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单元以及装配有该照明单元的束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901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单元,包括:电线;包括端子的发光元件;压接端子,该压接端子包括所述发光元件的端子所直接连接到的连接部分、电连接于电线的紧固部分以及夹住电线的压接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有发光二极管(LED)的照明单元以及设置有多个该照明单 元的束线。
技术介绍
近年来,例如发光二极管(LED)这样的发光元件被用于车灯的照明单元。由于LED 具有例如其尺寸小、其电耗低等的特性,所以LED对要求优化设计的车室灯的应用尤其引 起了注意。在JP-A-2006-310088和JP-A-2008-193133中描述了现有的车灯的实例。图7和 图8示出了现有车灯所用的照明单元100的实例。照明单元100设置有基底部件102、散 热器103、连接于基底部件102的LEDlOl以及连接于基底部件102的一对压接型端子104。 每个压接型端子104紧固各自的电线124。该基底部件102在其中间部分处设置有两个槽106。该槽106彼此平行。电线124 分别插入到各个槽106中。该基底部件102在其中间部分处还设置有凸出为块状的凸台 (stage) 105。该凸台位于槽106之间。散热器103由具有高热辐射性能的金属制成。该散热器103具有盒部分107和辐 射板108。盒部分107覆盖凸台105。辐射板108沿电线124的纵向方向从盒部分107延 伸。在盒部分107覆盖凸台105的同时,散热器103连接于基底部件102。LED 101设置有主体110和一对引导端子111 (见图8)。该主体110具有光源109。 各个引导端子以相反的方向从主体110延伸,以便彼此远离。在每个引导端子111重叠相 应的盒部分107的同时,LED 101连接于基底部件102。每个压接型端子104 —体地包括叶片112和板113。在叶片112插入到槽106中 的同时,该叶片112将电线124紧固在该槽106中。板113重叠盒部分107。上述现有的照明单元100如下所述组装。首先,电线124插入到散热器103和LED 101所连接到的基底部件的槽106中。然后,在板113重叠盒部分107并且叶片112插入到 槽116中的同时,压接型端子104连接于基底部件102。然后,在该现有技术中,在电线124 的纵向方向上设置多个照明单元,以便形成连接于车顶板的内表面的束线。图7和8中所示的照明单元100设置有散热器108,其专门用于辐射由LED 101产 生的热量。因此,由于需要将散热器108连接于凸台105,所以用于组装照明单元100的工 作量增加。而且,由于凸台105对于基底部件是必需的,所以基底部件102的尺寸变大。而且,LED 101通过引导端子111而连接于散热器103。由于限制了引导端子111 的表面积,所以该结构限制了热辐射效率。而且,由于散热器103位于照明单元100的中间处,所以该结构较少地将热量辐射到装置的外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设法解决上述缺点和上面没有描述的其他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是具有提高的热辐射效率的照明单元以及设置有多个该照明单元束线。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是一种照明单元,包括电线;包括端子的发光元件;压接 端子,该压接端子包括发光元件的端子所直接连接到的连接部分、电连接于电线的紧固部 分以及夹住电线的压接部分。优选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照明单元包括其中固定有压接端子的壳体,该壳体设 置有开口,发光元件从该开口暴露。优选地,该开口具有比发光元件的厚度更深的深度。优选地,该紧固部分包括底板和一对侧板,每个侧板从底板的纵向侧直立并且以 预定的间隔彼此相对。优选地,该电线是包括涂覆层和被该涂覆层涂覆的芯线的涂覆电线。优选地,每个侧板设置有叶片,该叶片切入涂覆电线的涂覆层并且电连接于芯线。优选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照明单元包括两个压接端子,每个该压接端子都彼此 平行。 优选地,压接部分包括夹住电线的夹片。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压接端子3设置有LED所直接连接到的连接部分40,所以无 需专门用于热辐射的部件,由LED 1产生的热量以高导热性被传导至压接端子3,并且从该 压接端子3辐射,能够将压接端子3最小化,并且能够提高热辐射效率。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壳体2设置有开口 21,连接部分40从该开口 21暴露并且 LED 1容纳在该开口 21中,所以确保了将LED 1直接连接到压接端子3。因此,确保地实现 了照明单元的最小化并且确保地提高了热辐射效率。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开口 21的深度很深,以至于LED 1不能从壳体2的表面凸 出,所以能够防止在紧固和夹住涂覆电线6期间LED 1的损坏。根据上述实施例,压接端子3设置有一对侧板42和叶片33,该对侧板42的每个都 从连接部分40接续,该叶片33切入涂覆电线6的涂覆层62中以便电连接到芯线61并且 该叶片33彼此间隔地相对。因此,由于具有大面积的整个侧板42来辐射热量,所以进一步 提高了热辐射效率。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压接端子3设置有用于夹住涂覆电线6的夹片35,所以在拉 涂覆电线6的同时防止了电线紧固件32上的不必要的力的作用。因此,例如,由于无须将 涂覆电线6弯曲来作为应变释放并且无须支撑该涂覆电线,所以很容易确定照明单元500 相对于涂覆电线6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是一种束线,该束线包括多个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照 明单元,该照明单元沿着电线的纵向方向排布,其中电线由各自照明单元的每个压接部分 来夹住。根据上述另一个实施例,由于束线设置有多个照明单元,每个照明单元沿着涂覆 电线的纵向方向排布,相应照明单元的每个压接端子紧固涂覆电线,所以可以将涂覆电线紧固到压接端子而不用弯曲该涂覆电线,并且防止由于在将涂覆电线连接到照明单元之后 与连接之前相比弯曲了该涂覆电线而引起的涂覆电线尺寸的改变。因此,精确地控制了每 个照明单元之间的距离。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照明单元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照明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照明单元中设置的压接型端子的透视图。图4是沿着图1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设置有多个照明单元的束线的透视图,每个照明单元在图1中示出。图6是图5中所示的束线在没有连接电线盖时的侧视图。图7是现有照明单元的透视图。图8是现有照明单元的剖视图。下面参考图1至6来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照明单元和束线。束线600是连接于车辆顶板的内表面的束线。如图5和6所示,束线600设置有 一对涂覆电线6和多个照明单元500。每个照明单元500在涂覆电线6的纵向方向上排布 并且设置有一对压接端子3,每个该压接端子3紧固各自的涂覆电线6。涂覆电线6包括导电芯线61和绝缘涂覆层62。绝缘涂覆层62由树脂制成并且覆 盖芯线61 (见图2和4)。两个涂覆电线6设置成使得成对地彼此平行。如图1所示,照明单元500设置有表面安装型LED (下文,LED 1)、壳体2以及一对 压接端子。每个压接端子3都固定在壳体2中使得彼此平行(见图2和3)。LED 1是所谓的表面安装型LED,其中发光元件安装在板型基底层4的前表面上。 LED 1在与发光元件所安装的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上设置有一对板型端子。(该板型端子 在附图中没有示出)。上述压接端子3由导电板等制成。如图3所示,每个压接端子3都具有紧固部分 30以及两个压接部分34。该两个压接部分34在紧固部分30的相应的纵向端处与紧固部 分30接续。紧固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单元,包括:  电线;  包括端子的发光元件;  压接端子,该压接端子包括所述发光元件的端子所直接连接到的连接部分、电连接于所述电线的紧固部分以及夹住所述电线的压接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望月信二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