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机舱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823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机舱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机舱包括舱体、横梁、支撑纵梁、储物盒和功能机构,所述横梁安装在所述舱体内,所述支撑纵梁位于所述横梁的前方,且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功能机构位于所述横梁和所述支撑纵梁的下方,且与所述支撑纵梁和/或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储物盒安装于所述支撑纵梁的上方,所述横梁的上方被配置为安装汽车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机舱可将储物盒安装在支撑纵梁上,将功能机构挂设在横梁和支撑纵梁的下方,从而通过增设支撑纵梁有效提升汽车前机舱内的空间利用率,此外,还可通过对储物盒体积的调整,使得前机舱的布置结构供不同驱动方式的衍生车型使用。结构供不同驱动方式的衍生车型使用。结构供不同驱动方式的衍生车型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机舱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机舱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与精进,为满足用户更多的场景使用和储物的需求,除了在汽车后端设置的常规行李箱储物空间外,还在汽车前端的前机舱内加设了储物盒来增加汽车的储物空间。
[0003]现有的具有储物盒的汽车前机舱的布局设置中,一般会利用位于前机舱内的汽车车身的横梁作为承重结构,横梁安装在汽车车身的前纵梁即大梁上,结构稳定性较高,将汽车的空调系统等功能机构和储物盒分别布局在横梁的上下两个空间内,可通过横梁支撑储物盒以及挂设功能机构。但是,前机舱中将储物盒和功能机构集中布局在横梁处,易造成前机舱内远离横梁的空间被闲置,导致前机舱内部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提升前机舱内部空间利用率。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前机舱,包括舱体、横梁、支撑纵梁、储物盒和功能机构,所述横梁安装在所述舱体内,所述支撑纵梁位于所述横梁的前方,且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功能机构位于所述横梁和所述支撑纵梁的下方,且与所述支撑纵梁和/或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储物盒安装于所述支撑纵梁的上方,所述横梁的上方被配置为安装汽车的驱动机构。
[000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前机舱的有益效果包括:舱体可为前机舱的中空容纳结构,舱体内设置有横梁和支撑纵梁,横梁为汽车车身的主体结构之一,支撑纵梁设置于横梁的前方,且与横梁连接,其中,横梁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支撑纵梁沿汽车的长度方向延伸,相较于单一的横梁作为支撑平台,当支撑纵梁和横梁配合形成支撑平台时,支撑纵梁可将支撑平台的面积延伸至前机舱内远离横梁的区域,可有效增大支撑平台可支撑以及可挂接的面积,提升前机舱内部空间利用率。在此基础上,将功能机构挂设在支撑纵梁和/或横梁的下方,可将原本需要集中挂接在横梁上的功能机构,例如空调系统等分摊至支撑纵梁和横梁上进行挂接,降低横梁上单位面积受到的拉力,避免横梁承重过大导致不可回复的变形,从而提升横梁和支撑纵梁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功能机构的稳定安装,而且功能机构分布于支撑纵梁和/或横梁的下方,又利用支撑纵梁下方的空间来容纳部分功能机构,既可进一步提升前机舱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又可增大供功能机构放置的空间,有利于功能机构的管路和线束的铺设及维护。同时,在支撑纵梁的上方可放置储物盒,通过支撑纵梁为储物盒提供支撑,支撑纵梁上方的空间也得到利用,既可进一步提升前机舱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又可相较于将储物盒集中于横梁处有效增大可容纳储物盒的空间,便于安装更大体积的储物盒,增加前机舱的储物空间。此外,由于储物盒安装在支撑纵梁上,而功能机构挂设在横梁和/或支撑纵梁的下方,使得横梁上方的空间被空置,可供汽车的驱动机构安
装,具体地,在进行汽车前机舱内部的空间布置设计时,可根据前机舱应用的汽车种类的不同对待安装的储物盒的设计体积进行调整,当前机舱设计应用的汽车为前驱汽车或四驱汽车时,可将储物盒的设计体积缩小,使得储物盒与横梁之间的空间以及横梁上方的空间可容纳汽车的待安装的驱动机构,当前机舱设计应用的汽车为后驱汽车时,前机舱内不设计安装驱动机构,此时可将储物盒的设计体积增大,占据横梁周边的空间,增大储物盒的储物空间,这样设置,既可提升前机舱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又使得整个前机舱的布局设计适用于不同驱动方式的汽车,可有效提升前机舱的应用范围,供不同驱动方式的衍生车型使用,缩短整车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0007]可选地,所述前机舱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撑纵梁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纵梁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撑纵梁上,所述储物盒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0008]可选地,所述支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架沿所述支撑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架分别与所述支撑纵梁和所述储物盒可拆卸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前机舱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安装在所述支撑纵梁的底壁上,和/或,所述功能机构与所述支撑纵梁的侧壁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横梁的侧壁上设有连接部,所述支撑纵梁的侧壁上设有连接件,所述功能机构与所述连接部和/或所述连接件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储物盒的底壁设有连接孔,所述储物盒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支撑纵梁连接,所述连接孔具有多个,所述储物盒的底壁上靠近所述横梁处的所述连接孔的数量大于远离所述横梁处的所述连接孔的数量。
[0012]可选地,所述功能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空调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分别与所述支撑纵梁和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储物盒的底壁包括连接区和让位区,所述连接区被配置为与所述支撑纵梁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位于所述让位区的下方。
[0013]可选地,所述储物盒的外侧壁和外底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加强结构和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沿所述储物盒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沿所述支撑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
[0014]可选地,所述储物盒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舱体的顶壁设有放置口,所述储物盒通过所述放置口置于所述舱体内,所述储物盒的开口端边沿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放置口的边沿可拆卸连接。
[0015]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前机舱。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汽车的有益效果与如上所述的前机舱的有益效果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机舱内部的布局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储物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储物盒在前机舱内的布置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舱体;2

横梁;3

支撑纵梁;31

连接件;4

储物盒;41

连接孔;42

连接区;43

让位区;44

第一加强结构;45

第二加强结构;46

连接板;5

支架;6

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的正向代表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Y轴的正向代表前方,Y轴的反向代表后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另外,X轴方向可视为汽车宽度方向即横向,Y轴方向可以视为汽车长度方向即纵向,Z轴方向可视为汽车高度方向。同时,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机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横梁(2)、支撑纵梁(3)、储物盒(4)和功能机构,所述横梁(2)安装在所述舱体(1)内,所述支撑纵梁(3)位于所述横梁(2)的前方,且与所述横梁(2)连接,所述功能机构位于所述横梁(2)和所述支撑纵梁(3)的下方,且与所述支撑纵梁(3)和/或所述横梁(2)连接,所述储物盒(4)安装于所述支撑纵梁(3)的上方,所述横梁(2)的上方被配置为安装汽车的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5),所述支撑纵梁(3)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纵梁(3)沿所述横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架(5)安装在所述支撑纵梁(3)上,所述储物盒(4)安装在所述支架(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架(5)沿所述支撑纵梁(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架(5)分别与所述支撑纵梁(3)和所述储物盒(4)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6),所述加强板(6)安装在所述支撑纵梁(3)的底壁上,和/或,所述功能机构与所述支撑纵梁(3)的侧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的侧壁上设有连接部,所述支撑纵梁(3)的侧壁上设有连接件(31),所述功能机构与所述连接部和/或所述连接件(3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前机舱,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萍彭鸿王明庆李玉珠白佳伟李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极氪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