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朝习专利>正文

个人三栖交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683 阅读:6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个人三栖交通工具,包括机体、座舱和片体,在所述片体的前端底部设有前起落架和前起落架收放装置,在所述机体的后端设有后起落架和后起落架收放装置;在所述两个片体之间的所述机体的底部前端设有垂直于所述机体的前涵道风扇,在所述机体的后端顶面设有垂直于所述机体的后涵道风扇;在前、后涵道风扇中分别设有导流板、导流栅以及导流板偏转控制机构和导流栅偏转控制机构;在所述机体的后端两侧或所述后涵道风扇的两侧铰接有后机翼,在所述机体的后端铰接有U形水翼。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特有的倾转机体式与推力偏转式混合使用的配置结构,以水、陆、空的全面过渡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个人用的小型交通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个人三栖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已实际应用有一些水陆两用或陆空两用的两栖交通工具,这些两栖交通工具 扩展了普通交通工具的应用领域,为使用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是,这些两栖交通工具的结 构一般都较为复杂,占地面积大,存在有“死重”多和安全性不高的问题。已有的三栖交通工 具的设计方案,因其结构都不尽合理,故而不能投入实际应用,不能同时有效地解决水、陆、 空三栖的交通问题,也都不能实现垂直/短距起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个人三栖交通工具,以克服现有个人交通工具存在的使用 局限性,解决复合型交通工具结构复杂、体积大、“死重”多、安全性低和不能垂直/短距起降 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个人三栖交通工具,包括机体,在机体上部设置的座 舱,以及在机体的底面两侧对称设置的片体,所述片体呈斜边在下的直角三角形,在所述片 体的前端底部设有前起落架和前起落架收放装置,在所述机体的后端设有后起落架和后起 落架收放装置;在所述两个片体之间的所述机体的底部前端设有垂直于所述机体且迎风面 朝向前上方的前涵道风扇,在所述机体的后端顶面设有垂直于所述机体且迎风面朝向前上 方的后涵道风扇;在所述前涵道风扇和所述后涵道风扇中分别设有导流板、导流栅以及导 流板偏转控制机构和导流栅偏转控制机构;在所述机体的后端两侧或所述后涵道风扇的两 侧铰接有后机翼,在所述机体的后端铰接有可做上下转动的U形水翼。所述片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机体的底部,在两个所述片体的前端底部之间接有前水 翼,在所述机体的前端两侧铰接有前机翼。所述前水翼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所述片体的内侧面。在所述片体内部设有翻转机构,所述前水翼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翻转机构相接。所述片体铰接在所述机体的底面,在所述机体内设有控制所述片体外翻的液压控 制机构。所述前涵道风扇固定在所述机体的底部或是铰接所述机体的底部。所述前涵道风扇和/或所述后涵道风扇的涵道后端口为顶部向后延伸的斜面端□。本专利技术交通工具是在由机体、在机体上部设置的座舱以及在机体的底面两侧对称 设置的片体所组成的双体船的基础上所做的一种结构、功能和特点全新的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交 通工具通过在机体的前下方和后上方分别增设迎风面朝向前上方的前、后涵道风扇,在前、 后涵道风扇上配合导流栅对气流方向进行向下或向后方向的调整和控制,再辅以机翼的升 力作用,即可实现本交通工具的垂直起降和在空中的稳定飞行。当本交通工具在水面航行 时,是以双体船的形式、通过后涵道风扇提供航行动力,这样就免除了双体船原有的结构比3较复杂的水下驱动装置的设置。另外,在垂直起降或水平飞行的过程中,本交通工具上的所 有涵道风扇都处于工作状态。这些特点的存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本交通工具的“飞行死 重”,克服的“死重”大的问题。而本专利技术交通工具中的前、后起落架的设置,既可实现本交通 工具在陆地上的机动行驶功能,还可作为飞行工具的垂直/短距起降装置。机体底部的直 角三角形的片体结构,可以使本交通工具在地面停滞状态下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使机 体上的前、后涵道风扇的迎风面保持朝向前上方的倾斜角度,这样就可利用前、后涵道风扇 中的导流栅对由螺旋桨高速旋转产生的气流进行垂直向下或水平向后的气流导向,由此实 现本交通工具的垂直起降和水平飞行功能。铰接的后机翼可以形成折叠式机翼,从而有效 地减少本交通工具在陆地行使过程中的空间占用。而机体后部的U形水翼的设置,一方面 提高了本交通工具的水面航行的升力,并通过航行升力的提高,可相应地抬高机体,减少机 体的浸润面积,减少航行阻力;另一方面,又可有效地弥补片体改成三角形后存在的航行稳 定度降低的不足,使本交通工具在水面航行时可以保持较高的平稳度和较快的航行速度; 同时,再配合两侧的片体设置,在抬高的机体下部就会积聚一定量的滞留气体,形成气垫效 应,从而更有利于本交通工具的水面航行。U形水翼的转动式连接,可适应本交通工具在陆 地行驶和在水面航行时的不同需要。本专利技术交通工具既可作为载人交通工具,也可作为无人交通工具,还可作为大型 的水、陆、空三栖交通工具。本专利技术交通工具结构简单,使用经济可靠,是一种既能够在陆地行驶、又能够在空 中飞行、还能够在水面航行的三栖个人交通工具,以水、陆、空的全面过渡来满足人们的出 行需要。本专利技术交通工具采用特有的倾转机体式与推力偏转式混合使用的配置结构,有效 地克服了现有两栖交通工具存在的使用局限性,解决了现有两栖或三栖交通工具结构复 杂、死重多和安全性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采用三涵道风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采用折叠式片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三种运行方式的转换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个人三栖交通工具包括一个具有上下表面的、形状是按照空 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的机体1,座舱设置在机体1的上部,在机体1的底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 个下垂的片体13,片体13的侧面呈直角三角形且斜边在下。两个片体13与机体1为固定 连接。在两个片体13的前端底部之间接有前水翼9。前水翼9的两端既可以是通过固定方式连接在两个片体13的内侧面;也可以在两个片体13的内部分别设置一套翻转机构,将前 水翼9的两端分别与该两翻转机构相接,形成一种翻转式的上下面可互换的前水翼,以适 应陆地和水下的不同需要。在片体13的前端底部还设有前起落架10和前起落架收放装置 12,在前起落架10的底部装有前机轮11。在机体1的后端设有后起落架15和后起落架收 放装置17,在后起落架15的底部装有后机轮16。如图1、图2所示,在机体1的底部前端、两个片体13之间,并排设置有两个垂直 于机体1的前涵道风扇4,由于机体1呈前高后低之势,所以,装于机体1前端的两个前涵 道风扇4就自然形成迎风面朝向前上方的态势。前涵道风扇4与机体1可以是采用固定方 式连接,也可以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以形成前涵道风扇4与机体1的折叠式连接结构。设 置这种折叠式的前涵道风扇,当本交通工具在陆地行驶或在水面航行时,就可折收在机体1 的底部,以减少相应的阻力。在机体1的后端顶面并排设有两个垂直于机体1的后涵道风 扇22,两个后涵道风扇22的迎风面也是朝向前上方。这种倾斜式的涵道设置,便于随着导 流栅的角度调整而产生垂直向下的推力和水平向后的推力。在前涵道风扇4和后涵道风扇 22中分别通过支柱8支撑连接着螺旋桨的转动轴,螺旋桨的桨叶5装于转动轴的前端;在 螺旋桨的前部还可按常规方式安装整流罩6和变距机构等;在螺旋桨的后部装有驱动螺旋 桨旋转的发动机7或是传动箱20。传动箱20适用于并排多个涵道风扇的设置结构,以相应 减少发动机的设置数量,减轻整机重量。图1中,在前涵道风扇4和后涵道风扇22中还分 别设置有导流板21和导流栅19,以及导流板偏转控制机构和导流栅偏转控制机构,图1中 的拉杆18就是导流栅的一种偏转控制机构。上述的前、后涵道风扇基本采用了现有涵道风扇的结构,而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这种 倾斜状态的涵道风扇,本专利技术特别对涵道风扇的涵道进行了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个人三栖交通工具,包括机体(1),在机体(1)上部设置的座舱,以及在机体(1)的底面两侧对称设置的片体(13),其特征是,所述片体(13)呈斜边在下的直角三角形,在所述片体(13)的前端底部设有前起落架(10)和前起落架收放装置(12),在所述机体(1)的后端设有后起落架(15)和后起落架收放装置(17);在所述两个片体(13)之间的所述机体(1)的底部前端设有垂直于所述机体且迎风面朝向前上方的前涵道风扇(4),在所述机体(1)的后端顶面设有垂直于所述机体且迎风面朝向前上方的后涵道风扇(22);在所述前涵道风扇(4)和所述后涵道风扇(22)中分别设有导流板(21)、导流栅(19)以及导流板偏转控制机构和导流栅偏转控制机构;在所述机体(1)的后端两侧或所述后涵道风扇(22)的两侧铰接有后机翼(23),在所述机体(1)的后端铰接有可做上下转动的U形水翼(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朝习
申请(专利权)人:杨朝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