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轴承线轴的牵引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816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使向牵引解除位置的转动操作不易进行,并且使从牵引解除位置的转动操作容易进行的两轴承线轴的牵引调节机构。其具备牵引调节杆、凸轮机构和转动限制部(44)。牵引调节杆绕卷线筒轴在牵引解除位置与最大牵引位置之间转动。凸轮机构具有卷线筒轴方向的高度变化,以将牵引调节杆的转动变换为牵引机构的向卷线筒轴方向的移动的凸轮面(49)。转动限制部设在凸轮面上,具有如果牵引调节杆转动到牵引解除位置的近侧、则限制牵引调节杆的转动的限制突起(44a)。限制突起具有顶点(44b)、从顶点朝向对应于牵引解除位置的第1位置的第1倾斜面(44c)、和从顶点朝向与牵引解除位置相反侧的第2倾斜面(44d),第1倾斜面比第2倾斜面倾斜角度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牵引调节机构,特别涉及用来调节制动旋转自如地安 构的牵引力"两轴入线轴的牵引调;二构f 、。
技术介绍
在两轴承线轴上,安装有用来将巻线筒的线抽出方向的旋转制动 而防止急剧的强拉造成的钓线的切断的牵引装置。在两轴承线轴中, 以往已知有牵引机构配置在巻线筒轴的周围的杆牵引式的两轴承线 轴。杆牵引式的牵引机构通过包括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巻线筒轴周围的 牵引调节杆的牵引调节机构调节牵引力。以往的杆牵引式的两轴承线轴的牵引调节机构具有牵引调节杆、轮机构例如具有设在牵引调节杆i^!凸轮承^销和具有卡合在凸轮承 接销上的凸轮面的凸轮部件。凸轮部件不能旋转且沿轴向移动自如地 卡合在线轴主体上,经由巻线筒轴将巻线筒朝向牵引机构推压,使巻 线筒压接在牵引机构上。在凸轮部件上,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形成、其 巻线筒轴方向的高度逐渐变化的凸轮面。在这样的牵引调节机构中,如果使牵引调节杆转动,则通过凸轮 机构使巻线筒轴沿轴向移动,巻线筒向相同方向移动而压接在牵引机 构上,能够调节牵引力。在杆牵引式的牵引调节机构中,能够通过牵引调节杆的操作从巻 线筒的旋转为自由的牵引解除状态到最大牵引状态调节牵引力。因此, 在进行垂钓时,如果因误操作牵引调节杆而成为牵引解除状态,则巻 线筒急剧地向线抽出方向旋转,有可能发生钓线缠绕到巻线筒上的背 隙。所以,在以往的牵引调节机构中,将能够接触在牵引调节杆的操 作部分上的突起部在牵引解除位置的近侧进退自如地设在线轴主体上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以往的牵引调节机构中,如果牵 引调节杆接触在突起部上,则牵引调节杆的向牵引解除位置侧的转动被阻止。并且,如果垂钓者推压突起部,则牵引调节杆能够越过突起 部而操作到牵引解除位置。最近,在杆牵引型的两轴承线轴中,实现了其小型化。如果在实 现这样的两轴承线轴的小型化的基础上通过突起部限制牵引调节杆的 转动,则需要设置突起部的空间,难以实现两轴承线轴的小型化。所 以,可以考虑采用在凸轮机构的凸轮面上设置突起、通过该突起使牵引调节杆不易转动到牵引解除位置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实 现两轴承线轴的小型化。在通过凸轮面限制牵引调节杆的转动的以往的两轴承线轴中,在 凸轮面上,在牵引解除位置的近侧形成有用来施加最小限度的牵引力 的突起部。该突起部具有顶点、从顶点朝向牵引解除位置延伸的第1 倾斜面、和从顶点向与牵引解除位置相反侧延伸的第2倾斜面。第1 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比第2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专利文献1特开2006-61012号7>才艮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6402073号说明书形成在凸轮面上的以往的突起部的牵引解除位置侧的第1倾斜面 的倾斜角度比第2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因此,如果从牵引解除位置 转动操作牵引调节杆,则作用在牵引调节杆上的力急剧地变大。结果, 难以进行从牵引解除位置到越过突起部的转动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两轴承线轴的牵引调节装置中、使向牵引解除 位置的转动操作不易进行并且使从牵引解除位置的转动操作容易进 行。有关技术方案1的两轴承线轴的牵引调节机构,用来调节将两轴引机构的牵引力,具备牵引调节杆、凸轮机构、和转动限制部。牵引 调节杆,是绕巻线筒轴在牵引解除位置与最大牵引位置之间转动、通 过转动能够调节牵引机构的牵引力的部件。凸轮机构,具有凸轮面, 所述凸轮面巻线筒轴方向的高度变化,以将牵引调节杆的牵引解除位 置与最大牵引位置之间的转动变换为牵引机构的向巻线筒轴方向的移 动;转动限制部设在凸轮面上,具有如果在牵引调节杆朝向牵引解除位置转动时转动到牵引解除位置的近侧、则限制牵引调节杆的转动的 限制突起。限制突起具有顶点、从顶点朝向对应于牵引解除位置的第1位置的第1倾斜面、和从顶点朝向与牵引解除位置相反侧的第2倾 斜面,第1倾斜面比第2倾斜面倾斜角度小。在该牵引调节机构中,如果使牵引调节杆从牵引解除位置朝向最 大牵引位置转动,则凸轮机构通过凸轮面的作用将牵引调节杆的转动 变换为巻线筒轴的轴向的移动。此时,在凸轮机构中,由于在越过限 制突起的顶点之前使用倾斜角度比第2倾斜面小、倾斜较平緩的第1 倾斜面,所以相对于牵引调节杆的转动量,巻线筒轴的移动量变少。 因此,牵引力的变化变少,容易进行越过限制突起之前的转动操作。 另一方面,在通过限制突起而朝向牵引解除位置的情况下,在前进到 限制突起的顶点之前通过第2倾斜面。该第2倾斜面由于倾斜角度比 第1倾斜面大,所以相对于转动量,巻线筒的移动量变多。因此,牵 引力的变化变多,转动操作变得不易进行,牵引调节杆不易回到牵引 解除位置。这里,在夹着限制突起的顶点的第1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 上,使牵引解除位置侧的第1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比第2倾斜面的倾斜 角度小。因此,在使牵引调节杆从最大牵引解除位置侧转动到转动限 制部时,在越过限制突起的近侧牵引力增加,向牵引解除位置的转动 操作在其中途变得不易进行。此外,在从牵引解除位置朝向转动限制 部的转动操作中,由于第1倾斜面的倾斜较平緩,所以牵引力的变化 变少,容易进行转动操作。有关技术方案2的两轴承线轴的牵引调节机构在技术方案1所述 的机构中,在限制突起中,顶点的巻线筒轴方向的第1高度比对应于 最大牵引位置的第2位置的第2高度的一半小,在此情况下,由于顶点位于作为巻线筒轴的最大移动量的一半以下的移动量的位置上,所 以在限制时能够使较小的牵引力作用在巻线筒上。有关技术方案3的两轴承线轴的牵引调节机构在技术方案1或2 所述的机构中,凸轮面包括形成在第1位置、实质上正交于巻线筒轴 而配置的第1平坦面、形成在第2位置、与第1平坦面平行地配置、 比第1平坦面向轴向突出的第2平坦面、和将第1平坦面与第2平坦 面连接的第3倾斜面;限制突起突出形成在第1平坦面与第3倾斜面 之间。在此情况下,由于在第3倾斜面与对应于牵引解除位置的第1平坦面之间形成有限制突起,所以能够在牵引解除位置的近侧可靠地 限制牵引调节杆的转动。有关技术方案4的两轴承线轴的牵引调节机构在技术方案1 ~ 4中 任一项所述的机构中,第1倾斜面是直线状的倾斜面;第2倾斜面是 以圆弧状弯曲的倾斜面,在顶点处与第2倾斜面相接的切线的倾斜角 度比第l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在此情况下,在牵引调节杆向牵引解 除位置侧的转动时会骑到以圆弧状弯曲的第2倾斜面上,所以操作力 逐渐上升,能够可靠地认识到接近牵引解除位置的情况。有关技术方案5的两轴承线轴的牵引调节机构在技术方案1 ~ 4中 任一项所述的机构中,牵引调节杆相对于巻线筒配置在与牵引机构相 同侧;凸轮机构具有凸轮部件,具有凸轮面,沿巻线筒轴方向移动 自如且不能旋转地安装在线轴主体上;调节捏手,在巻线筒轴方向外 侧接触在凸轮部件上而配置,柠合在巻线筒轴上;凸轮承接部,可与 凸轮面接触地设在牵引调节杆上,通过牵引调节杆的第l方向的转动 使凸轮部件向离开牵引调节杆的第1轴向移动;施力部,通过牵引调 节杆的第2方向的转动,经由调节捏手,使凸轮部件向与第l轴向相 反的第2轴向移动;转动限制部如果凸轮承接部转动到牵引解除位置 的近侧,则临时限制牵引调节杆的转动。在此情况下,在牵引调节杆处于与牵引机构相同侧的容易实现小 型化的两轴承线轴中,由于在转动的牵引调节杆上设置凸轮承接部、 在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轴承线轴的牵引调节机构,用来调节将两轴承线轴的卷线筒的线抽出方向的旋转沿卷线筒轴方向移动并制动的牵引机构的牵引力,其特征在于, 具备: 牵引调节杆,绕上述卷线筒轴在牵引解除位置与最大牵引位置之间转动,通过转动能够调节上述牵 引机构的上述牵引力; 凸轮机构,具有凸轮面,所述凸轮面卷线筒轴方向的高度变化,以将上述牵引调节杆的上述牵引解除位置与上述最大牵引位置之间的转动变换为上述牵引机构的向上述卷线筒轴方向的移动; 转动限制部,设在上述凸轮面上,具有如果 在上述牵引调节杆朝向上述牵引解除位置转动时转动到上述牵引解除位置的近侧、则限制上述牵引调节杆的转动的限制突起; 上述限制突起具有顶点、从上述顶点朝向对应于上述牵引解除位置的第1位置的第1倾斜面、和从上述顶点朝向与上述牵引解除位置相反侧 的第2倾斜面,上述第1倾斜面比上述第2倾斜面倾斜角度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田刚武智邦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