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并联式对向流道结构的冷板、电池包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94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并联式对向流道结构的冷板、电池包及汽车,包括冷板体,冷板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组介质流道,每组介质流道至少包括一条正流向流道以及一条反流向流道,至少两组介质流道中的至少两条正流向流道的正流向进口可通过并联的方式相连通,至少两组介质流道中的至少两条正流向流道的正流向出口可通过并联的方式相连通;至少两组介质流道中的至少两条反流向流道的反流向进口可通过并联的方式相连通,至少两组介质流道中的至少两条反流向流道的反流向出口可通过并联的方式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解并联的方式,直接把原来两条对向流通到底的流道分解为至少两组,从而能够在冷板体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有效缩短每条流道长度。效缩短每条流道长度。效缩短每条流道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并联式对向流道结构的冷板、电池包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并联式对向流道结构的冷板、电池包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以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透彻、准确的理解本申请,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电池包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包正常运行时,电池包中的电芯会不断的充电和放电,这是电芯内部就会产生热量,当电芯散热不及时,就会导致电芯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会对电芯的使用寿命造成损害,同时高温还会导致电芯内部发生副反应,加速电芯的产热速率,进而可能导致热失控现象的出现,所以,电池包的内部还设置有冷板,通过冷板用于为电芯提供散热或者加热作用。
[0004]冷板是通过在冷板内部设置流道,并在流道内流通介质而实现散热或者加热作用,主流的流道结构主要为直通道、曲线通道等,当然,也有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向流道电池冷却板(ZL202021138201.5),安装于动力电池模组两侧以对动力电池模组进行液冷冷却或者导热预热,包括板体,其板体表面设置有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为S形流道,且流道在转角位置设置为直角,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等间距设置,第一流道的入口在第二流道的出口侧,第一流道的出口在第二流道的入口侧,以保证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液冷介质的流向相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却板的内部只设置有两条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是直接在冷却板的内部流通到底,这样的话,会导致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流道长度较长,而流道长度较长本身会存在冷却效率相对较低、冷却板均温性相对较差等问题。
[0005]由此可见,如何缩短流道的长度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并联式对向流道结构的冷板、电池包及汽车,有效缩短每条流道的长度。
[0007]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并联式对向流道结构的冷板,包括冷板体,所述冷板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组介质流道,每组所述介质流道至少包括一条正流向流道以及与所述正流向流道相邻设置的一条反流向流道,其中:
[0008]至少两组介质流道中的至少两条所述正流向流道的正流向进口可通过并联的方式相连通,至少两组介质流道中的至少两条所述正流向流道的正流向出口可通过并联的方式相连通;
[0009]至少两组介质流道中的至少两条所述反流向流道的反流向进口可通过并联的方式相连通,至少两组介质流道中的至少两条所述反流向流道的反流向出口可通过并联的方式相连通。
[0010]由此,本技术通过设置至少两组介质流道,并在介质流道中设置至少一条正流向流道以及一条反流向流道,同时至少两条正流向流道以及至少两条反流向流道可通过并联的方式相连通。相对于现有直接在冷板体内部采用一条正流向流道以及一条反流向流道流通到底的技术来说,本技术采用的是分解并联的方式,直接把原来两条对向流通到底的流道分解为至少两组,而每组流道包括一条正流向流道以及一条反流向流道,从而能够在冷板体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有效缩短每条流道的长度,流道的缩短能具有如下优点:其一,能够有效的提高流道自身的冷却效率;其二,流道内部的均温性也相对更好,从而解决了流道内部温差过大的问题,使得冷板体可以采用比液冷和风冷效果更好的直冷方式;其三,有利于提高冷板体两端温度的一致性,进而有利于提高与冷板体相贴合的电芯两端温度的一致性,由此有利于使电芯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更趋于均温,因此有利于提高电芯的使用寿命。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流向流道整体呈S形,且所述正流向流道至少包括具有正流向进口的第一水平段、与所述第一水平段末端相连的第一竖直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段末端相连的第二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末端相连的第二竖直段、与所述第二竖直段末端相连且具有正流向出口的第三水平段;
[0012]所述反流向流道整体呈S形,且所述反流向流道至少包括具有反流向出口的第四水平段、与所述第四水平段末端相连的第三竖直段、与所述第三竖直段末端相连的第五水平段、与所述第五水平段末端相连的第四竖直段、与所述第四竖直段末端相连且具有反流向进口的第六水平段。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水平段与所述第一水平段相互平行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三竖直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段相互平行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五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相互平行且相邻设置,所述第四竖直段与所述第二竖直段相互平行且相邻设置,所述第六水平段与所述第三水平段相互平行且相邻设置。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水平段与所述第一水平段相互平行且相互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通道,所述第三竖直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段相互平行且相互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通道,所述第五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相互平行且相互之间设置有第三隔离通道,所述第四竖直段与所述第二竖直段相互平行且相互之间设置有第四隔离通道,所述第六水平段与所述第三水平段相互平行且相互之间设置有第五隔离通道。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水平段、所述第三竖直段以及所述第五水平段之间围合有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第一加热体;
[0016]和/或,所述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竖直段以及所述第三水平段之间围合有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第二加热体。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体和所述第二加热体均为PTC加热器。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流向流道整体呈“一”字形,所述反流向流道整体呈“一”字形,且所述正流向流道与所述反流向流道相互平行设置。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流向流道整体呈U形,且所述正流向流道至少包括具有正流向进口的第七水平段、与所述第七水平段末端相连的第五竖直段、与所述第五竖直段末端相连且具有正流向出口的第八水平段;
[0020]所述反流向流道整体呈U形,且所述反流向流道至少包括具有反流向进口的第九
水平段、与所述第九水平段末端相连的第六竖直段、与所述第六竖直段末端相连且具有反流向出口的第十水平段。
[0021]本技术还具有一种电池包,包括电芯以及如上述的具有并联式对向流道结构的冷板,所述冷板体与所述电芯相贴合。
[0022]本技术还具有一种汽车,包括汽车本体以及如上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置在所述汽车本体的内部。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技术通过设置至少两组介质流道,并在介质流道中设置至少一条正流向流道以及一条反流向流道,同时至少两条正流向流道以及至少两条反流向流道可通过并联的方式相连通。相对于现有直接在冷板体内部采用一条正流向流道以及一条反流向流道流通到底的技术来说,本技术采用的是分解并联的方式,直接把原来两条对向流通到底的流道分解为至少两组,而每组流道包括一条正流向流道以及一条反流向流道,从而能够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并联式对向流道结构的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板体,所述冷板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组介质流道,每组所述介质流道至少包括一条正流向流道以及与所述正流向流道相邻设置的一条反流向流道,其中:至少两组介质流道中的至少两条所述正流向流道的正流向进口可通过并联的方式相连通,至少两组介质流道中的至少两条所述正流向流道的正流向出口可通过并联的方式相连通;至少两组介质流道中的至少两条所述反流向流道的反流向进口可通过并联的方式相连通,至少两组介质流道中的至少两条所述反流向流道的反流向出口可通过并联的方式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并联式对向流道结构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流向流道整体呈S形,且所述正流向流道至少包括具有正流向进口的第一水平段、与所述第一水平段末端相连的第一竖直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段末端相连的第二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末端相连的第二竖直段、与所述第二竖直段末端相连且具有正流向出口的第三水平段;所述反流向流道整体呈S形,且所述反流向流道至少包括具有反流向出口的第四水平段、与所述第四水平段末端相连的第三竖直段、与所述第三竖直段末端相连的第五水平段、与所述第五水平段末端相连的第四竖直段、与所述第四竖直段末端相连且具有反流向进口的第六水平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并联式对向流道结构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水平段与所述第一水平段相互平行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三竖直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段相互平行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五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相互平行且相邻设置,所述第四竖直段与所述第二竖直段相互平行且相邻设置,所述第六水平段与所述第三水平段相互平行且相邻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并联式对向流道结构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水平段与所述第一水平段相互平行且相互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通道,所述第三竖直段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恒喜党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