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管抛丸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565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铸管抛丸设备,涉及铸管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传送带和抛丸室,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有传送带,所述工作台的中间处设有抛丸室,所述工作台的右侧设有骨架,所述抛丸室的内部设有抛丸机构,所述骨架的内部设有上料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向气缸带动连接臂向中间处收缩,利用连接臂底端的夹块将铸管夹紧,之后二号电机再带动丝杆转动,使装配板带动双向气缸向上滑动,将铸管对传送带的右侧对接,接着通过一号电机带动转辊在夹块的内侧转动,带动铸管向传送带移动,完成铸管的自动上料,解决了人工对铸管进行上料速度慢影响抛丸设备工作效率的问题。速度慢影响抛丸设备工作效率的问题。速度慢影响抛丸设备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管抛丸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铸管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铸管抛丸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抛丸处理,是指利用抛丸机构上的叶轮在高速旋转时的离心力,将丸料以较高的线速度射向被处理工件的表面,产生打击和磨削作用,以实现对被处理工件表面处理的目的,常用于铸件处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对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生产铸管的时候,为保证铸管的质量,提高铸管的疲劳强度,通常都会将铸管进行抛丸工艺处理,以此来发现铸管表面存在的缺陷,同时也能提高铸管的强度;
[0003]当铸管进行抛丸处理时,将铸管放置在工件输送机构上,然后由工件输送机构将铸管输送至抛丸室内,手动开启地丸机构的控制开关,通过抛丸机构对被铸管进行抛丸处理,然而铸管一般是由铸铁浇铸成型的管子,其本身的质量较重,通过人工将铸管抬放到输送机构上,其过程较为困难,且速度缓慢,影响抛丸设备的工作效率,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铸管抛丸设备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铸管抛丸设备,已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对铸管进行上料速度慢影响抛丸设备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铸管抛丸设备,包括工作台、传送带和抛丸室,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有传送带,所述工作台的中间处设有抛丸室,所述工作台的右侧设有骨架,所述抛丸室的内部设有抛丸机构,所述骨架的内部设有上料机构;
[0006]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导向杆、装配板、双向气缸、连接臂和夹块,所述导向杆设置在骨架顶部的一侧,所述导向杆的外侧滑动安装有双向气缸,所述双向气缸的外侧设有装配板,所述双向气缸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底端连接有夹块,所述夹块的内部设有辅助送料机构。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辅助送料机构包括支架、转辊和一号电机,所述夹块的内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辊,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于支架的内部并与转辊连接。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向杆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丝杆,所述骨架的顶部安装有二号电机,所述丝杆的顶部贯穿于骨架的顶部并与二号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丝杆的底端贯穿于装配板的内部并与其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抛丸机构包括转运室、传输管和抛丸器,所述转运室设置在抛丸室的顶部,所述抛丸室的内部设有六边形内腔,所述六边形内腔的内侧对称设有一组抛丸器,所述转运室通过传输管与抛丸器连通,所述抛丸室的一侧设有回收机构。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回收机构包括集料斗、进料管、螺旋上料器和出料管,所述
集料斗设置在抛丸室的底部,所述抛丸室的背侧设有螺旋上料器,所述集料斗通过进料管与螺旋上料器的底端连通,所述螺旋上料器的顶端通过出料管与转运室的顶端连通。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抛丸室顶部的右侧设有集气罐,所述工作台的右侧设有布袋除尘器,所述布袋除尘器的顶部连通有风机,所述转运室的顶部设有通气管,且其与通气管的连接处设有滤网,所述通气管的底端与布袋除尘器的底部连通,所述集气罐的顶部也与通气管连通。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双向气缸带动连接臂向中间处收缩,利用连接臂底端的夹块将铸管夹紧,之后二号电机再带动丝杆转动,使装配板带动双向气缸向上滑动,将铸管对传送带的右侧对接,接着通过一号电机带动转辊在夹块的内侧转动,带动铸管向传送带移动,完成铸管的自动上料,解决了人工对铸管进行上料速度慢影响抛丸设备工作效率的问题;当布袋除尘器顶部的风机启动后,可将抛丸室和转运室内部的空气通过通气管吸引进布袋除尘器的底部,而他们内部的粉尘随着空气流动,布袋除尘器可将抛丸室和转运室中含有的粉尘自动清除。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抛丸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辅助送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工作台;2、传送带;3、抛丸室;4、骨架;5、导向杆;6、装配板;7、双向气缸;8、连接臂;9、夹块;10、支架;11、转辊;12、一号电机;13、二号电机;14、丝杆;15、转运室;16、传输管;17、抛丸器;18、集料斗;19、进料管;20、出料管;21、集气罐;22、通气管;23、布袋除尘器;24、风机;25、螺旋上料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9]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铸管抛丸设备,包括工作台1、传送带2和抛丸室3,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设有传送带2,所述工作台1的中间处设有抛丸室3,所述工作台1的右侧设有骨架4,所述抛丸室3的内部设有抛丸机构,所述骨架4的内部设有上料机构,利用骨架4的上料机构将铸管自动抬放到工作台1的右侧,接着传送带2将铸管传送到抛丸室3的内部,其中的抛丸机构会将丸料以较高的线速度射向铸管的表面,产生打击和磨削作用,以实现对铸管表面处理,之后通过传送带2向右传输铸管向外出料。
[0020]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导向杆5、装配板6、双向气缸7、连接臂8和夹块9,所述导向杆5设置在骨架4顶部的一侧,所述导向杆5的外侧滑动安装有双向气缸7,所述双向气缸7的外侧设有装配板6,所述双向气缸7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臂8,所述连接臂8的底端连接有夹块9所述导向杆5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丝杆14,所述骨架4的顶部安装有二号电机13,所述丝杆14的顶部贯穿于骨架4的顶部并与二号电机1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丝杆14的底端贯穿于装配板6的内部并与其螺纹连接,因双向气缸7背面装配板6的一侧与丝杆14螺纹连接,且装配板
6的另一侧通过导向杆5对其限位,所以当二号电机13带动丝杆14转动时,构成装配板6直线往复运动的条件,当二号电机13带动丝杆14正转时,装配板6带动双向气缸7向下滑动,接着双向气缸7带动其两侧的连接臂8向中间处收缩,利用连接臂8底端的夹块9将铸管夹紧,之后二号电机13再带动丝杆14反转,使装配板6带动双向气缸7向上滑动,将铸管对传送带2的右侧对接。
[0021]所述夹块9的内部设有辅助送料机构,所述辅助送料机构包括支架10、转辊11和一号电机12,所述夹块9的内部设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辊11,所述支架10的顶部设有一号电机12,所述一号电机12的输出端贯穿于支架10的内部并与转辊11连接,当铸管与传送带2的右侧平齐时,一号电机12带动转辊11在夹块9的内侧转动,再通过转辊11带动铸管向传送带2移动,使铸管自动移动到传送带2的右侧,完成铸管的自动上料。
[0022]所述抛丸机构包括转运室15、传输管16和抛丸器17,所述转运室15设置在抛丸室3的顶部,所述抛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管抛丸设备,包括工作台(1)、传送带(2)和抛丸室(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设有传送带(2),所述工作台(1)的中间处设有抛丸室(3),所述工作台(1)的右侧设有骨架(4),所述抛丸室(3)的内部设有抛丸机构,所述骨架(4)的内部设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导向杆(5)、装配板(6)、双向气缸(7)、连接臂(8)和夹块(9),所述导向杆(5)设置在骨架(4)顶部的一侧,所述导向杆(5)的外侧滑动安装有双向气缸(7),所述双向气缸(7)的外侧设有装配板(6),所述双向气缸(7)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臂(8),所述连接臂(8)的底端连接有夹块(9),所述夹块(9)的内部设有辅助送料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管抛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送料机构包括支架(10)、转辊(11)和一号电机(12),所述夹块(9)的内部设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辊(11),所述支架(10)的顶部设有一号电机(12),所述一号电机(12)的输出端贯穿于支架(10)的内部并与转辊(1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管抛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5)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丝杆(14),所述骨架(4)的顶部安装有二号电机(13),所述丝杆(14)的顶部贯穿于骨架(4)的顶部并与二号电机(1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佳波樊珍珍付华杰郝国强贺佳利贺璐孔魏魏王慧鹏张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晋城市佳翔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