋 转地设置的扭矩传递部卡合,从而将所述带轮轴的扭矩传递至所述活动带轮,使所述扭矩 传递部和扭矩被传递部沿所述带轮轴的轴线方向能够相对移动,并且通过使所述扭矩传递部和扭矩被传递部在所述带轮轴的旋转方向上抵接,从而传递扭矩。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即便在随着活动带轮的移动,扭矩传递部和扭矩被传递部相 对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传递带轮轴的扭矩。另外,优选构成为,所述带轮轴具有大径部和经由台阶部设置于该大径部且构成 所述活动带轮的支承部的小径部,所述扭矩传递部是与所述带轮轴不同的其他部件,且具 有沿所述带轮轴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和一体地设置于该凸缘部的所述轴线方向部,通 过利用所述台阶部和圆筒部件的端部夹持该扭矩传递部的所述凸缘部,其中该圆筒部件穿 过所述活动带轮的突起部且安装于所述带轮轴的小径部,由此,所述扭矩传递部相对于所 述带轮轴不能相对旋转地固定。通过如上所述构成,与将扭矩传递部一体地形成于带轮轴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 地制作,并且,可以使扭矩传递部相对于带轮轴不能相对旋转地可靠地固定。另外,优选构成为,在所述扭矩传递部的轴线方向部和所述突起部的扭矩传递面 之间,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缓冲部件。通过如上所述构成,不需要向扭矩传递面供给润滑油,并且可以顺畅地移动活动 带轮。 另外,优选构成为,所述扭矩传递部的卡合部绕轴线设有多个。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可以使扭矩传递更顺畅地进行,并且可以更切实地减小表面 压力。另外,优选构成为,在所述活动带轮的突起部的外周,经由轴承配置有用于使该活 动带轮滑动的卡合部件。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可以紧凑地构成用于使活动带轮滑动的动力传递系统。另外, 通过缩短轴向长度并使扭矩不传递至卡合部件,从而可以防止卡合部件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一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小型机动 二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该机动二轮车的具有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动力单元的侧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省略III-III剖面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局部省略V向视图;图6是表示扭矩传递部11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31b轴承部40变速箱 50 V带式无级变速器51 主轴51a大径部 51b支承部(小径部)51d台阶部52副轴53 V带60驱动带轮62活动带轮 63突起部 63a相对面 64扭矩传递面66缓冲部件 67圆筒部件 70从动带轮80槽宽可变机构90驱动单元 91输出轴91a前端面92减速齿轮系100动力传递部110扭矩传递部 111凸缘部 112轴线方向部120卡合部件 121卡合部 130连结部件 133连结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作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一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小型机动 二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该机动二轮车的具有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动力单元的侧视图,图3 是图2的局部省略III-III剖面图。如图1所示,该机动二轮车10是如下的车辆,即在车架11的后部,利用枢轴12和 后缓冲单元13使动力单元20相对于车架11可绕枢轴12摇动自如地悬架。在头管Ilh操 舵自如地安装前叉14,在该前叉14的下端安装前轮15F。在前叉14的上部安装转向手柄 15。车架11在后部具有左右一对座位架lis (仅图示一个)。在该座位架lis上设有 乘员跨乘的座位16,在该座位16的下方设有朝上方开口的收纳箱17。在收纳箱17的后方 配置有燃料箱18。动力单元20具有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30、设置于该发动机30后方的变速箱40。 在变速箱40内,内置有将发动机30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15R的V带式无级变速器50。动 力单元20摇动自如地安装于车架11后端部,发动机30的动力经由变速箱40内的V带式 无级变速器50传递到后轮15R。因此,动力单元20兼作后摇臂。主要结构如图3所示,发动机30具有曲轴箱31、缸体32、缸盖33、缸盖罩34。在 曲轴箱31的前端结合有指向大致水平方向的缸体32,在该缸体32的前端结合有缸盖33, 在该缸盖33的前端结合有缸盖罩34。利用被曲轴箱31保持的球轴承31b、31b可转动地支承有曲轴31c,在缸体32内可 滑动地设有活塞32p。曲轴31c和活塞32p由连杆32c连结,利用活塞32p的往复移动,曲 轴31c旋转。曲轴31c构成后述的主轴51。在缸盖33连接有与燃烧室33c连通的进气管 35 (图1)和排气管36 (图1)。在图2所示的进气管35连接有燃料供给装置35a及空气滤 清器35c。在排气装置36连接有消音器(未图示)。在图3中,附图标记30p是火花塞,30c是设于缸盖罩34内且经由链条c自曲轴 31c被旋转驱动的气门用凸轮轴,31g是发电机,该发电机在曲轴箱罩31e内具有绕曲轴31c 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V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被作为第一带轮轴的主轴支承的驱动带轮、被作为第二带轮轴的副轴支承的从动带轮、挂设在该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的V带、以及槽宽可变机构,该槽宽可变机构通过使所述驱动带轮及/或从动带轮的活动带轮沿带轮轴的活动带轮的支承部向轴向滑动来变更带轮的槽宽,该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带轮具有被所述带轮轴支承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带轮轴的半径方向上离开地设置有沿所述带轮轴向能够移动地支承所述活动带轮的滑动部、和被传递所述带轮轴的扭矩的扭矩被传递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宏治大城健史堀井宣孝森田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