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结构及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989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冷却结构及电池组,冷却结构用于冷却电芯,冷却结构设置于相邻电芯之间,冷却结构包括:液冷管,液冷管内部具有流道和至少一个支撑件,流道用于冷却介质流通,支撑件凸出于液冷管的表面设置,支撑件沿液冷管的延伸方向延伸,在第二方向上,支撑件的延伸高度m与液冷管的延伸长度L,满足关系:m=40%L~45%L;冷却板,液冷管夹设于两个冷却板之间。本申请的冷却结构及电池组能保证冷却结构发生最大形变后,内部仍具有过流面积以使冷却介质通过,保证对电芯的冷却效果。保证对电芯的冷却效果。保证对电芯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结构及电池组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尤其是指一种冷却结构及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了保证电池组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行温度,通常会在电池组的电芯之间放置液冷板,与电芯的表面相接触,并在液冷板上安装液冷管,以使冷却液由液冷管流过,与液冷板之间产生热量交换,最终经过冷却后的液冷板对电芯进行降温。
[0003]但在电池组的工作过程中,电池组的电芯会发生膨胀,位于液冷板两侧的电芯同时对液冷板和液冷管进行挤压,当电芯的膨胀过于剧烈时,受到挤压的液冷管发生巨大的形变,液冷管的管道内壁被挤压至相贴合,冷却液无法由液冷管内部通过,从而无法保证液冷板对电芯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的冷却结构及电池组,能保证冷却结构发生最大形变后,内部仍具有过流面积以使冷却介质通过,保证对电芯的冷却效果。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其中,用于冷却电芯,所述冷却结构设置于相邻所述电芯之间,所述冷却结构包括:液冷管,所述液冷管内部具有流道和至少一个支撑件,所述流道用于冷却介质流通,所述支撑件凸出于所述液冷管的表面设置,所述支撑件沿所述液冷管的延伸方向延伸,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支撑件的延伸高度m与所述液冷管的延伸长度L,满足关系:m=40%L~45%L;冷却板,所述液冷管夹设于两个所述冷却板之间。
[0006]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液冷管在所述电芯的挤压下能够形变至处于形变状态,所述形变状态下所述流道的最小宽度d和所述冷却结构沿第一方向的尺寸D满足关系:d=2%D~98%D。
[0007]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液冷管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壁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为0.1mm~10mm,所述第二侧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为0.1mm~10mm;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0008]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液冷管具有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凸出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支撑件的延伸宽度h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延伸宽度H,满足关系:h=2%H~50%H。
[0009]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液冷管具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沿所述液冷管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加强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10]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加强件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件为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或所述加强筋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预设角度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加强筋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厚度为0.1mm~10mm。
[0011]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加强件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件包括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的设置,多个所述加强筋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或多个所述加强筋分别沿多个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预设角度的不同方向延伸设置。
[0012]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液冷管具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为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为0.1mm~10mm。
[0013]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液冷管回形和/或蛇形延伸夹设于相邻所述冷却板之间,所述冷却板与自身相邻的所述电芯贴合设置。
[0014]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上述的冷却结构和电芯。
[0015]本申请提供的冷却结构设置于相邻电芯之间,对电芯进行冷却。冷却结构包括液冷管和冷却板,液冷管夹设于两个冷却板之间,液冷管内部具有流道和至少一个支撑件,冷却介质由液冷管内部的流道流过,与冷却板产生热量交换,使冷却板降温,经过降温后的冷却板能够对电芯进行降温;由于支撑件凸出于液冷管的表面设置并沿液冷管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整个液冷管受到膨胀电芯的挤压而处于形变状态时,凸出于液冷管的表面设置的支撑件能够对液冷管进行支撑和限位,使液冷管不再继续发生形变,由于在第二方向上,支撑件的延伸高度m与液冷管的延伸长度L满足关系m=40%L~45%L,保证了在冷却结构发生最大形变后,流道依然具有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宽度,保证了冷却结构对电芯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支撑件设于液冷管流道内部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支撑件设于液冷管流道外部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爆炸图;
[0019]图4为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加强件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于流道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加强件与第一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于流道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加强件呈弧形设置于流道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申请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加强件呈V字形设置于流道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申请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加强件呈W字形设置于流道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申请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加强件的两个加强筋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侧壁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申请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加强件与两个第二侧壁相连接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轴测图;
[0028]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正视图;
[0029]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俯视图;
[0030]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的整体示意图。
[0031]附图标号说明:
[0032]10、冷却结构;11、液冷管;111、支撑件;112、加强件;113、进水口;114、出水口;115、流道;12、冷却板;13、水嘴;14、第一侧壁;15、第二侧壁;20、电芯;30、电池组;
[0033]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6]如图1至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其中,冷却结构10用于冷却电芯20,冷却结构10设置于相邻电芯20之间,冷却结构10包括液冷管11和冷却板12,液冷管11夹设于两个冷却板1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冷却电芯(20),所述冷却结构(10)设置于相邻所述电芯(20)之间,所述冷却结构(10)包括:液冷管(11),所述液冷管(11)内部具有流道(115)和至少一个支撑件(111),所述流道(115)用于冷却介质流通,所述支撑件(111)凸出于所述液冷管(11)的表面设置,所述支撑件(111)沿所述液冷管(11)的延伸方向延伸,在第二方向(Y)上,所述支撑件(111)的延伸高度m与所述液冷管(11)的延伸长度L,满足关系:m=40%L~45%L;冷却板(12),所述液冷管(11)夹设于两个所述冷却板(1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11)在所述电芯(20)的挤压下能够形变至处于形变状态,所述形变状态下所述流道(115)的最小宽度d和所述冷却结构(10)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D满足关系:d=2%D~98%D。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1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14)和沿所述第二方向(Y)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侧壁(15),所述第一侧壁(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壁(15)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4)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厚度为0.1mm~10mm,所述第二侧壁(15)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厚度为0.1mm~10mm;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11)具有两个支撑件(111),两个所述支撑件(111)分别凸出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5)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支撑件(111)的延伸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