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侧梁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3364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吸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侧梁及其制造工艺,包括两个侧梁和多个横梁,且多个横梁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梁之间,两个所述侧梁相背离一侧均设置有防护机构,且两个防护机构两端处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利用传感器对汽车侧面碰撞进行检测,自启动四个辅助机构增加车辆与地面的横向接触面,便于车体沿增加的横向接触面进行横向移动,并且自启动四个驱动机构,使四个驱动机构带动四个限位机构启动,同时同步带动四个捋直机构启动,使四个捋直机构和四个限位机构对四个驱动机构限位,使两个气垫升起在车体两侧并充气,便于对车辆两侧的前后车门进行防护,减少碰撞对车门的影响。减少碰撞对车门的影响。减少碰撞对车门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侧梁及其制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吸能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侧梁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车架也称大梁,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车体建构在车架之上,而在日常生活中,车辆可能会发生侧面受冲撞的交通事故,而部分车辆的前车座配备有安全气囊,但是后车座并没有配备安全气囊,在这类侧面冲撞的交通事故中,后车座乘车人员危险性较高,并且,部分肇事车辆可能比被冲撞车辆要大且高,造成两车冲撞时不仅肇事车辆会对车辆侧梁产生直接碰撞,也会对车门等处产生冲击,造成车门变形之类的情况,在进行后续营救时容易影响营救进度,进而危车内人员的安全,较为不便;并且大多家用车辆都是四轮着地,依靠四轮与地面接触,在遭受冲击时,一般车辆的轮胎与正常的水泥、柏油等地面摩擦力较大,车辆没有其他与地面所接触面,造成侧面受到冲击因其轮胎与地面摩擦力较大,车辆基本都是遭受足够冲击后被冲击力带动移动,所受冲击较大,而一般家用车辆的侧窗大多为钢化玻璃,在冲击虽然会形成不锋利的碎片,但是在肇事车辆本身动能下,车窗玻璃破碎势必会造成飞溅,对于车内人员的眼睛等软组织具有一定伤害能力,较为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侧梁及其制造工艺,通过利用传感器对汽车侧面碰撞进行检测,自启动四个辅助机构增加车辆与地面的横向接触面,便于车体沿增加的横向接触面进行横向移动,并且自启动四个驱动机构,使四个驱动机构带动四个限位机构启动,同时同步带动四个捋直机构启动,使四个捋直机构和四个限位机构对四个驱动机构限位,使两个气垫升起在车体两侧并充气,便于对车辆两侧的前后车门进行防护,减少碰撞对车门的影响。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侧梁,包括两个侧梁和多个横梁,且多个横梁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梁之间,两个所述侧梁相背离一侧均设置有防护机构,且两个防护机构两端处均设置有限位机构,四个所述限位机构均配套设置有驱动机构,且四个限位机构均配套设置有捋直机构,两个所述侧梁底面之间设置有多个辅助机构;
[0006]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板体,且板体一侧与相邻侧梁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板体另一侧两端处均设置有副板,且两个副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设置有多个传感器,且连接板与板体之间设置有气垫,所述气垫底端固定连接于板体与连接板之间,四个所述限位机构和四个驱动机构以及四个捋直机构分别位于两个防护机构上的两个板体两端处,在车辆装配完毕后,两个板体分别位于装配完成的车体两侧,并且传感器与车辆系统进行连接,传感器可为碰撞传感仪器,在有物体从车辆任一侧面撞击车体时,物体先碰撞车
体任一侧面的传感器使其收到信号后启动驱动机构,并使四个驱动机构带动两个气垫升起,使两个气垫分别遮住车两侧的车前座与车后座处,并向两个气垫内部输入大量气体,使两个气垫膨胀,为车辆侧面的车门处进行吸能,减少车门处所受的冲击,从而便于提高人员的存活率。
[0007]进一步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盒体,且盒体顶面固定连接有钢管,所述盒体固定连接于相邻板体底面与相邻副板底面之间,两个所述侧梁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充气设备,其中,相邻盒体的充气设备出气端与盒体内部通过导管相连通,位于同一侧梁上的其他充气设备的出气端均通过连接管与相邻气垫底端相连通,所述盒体内部与钢管内部相连通,且钢管内部活动卡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顶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两个所述气垫顶面均固定连接有提耳,同一个气垫顶面的两个提耳之间固定连接有主杆,所述连接环内侧壁与相邻主杆外侧壁固定套接,当车辆任一侧被撞击时,传感器发出信号启动多个充气设备,使与盒体连接的充气设备先行启动,对盒体注气,使盒体内气体顶动卡在钢管内的橡胶塞向上喷出,从而使橡胶塞带动主杆上移,使车体两侧的主杆拉动两个气垫同步上移,从而在车体与碰撞物体间快速升起气垫,充气设备可为安全气囊所用的氮气充气装置,充气效率高。
[0008]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板体与相邻连接板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吸能盒,位于同一个板体与相邻连接板之间的多个吸能盒均位于相邻气垫下方,通过被碰撞处的连接板与板体间的吸能盒形变进行吸能,减少碰撞对侧梁的冲击,便于保护车体,同时通过吸能盒将板体与相邻连接板进行连接。
[0009]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气垫相背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刺层,且两个气垫相邻一侧均设置有胶液,两个所述气垫相邻一侧均固定粘接有贴纸层,两个所述侧梁顶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拉绳,位于同一个侧梁上的多个拉绳一端均与相邻贴纸层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气垫顶端均开设有多个排气孔,气垫靠向车体的一侧涂覆有压敏胶,并且压敏胶层上粘有贴纸层,贴纸层为离型纸,在初始状态时,气垫呈波浪线状曲折的叠在一起,并且主杆收纳于相邻板体与连接板之间处,当橡胶塞带动主杆上移时,拉绳由于位置不动而拉动贴纸层脱离胶层,而后胶层在遭受撞击时贴到汽车侧窗玻璃上,使汽车侧窗玻璃破碎后会粘在胶层上不易飞溅,减少对人员的伤害,而排气孔用于氮气排出,因安全气囊所用的充气方式是通过电点火器引爆固体氮气颗粒使其汽化产生大量气体,气体量较大容易撑爆气垫,通过排气孔可使多余气体从排气孔排出。
[0010]进一步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板,且固定板两端分别与相邻副板端部和相邻板体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有收卷杆,两个所述板体与两个副板一侧两端均开设有滑槽,且收卷杆两端分别滑动卡接于相邻的两个滑槽内部,所述收卷杆上方依次交错排列有多个转块与多个连接块,且多个转块两端均与相邻连接块端部转动连接,其中,位于最上方的连接块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环,位于最下方的连接块底端与收卷杆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套环内侧壁与相邻主杆外侧壁转动套接,通过将连接块与转块交错并利用连接件进行连接后,多个转块与多个连接块间可构成链条状,并且该链条可盘绕到收卷杆上,而且该链条仅可向气垫与背离气垫方向转动,难以向车体以及背离车体方向转动,通过该链条可以对橡胶塞的飞出方向进行限位,避免其带动气垫向两侧飞动,使气垫歪斜。
[0011]进一步在于:所述固定板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且两个转杆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盘,两个所述转盘外侧壁均开设有环形槽,且两个环形槽内侧壁均固定缠绕有铁丝,两
个所述铁丝一端均与相邻套环外侧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转块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嵌槽,且两个铁丝分别活动嵌入同一个转块上的两个嵌槽内部,在气垫被橡胶塞带动上飞时,通过主杆拉动铁丝带动两个转盘同步转动,多个转块与多个连接块构成的链条位于两个转盘之间,通过两个转盘对链条的限位可以进一步对橡胶塞飞出方向进行限位,同时,铁丝被拉出转盘时可嵌入嵌槽内部,利用铁丝进一步对橡胶塞飞出方向进行限位。
[0012]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转盘一侧设置有支板,且支板固定连接于相邻板体与相邻副板之间,所述支板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抵板,且两个铁丝位于两个抵板之间,两个所述抵板相邻一侧分别与同一个转块相对两侧相接触,两个所述环形槽之间设置有U型杆,且U型杆两臂一端均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侧梁,包括两个侧梁(100)和多个横梁(110),且多个横梁(110)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梁(100)之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梁(100)相背离一侧均设置有防护机构(200),且两个防护机构(200)两端处均设置有限位机构(300),四个所述限位机构(300)均配套设置有驱动机构(500),且四个限位机构(300)均配套设置有捋直机构(400),两个所述侧梁(100)底面之间设置有多个辅助机构(600);所述防护机构(200)包括板体(210),且板体(210)一侧与相邻侧梁(100)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板体(210)另一侧两端处均设置有副板(220),且两个副板(220)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30),所述连接板(230)一侧设置有多个传感器(231),且连接板(230)与板体(210)之间设置有气垫(240),所述气垫(240)底端固定连接于板体(210)与连接板(230)之间,四个所述限位机构(300)和四个驱动机构(500)以及四个捋直机构(400)分别位于两个防护机构(210)上的两个板体(210)两端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00)包括盒体(510),且盒体(510)顶面固定连接有钢管(520),所述盒体(510)固定连接于相邻板体(210)底面与相邻副板(220)底面之间,两个所述侧梁(100)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充气设备(203),其中,相邻盒体(510)的充气设备(203)出气端与盒体(510)内部通过导管相连通,位于同一侧梁(100)上的其他充气设备(203)的出气端均通过连接管与相邻气垫(240)底端相连通,所述盒体(510)内部与钢管(520)内部相连通,且钢管(520)内部活动卡接有橡胶塞(530),所述橡胶塞(530)顶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两个所述气垫(240)顶面均固定连接有提耳(242),同一个气垫(240)顶面的两个提耳(242)之间固定连接有主杆(250),所述连接环内侧壁与相邻主杆(250)外侧壁固定套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侧梁,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板体(210)与相邻连接板(230)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吸能盒(202),位于同一个板体(210)与相邻连接板(230)之间的多个吸能盒(202)均位于相邻气垫(240)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侧梁,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气垫(240)相背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刺层(244),且两个气垫(240)相邻一侧均设置有胶液,两个所述气垫(240)相邻一侧均固定粘接有贴纸层(243),两个所述侧梁(100)顶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拉绳(211),位于同一个侧梁(100)上的多个拉绳(211)一端均与相邻贴纸层(243)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气垫(240)顶端均开设有多个排气孔(24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300)包括固定板(310),且固定板(310)两端分别与相邻副板(220)端部和相邻板体(210)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10)一侧设置有收卷杆(320),两个所述板体(210)与两个副板(220)一侧两端均开设有滑槽(201),且收卷杆(320)两端分别滑动卡接于相邻的两个滑槽(201)内部,所述收卷杆(320)上方依次交错排列有多个转块(331)与多个连接块(332),且多个转块(331)两端均与相邻连接块(332)端部转动连接,其中,位于最上方的连接块(332)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环(330),位于最下方的连接块(332)底端与收卷杆(320)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套环(330)内侧壁与相邻主杆(250)外侧壁转动套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10)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340),且两个转杆(340)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盘(350),两个所述转盘(350)外侧壁均开设有环形槽(351),且两个环形槽(351)内侧壁均固定缠绕有铁丝
(333),两个所述铁丝(333)一端均与相邻套环(330)外侧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转块(331)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嵌槽(3311),且两个铁丝(333)分别活动嵌入同一个转块(331)上的两个嵌槽(3311)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侧梁,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盘(350)一侧设置有支板(360),且支板(360)固定连接于相邻板体(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昆郭丽丽吴守勇徐雯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宇恒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