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耦合式场致流变抛光工具,属于精密光学加工
技术介绍
随着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小型非球面的光学元件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现代各 种光电产品、图像处理产品,如高品质数码相机的光学镜片、电子显微镜镜片、摄像机的取 景器、变焦系统、医疗行业的眼底镜、内窥镜片等等。与光学球面元件相比,非球面元件在改 善像质、简化系统结构、减少系统中元件数量进而减轻系统重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 势。传统的光学加工方法通常采用沥青充当磨料,这对加工出来的光学元件容易造成工件 的亚表面破坏层与变质层,制约了其在先进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光学 仪器设备的不断现代化与智能化,对非球面零件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其表面形状及表面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同时促进了抛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抛光工具的不断改革与完善。 电磁耦合式场致流变抛光是一门结合电流变,磁流变抛光技术的新型加工方法。 根据电磁流变液体的"协同效应",电磁流变液在电场、磁场两个场方向不同组合的共同作 用下,得到电流变和磁流变效应的叠加效果,且具有高于单独作用效应的总和。当电场、磁 场同方向平行作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耦合式场致流变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由抛光装置及安装平台组成;其中抛光装置包括自转电机、螺母、垫圈、支架、转接板、联轴器、连接杆、抛光轴、电磁线圈、圆环绝缘帽、底座、绝缘垫圈、锥套、绝缘帽;连接关系为:自转电机通过定位槽及螺钉固定在支架上;抛光轴连接在联轴器上,在自转电机的带动下旋转;支架连接直流高压电源负端来引入阴极,使得抛光轴为负极端;三根连接杆按正三角形分布并穿过支架螺孔与垫圈,同时,连接杆下端穿过圆环绝缘帽以固定底座;锥套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底座连接直流高压电源正端来引入阳极,使得锥套为阳极端;抛光轴穿过底座中心通孔、电磁线圈、锥套中心通孔并垂直向下形成探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灏波,钟显云,文永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