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胶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55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胶成型模具。其包括:下模座、上模盖和两滑块,下模座中设置有用于容纳工件的注塑槽,下模座于注塑槽两侧沿第一方向向外开设有滑槽;上模盖匹配设置于下模座顶部,上模盖顶部贯穿设置有连通至注塑槽的注塑口,上模盖底部沿第一方向设置有两导柱,两导柱的底端沿第一方向向外倾斜设置;两滑块设置于上模盖与下模座之间,滑块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滑槽中,两滑块相对面开设有匹配抱箍于工件侧面的槽口,滑块中贯穿设置有匹配穿设在导柱上的导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解决常规模具注塑成型后脱模困难易损坏工件的问题。易损坏工件的问题。易损坏工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胶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包胶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包胶是一种二次成型工艺,是指热塑性材料通过熔融粘附结合到其他材料上的一种注塑过程。一般采用的加工方法有双色注塑机一次成型,或者用一般的注塑机,采用包胶模具,分二次注塑成型。
[0003]目前的包胶注塑模具基本都有顶出机构,用于将注塑成型后的工件顶出,但是,常规的注塑模具通常有上下模组合而成,注塑完成后,上模打开,顶出机构将下模中工件顶出,但是在这个顶出过程中,往往工件与下模粘接,实际顶出过程通常会撕扯工件,会存在将工件撕扯变形损坏的情况,导致良品率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包胶成型模具,用于解决常规模具注塑成型后脱模困难易损坏工件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包胶成型模具,其包括:
[0006]下模座,其中设置有用于容纳工件的注塑槽,所述下模座于所述注塑槽两侧沿第一方向向外开设有滑槽;
[0007]上模盖,所述上模盖匹配设置于所述下模座顶部,所述上模盖顶部贯穿设置有连通至所述注塑槽的注塑口,所述上模盖底部沿第一方向设置有两导柱,两所述导柱的底端沿第一方向向外倾斜设置;
[0008]两滑块,设置于所述上模盖与下模座之间,所述滑块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中,两所述滑块相对面开设有匹配抱箍于所述工件侧面的槽口,所述滑块中贯穿设置有匹配穿设在所述导柱上的导向孔。
>[0009]相较于现有技术,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利用滑动连接在下模座上的两滑块抱箍在工件侧面,工件底部容纳在下模座中,顶部容纳在上模盖中,通过四个部分将工件包裹形成注塑腔,脱模时,上模盖打开,在此过程中,上模盖上的导柱由于倾斜设置,可以带动两侧的滑块在滑槽中沿着第一方向向两侧滑开,此过程同步实现,上模盖和滑块同时打开,实现了仅通过一个驱动源通过打开上模盖即可带动两侧滑块打开;同时,有上方和侧面位置均打开没有限制,此时工件更容易从下模座中脱出。
[0011]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中嵌设有至少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顶部设置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块底部设置有限位弹簧,所述滑块底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与所述限位凸起匹配的限位凹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外侧面设置为与所述导柱平行的第一倾斜面,所述上模盖对应所述滑槽的侧边向下延伸有包覆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平行
于所述第一倾斜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倾斜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接触的耐磨块。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顶出模座,其包括:
[0015]顶出基座,设置于所述下模座底部,所述顶出基座上设置有抵接于所述下模座底面的导向基桩;
[0016]顶板组件,套接于所述导向基桩上,所述顶板组件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下模座伸入所述注塑槽的顶杆,所述顶出基座底部贯通设置有顶出孔,所述顶板组件沿所述导向基桩轴向滑动,以带动所述顶杆顶出所述注塑槽中的工件。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三层冷却管路,分别布置于所述上模盖、滑块与所述下模座之中;
[0018]贯穿所述上模盖的第一层冷却管路包括至少一条环绕所述注塑槽的第一冷却回路,和至少一条行经所述注塑槽上方的第二冷却回路;
[0019]第二层冷却管路包括两条分别行经所述滑块内部的第三冷却回路;
[0020]贯穿所述下模座的第三层冷却管路包括至少一条环绕所述注塑槽的第四冷却回路和至少一条行经所述注塑槽下方的第五冷却回路。
[0021]进一步地,所述顶出基座侧面设置有限位开关,所述顶板组件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开关触点对应的触发块。
[0022]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盖的侧边设置有开口朝向下模座的凹定位模块,所述下模座的侧边对应所述凹定位模块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凸定位模块。
[0023]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盖底部四角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杆,所述下模座上对应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杆匹配的第一导向套;
[0024]所述顶出基座上设置有贯穿所述顶板组件四角的第二导向杆,所述下模座上对应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杆匹配的第二导向套,所述第二导向杆上套接有复位弹性件。
[0025]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盖包括:上模套和设置于所述上模套中的上模芯,所述导柱设置于所述上模套底部;所述下模座包括:下模套和设置于所述下模套中的下模芯,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下模套两侧,所述滑块中槽口夹置于所述上模芯和下模芯之间。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2的另一视角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1中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1中冷却管路与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图6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
[0035]1、下模座;2、上模盖;3、滑块;
[0036]101、下模套;102、下模芯;
[0037]201、上模套;202、上模芯;203、顶盖;
[0038]4、滑槽;5、注塑口;6、导柱;7、槽口;8、导向孔;
[0039]9、限位块;10、限位凸起;11、限位凹槽;
[0040]12、第一倾斜面;13、第二倾斜面;14、耐磨块;
[0041]15、顶出基座;151、底板;152、定位块;153、导向基桩;154、顶出孔;
[0042]16、顶板组件;161、顶板块;162、顶块;
[0043]17、顶杆;
[0044]18、第一层冷却管路;19、第二层冷却管路;20、第三层冷却管路;
[0045]21、第一冷却回路;22、第二冷却回路;23、第三冷却回路;24、第四冷却回路;25、第五冷却回路;
[0046]26、冷却支路;
[0047]27、限位开关;28、触发块;
[0048]29、凹定位模块;30、凸定位模块;
[0049]31、第一导向杆;32、第二导向杆;33、弹性复位件;
[0050]34、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其中设置有用于容纳工件的注塑槽,所述下模座于所述注塑槽两侧沿第一方向向外开设有滑槽;上模盖,所述上模盖匹配设置于所述下模座顶部,所述上模盖顶部贯穿设置有连通至所述注塑槽的注塑口,所述上模盖底部沿第一方向设置有两导柱,两所述导柱的底端沿第一方向向外倾斜设置;两滑块,设置于所述上模盖与下模座之间,所述滑块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中,两所述滑块相对面开设有匹配抱箍于所述工件侧面的槽口,所述滑块中贯穿设置有匹配穿设在所述导柱上的导向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中嵌设有至少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顶部设置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块底部设置有限位弹簧,所述滑块底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与所述限位凸起匹配的限位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外侧面设置为与所述导柱平行的第一倾斜面,所述上模盖对应所述滑槽的侧边向下延伸有包覆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倾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接触的耐磨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出模座,其包括:顶出基座,设置于所述下模座底部,所述顶出基座上设置有抵接于所述下模座底面的导向基桩;顶板组件,套接于所述导向基桩上,所述顶板组件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下模座伸入所述注塑槽的顶杆,所述顶出基座底部贯通设置有顶出孔,所述顶板组件沿所述导向基桩轴向滑动,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华余卓奇姚敏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凯斯汀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