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117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包括车身下护板本体以及两个胶条,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上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举升让位缺口,两个所述胶条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举升让位缺口相对应,两个所述胶条均包括胶条安装体以及胶条唇边,所述胶条安装体与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连接,所述胶条唇边设置在所述胶条安装体的靠近所述举升让位缺口一侧。本技术能够优化车身造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举升过程中不需要拆卸零部件,使用简单,不易出错,能够提升制造以及维修过程中举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身下护板,具体涉及一种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1、车身下护板是位于侧围钣金的装饰部件,由于车辆在制造过程中、维修时的部分工序需要将车辆举升起来,举升位置为车底部举升区域,承受支撑的部位为车身下护板内侧的侧围钣金,举升位置周边的车身下护板容易被举升机等损坏,所以车身下护板应进行避让,目前市场上举升机举升位置的车身下护板避让结构一般为直接在车身下护板上开缺口避让,此种配合形式优点是简单、成本低,缺点是会暴露侧围钣金,正常视角可以看到侧围钣金,特别是鲜艳颜色较为明显,对于车身造型影响非常大。

2、cn218112537u公开了一种车身下护板及车辆,车辆包括车身及车身下护板,车身下护板设于车身上;车身下护板包括:下护板本体,下护板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避让举升机的避让口;至少一个装饰盖,每个避让口处都盖设有一个装饰盖,装饰盖可拆卸地安装于下护板本体上。该车身下护板通过装饰盖的设置,使得可以通过装饰盖遮挡避让口,避免车身上对应避让口的位置暴露在外而受损或腐蚀,同时也避免因为车身部分暴露在外而影响外观。毋庸置疑,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所属
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无法保证所有客户均对于车身结构完全了解以及熟悉,这种特殊位置的特殊设计往往会被客户忽视,客户在维修时可能因会忽视这一可拆卸的装饰盖造成举升时部件受损,并且额外的装饰盖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制造过程中以及维修过程中的拆装装饰盖会影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能够优化车身造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举升过程中不需要拆卸零部件,使用简单,不易出错,能够提升制造以及维修过程中举升的效率。

2、本技术中的一种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包括车身下护板本体以及两个胶条,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上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举升让位缺口,两个所述胶条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举升让位缺口相对应,两个所述胶条均包括胶条安装体以及胶条唇边,所述胶条安装体与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连接,所述胶条唇边设置在所述胶条安装体的靠近所述举升让位缺口一侧。

3、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的朝向车内一侧的侧围钣金,所述胶条唇边从上至下延伸至所述侧围钣金的下侧。

4、进一步,两个所述胶条的胶条安装体上均设置有让位槽。

5、进一步,两个所述胶条的胶条安装体均通过多个铆钉以及多个卡扣与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连接。

6、进一步,两个所述胶条分别为前胶条以及后胶条,所述前胶条位于所述后胶条的前方。

7、进一步,所述前胶条的胶条安装体上设置有多个前铆接孔以及多个前卡接孔,多个所述前铆接孔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前卡接孔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8、进一步,所述前胶条的胶条安装体的前部和后部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凹槽,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上对应所述连接凹槽的位置设置有防翘胶。

9、进一步,所述后胶条的胶条安装体上设置有多个后铆接孔以及多个后卡接孔,多个所述后铆接孔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后卡接孔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10、进一步,至少一个所述后铆接孔位于所述后胶条的胶条安装体的前部,至少一个所述后铆接孔位于所述后胶条的胶条安装体的后部。

11、进一步,所述胶条还包括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均与胶条安装体以及胶条唇边连接,多个所述加强筋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技术的胶条的颜色与车身下护板本体的颜色一致,在无外力情况下时,胶条唇边能够遮蔽侧围钣金,防止侧围钣金暴露,优化车身造型,在使用举升机进行举升汽车时,举升机的支撑结构不会损伤车身下护板本体以及胶条;

14、(2)本技术的车身下护板本体以及胶条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举升过程中不需要拆卸零部件,使用简单,不易出错,能够提升制造以及维修过程中举升的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下护板本体(1)以及两个胶条,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1)上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举升让位缺口(11),两个所述胶条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举升让位缺口(11)相对应,两个所述胶条均包括胶条安装体(4)以及胶条唇边(5),所述胶条安装体(4)与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1)连接,所述胶条唇边(5)设置在所述胶条安装体(4)的靠近所述举升让位缺口(11)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1)的朝向车内一侧的侧围钣金(7),所述胶条唇边(5)从上至下延伸至所述侧围钣金(7)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胶条的胶条安装体(4)上均设置有让位槽(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胶条的胶条安装体(4)均通过多个铆钉(8)以及多个卡扣(9)与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胶条分别为前胶条(2)以及后胶条(3),所述前胶条(2)位于所述后胶条(3)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胶条(2)的胶条安装体(4)上设置有多个前铆接孔(21)以及多个前卡接孔(22),多个所述前铆接孔(2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前卡接孔(22)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胶条(2)的胶条安装体(4)的前部和后部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凹槽(23),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1)上对应所述连接凹槽(23)的位置设置有防翘胶(1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胶条(3)的胶条安装体(4)上设置有多个后铆接孔(31)以及多个后卡接孔(32),多个所述后铆接孔(3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后卡接孔(32)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后铆接孔(31)位于所述后胶条(3)的胶条安装体(4)的前部,至少一个所述后铆接孔(31)位于所述后胶条(3)的胶条安装体(4)的后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还包括多个加强筋(6),多个所述加强筋(6)均与胶条安装体(4)以及胶条唇边(5)连接,多个所述加强筋(6)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下护板本体(1)以及两个胶条,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1)上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举升让位缺口(11),两个所述胶条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举升让位缺口(11)相对应,两个所述胶条均包括胶条安装体(4)以及胶条唇边(5),所述胶条安装体(4)与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1)连接,所述胶条唇边(5)设置在所述胶条安装体(4)的靠近所述举升让位缺口(11)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1)的朝向车内一侧的侧围钣金(7),所述胶条唇边(5)从上至下延伸至所述侧围钣金(7)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胶条的胶条安装体(4)上均设置有让位槽(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胶条的胶条安装体(4)均通过多个铆钉(8)以及多个卡扣(9)与所述车身下护板本体(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下护板胶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胶条分别为前胶条(2)以及后胶条(3),所述前胶条(2)位于所述后胶条(3)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下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成刚李佰林陈军伟林昌勇幸向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