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吸能纵梁、控制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927418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式吸能纵梁、控制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包括防撞梁、吸能盒、吸能盒端板、吸能装置、纵梁端板、纵梁、碰撞传感器、相对速度传感器和控制器;防撞梁与吸能盒的前端连接;吸能盒端板与吸能盒的后端连接;纵梁端板与纵梁的前端连接;吸能装置位于纵梁的腔体内并与纵梁连接;吸能装置与吸能盒端板连接;控制器将车辆碰撞强度与预设车辆碰撞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并在车辆碰撞强度大于预设车辆碰撞强度阈值时,启动吸能装置,推动吸能盒端板、防撞梁和吸能盒一起向车前方平移;以及根据碰撞相对速度的大小调节吸能装置的压缩反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在较短前机舱尺寸的前提下,提高了碰撞过程中的吸能效果。提高了碰撞过程中的吸能效果。提高了碰撞过程中的吸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式吸能纵梁、控制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碰撞纵梁
,具体涉及一种主动式吸能纵梁、控制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性能(大空间,低风阻,轻重量,高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基于高性能的要求,目前纯电动汽车主机厂都在尽量提升乘员舱的长度,并减小前机舱的长度。
[0003]汽车安全性的测试机构CNCAP(China
‑ꢀ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的100%正面碰撞速度由50km/h提升至56km/h,碰撞总能量提升了约25%,在实际交通事故中,速度和能量还将更高。
[0004]若前机舱长度减小,碰撞过程中乘员受到的平均加速度将会提升,乘员舱侵入量提高,乘员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乘员伤害提高。为使碰撞过程中乘员伤害最小,在较短的前机舱长度下,需要一种用以提高前机舱碰撞吸能空间的方法。
[0005]如专利文献CN115257609A公开的一种主动式汽车防撞梁总成及汽车,将吸能盒的后段通过活动构件预埋在纵梁内,在碰撞过程中弹出,以增加吸能盒的长度。此方法压溃的是吸能盒,不可随实际碰撞的速度调节反力大小,活动构件壳体不可压溃,浪费了前机舱的吸能空间,另外,在发生低速碰撞时也会启动该装置,维修费用高昂。
[0006]又如专利文献CN107489730A公开的碰撞吸能盒、车辆及调节碰撞吸能盒刚度的方法,此方法通过调节阻尼孔的大小,用以调节吸能盒的刚度,高速碰撞过程中,碰撞吸能空间并无提高。
[0007]以上方法为提升高速碰撞的吸能盒的压溃力和吸能盒的压溃长度做的方案,实际情况中,纵梁的碰撞反力是吸能盒的1.2倍及以上,纵梁的力值更大,空间也更充足。因此,增加纵梁的吸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式吸能纵梁、控制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在较短前机舱尺寸的前提下,以达到提高碰撞过程中的吸能效果。
[0009]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主动式吸能纵梁,包括防撞梁、吸能盒、吸能盒端板、吸能装置、纵梁端板、纵梁、碰撞传感器、相对速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防撞梁与吸能盒的前端连接;所述吸能盒端板与吸能盒的后端连接;所述纵梁端板与纵梁的前端连接;所述吸能装置位于纵梁的腔体内并与纵梁连接;所述吸能装置与吸能盒端板连接;所述碰撞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碰撞强度;
所述相对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相对速度;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碰撞传感器、相对速度传感器和吸能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将车辆碰撞强度与预设车辆碰撞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并在车辆碰撞强度大于预设车辆碰撞强度阈值时,启动吸能装置,使吸能装置的前部向前伸出到纵梁外并推动吸能盒端板、防撞梁和吸能盒一起向车前方平移;以及根据碰撞相对速度的大小调节吸能装置的压缩反力。
[0010]可选地,所述吸能装置包括撑杆、活塞、发生器、吸能装置壳体和泄压阀;所述吸能装置壳体固定于纵梁的腔体内;所述活塞设置在吸能装置壳体内,并将吸能装置壳体分为前腔和后腔;所述撑杆的后端与活塞连接,撑杆的前端伸出到纵梁端板外并与吸能盒端板连接;所述发生器设置在后腔内;所述吸能装置壳体上设有与后腔相连通的泄压孔,所述泄压孔内装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和发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在车辆碰撞强度大于预设车辆碰撞强度阈值时,控制发生器点爆产生气体或液体,以使撑杆在预设时间内伸出到纵梁端板外并到达预设位置,以及控制器根据所述碰撞相对速度的大小来调节泄压阀的开度,通过控制泄压阀的开度来控制吸能装置的压缩反力大小。在吸能过程中,首先吸能盒压溃吸能,待吸能盒压溃结束后,开始压缩吸能装置,吸能装置能够提供一定稳定的持续反力,用于吸收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待压缩完成后,压溃吸能装置壳体和纵梁本体。
[0011]可选地,所述撑杆伸出纵梁外的长度为95mm

105mm,在碰撞过程中,能够将前机舱吸能空间增加95mm

105mm。
[00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主动式吸能纵梁的控制方法,采用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主动式吸能纵梁,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碰撞强度和碰撞相对速度信号;将车辆碰撞强度与预设车辆碰撞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当车辆碰撞强度大于预设车辆碰撞强度阈值时,启动吸能装置的,使吸能装置的前部向前伸出到纵梁外并推动吸能盒端板、防撞梁和吸能盒一起向车前方平移;以及根据碰撞相对速度的大小调节吸能装置的压缩反力;当车辆碰撞强度小于等于预设车辆碰撞强度阈值时,不启动吸能装置。
[0013]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主动式吸能纵梁的控制方法,采用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主动式吸能纵梁,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碰撞强度和碰撞相对速度信号;将车辆碰撞强度与预设车辆碰撞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当车辆碰撞强度大于预设车辆碰撞强度阈值时,起爆发生器,使吸能装置的撑杆向前伸出到纵梁外并推动吸能盒端板、防撞梁和吸能盒一起向车前方平移;以及根据碰撞相对速度的大小来调节泄压阀的开度,以控制吸能装置的压缩反力大小;当车辆碰撞强度小于等于预设车辆碰撞强度阈值时,不起爆发生器。
[0014]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采用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主动式吸能纵梁。
[0015]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存储介质,其内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计算机
可读程序被调用时能执行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0016]第六方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存储介质,其内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被调用时能执行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主动式纵梁吸能装置,针对碰撞过程中,碰撞吸能空间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利用吸能装置将前机舱吸能空间增加(一般为95mm~105mm),空间的大小根据防撞梁与外造型面距离确定。
[0018]2、当碰撞为低速碰,控制器处理不启动吸能装置,降低维修成本;若为中高速碰,控制器启动吸能装置,以增加吸能空间和吸能量。
[0019]3、装置启动过程所需时间很短,从传感器收到信号至完全弹出大约10ms以内,弹出的结构通过吸能盒端板将吸能盒顶出,让吸能盒提前与碰撞物体接触。
[0020]4、在吸能过程中,首先吸能盒压溃吸能,待吸能盒压溃结束后,开始压缩吸能装置,吸能装置能够提供一定稳定的持续反力,用于吸收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待压缩完成后,压溃吸能装置壳体和纵梁本体。
[0021]5、吸能装置压缩时,可调节吸能装置的后腔内的流体泄流阀的开度大小来控制压缩反力大小。
[0022]6、根据当前碰撞相对车速由控制器调节压缩反力。
[0023]7、在吸能结束后,吸能装置壳体压溃完成,纵梁本体折弯变形。
[002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式吸能纵梁,在碰撞过程中,提高纵梁的吸能空间,从而提高碰撞过程中的吸能效果,降低乘员伤害,保护乘员安全。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未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式吸能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1)、吸能盒(2)、吸能盒端板(3)、吸能装置(6)、纵梁端板(4)、纵梁(5)、碰撞传感器(9)、相对速度传感器(10)和控制器(8);所述防撞梁(1)与吸能盒(2)的前端连接;所述吸能盒端板(3)与吸能盒(2)的后端连接;所述纵梁端板(4)与纵梁(5)的前端连接;所述吸能装置(6)位于纵梁(5)的腔体内并与纵梁(5)连接;所述吸能装置(6)与吸能盒端板(3)连接;所述碰撞传感器(9)用于检测车辆碰撞强度;所述相对速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碰撞相对速度;所述控制器(8)分别与碰撞传感器(9)、相对速度传感器(10)和吸能装置(6)连接;所述控制器(8)将车辆碰撞强度与预设车辆碰撞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并在车辆碰撞强度大于预设车辆碰撞强度阈值时,启动吸能装置(6),使吸能装置(6)的前部向前伸出到纵梁(5)外并推动吸能盒端板(3)、防撞梁(1)和吸能盒(2)一起向车前方平移;以及根据碰撞相对速度的大小调节吸能装置(6)的压缩反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吸能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装置(6)包括撑杆(64)、活塞(63)、发生器(62)、吸能装置壳体(61)和泄压阀(65);所述吸能装置壳体(61)固定于纵梁(5)的腔体内;所述活塞(63)设置在吸能装置壳体(61)内,并将吸能装置壳体(61)分为前腔和后腔;所述撑杆(64)的后端与活塞(63)连接,撑杆(64)的前端伸出到纵梁端板(4)外并与吸能盒端板(3)连接;所述发生器(62)设置在后腔内;所述吸能装置壳体(61)上设有与后腔相连通的泄压孔,所述泄压孔内装有泄压阀(65);所述泄压阀(65)和发生器(62)分别与控制器(8)连接,在车辆碰撞强度大于预设车辆碰撞强度阈值时,控制发生器(62)点爆产生气体或液体,以使撑杆(64)在预设时间内伸出到纵梁端板(4)外并到达预设位置,以及控制器(8)根据所述碰撞相对速度的大小来调节泄压阀(65)的开度,通过控制泄压阀(65)的开度来控制吸能装置(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忠何彦村龙贵刘江
申请(专利权)人: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