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帕金森病患智能助行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814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助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助行架,所述智能助行架包括助行架本体和设于助行架本体上的动态监测单元、控制单元和感官刺激单元,所述动态监测单元包括GPS定位器和感应握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GPS定位器、感应握柄和感官刺激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智能助行架用于监测患者实时心率;通过语音播报器和激光发射器给出听觉刺激、视觉刺激提示患者迈步,辅助患者运动锻炼;通过GPS实时定位,告知家属病患的运动位置。位置。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帕金森病患智能助行架


[0001]本技术涉及助行器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助行架。

技术介绍

[0002]帕金森病是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据文献报道全球患病率超过600万人,临床标志特征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强直以及姿势和步态的变化。步态冻结为帕金森患者运动障碍的一大表现,被定义为“短暂的、偶发的”,被认为是导致跌倒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帕金森患者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引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出现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辅具的使用。
[0003]现有手术治疗有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脑深部电刺激术因其为微创故被作为手术治疗的首选,但不能根治疾病,在术后还需服药,且对于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无效;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且长期服用药物会导致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现阶段常用的康复辅具多为推行式助行器,推行式助行器并没有为病患提供外部行走刺激提示的功能,这导致推行式助行器对于帕金森病患而言只是稳定身体平衡和姿态不稳时的支撑,并没有真正地帮助该病患群体缓解自身步态的冻结情况,对帕金森病患康复训练中起到的帮助作用较小。还有一类助行器装有激光发射器,可以辅助解决帕金森患者的步态冻结,但无法根据帕金森病患的身体状体给出运动提示,所以帕金森病患使用此类助行架无法获得很好的日常行走锻炼效果,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有限。除此以外,现阶段康复辅具忽略运动过程中的听觉刺激、视觉刺激、心率及患者家属对患者运动位置情况知晓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助行架,监测实时路况,提前告知患者存在障碍物进行规避;监测患者实时心率,根据患者身体状态给出运动提示;通过语音播报器和激光发射器给出听觉刺激、视觉刺激提示患者迈步,辅助患者运动锻炼;通过GPS实时定位,告知家属病患的运动位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智能助行架,所述智能助行架包括:
[0007]动态监测单元包括GPS定位器和感应握柄;
[0008]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GPS定位器、感应握柄和感官刺激单元信号连接;
[0009]所述感官刺激单元,包括语音播报器和激光发射器,所述语音播报器用于播报语音,所述激光发射器用于向地面投射激光射线。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助行架的硬件框架,具有基本助行功能且所述硬件框架能扩展未来功能。例如可通过后期加载软件,基于动态监测单元,GPS定位器,摄像头收集的数据,提供更多的智能辅助功能,
所述智能辅助功能如监测路面障碍物,提前告知患者运动规避,通过实时心率监测,根据心率状态给出患者休息还是运动的提示;通过语音播报和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射线,给患者提供听觉和视觉刺激,解决帕金森患者行走中产生的步态冻结现象,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质量;同时还能通过助行器上携带的GPS定位器,向病患家属报告,使病患家属能够方便了解病患的具体地理位置。
附图说明
[0011]图1: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助行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助行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第一定位组件限位器的运动轨迹。
[0013]图3:助行器制动后折叠椅和折叠扶手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元件标号说明
[0015]1.助行架本体;11.竖向支架;111.第一竖向支架;112.第二竖向支架;113.第三竖向支架;114.第四竖向支架;115.第五竖向支架;116.第六竖向支架;12.支撑平台;121.缺口;13.横向支架;131.第一横向支架;132.第二横向支架;133.第三横向支架;2.动态监测单元;21.GPS定位器;22.感应握柄;3.控制单元;31.控制器;4.感官刺激单元;41.语音播报器;42.激光发射器;5.运动单元;6.图像采集器;7.制动单元;71.刹车握柄;72.滑轮固定装置;8.座椅单元;81.折叠座椅;82.折叠扶手;821.头部扶手构件;822.第二扶手构件;823.尾部扶手构件;824.第一扶手构件定位元件;825.第一锚固点;826.第二扶手构件定位元件;827.第一定位组件限位器;83.扶手固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17]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18]如图1

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助行架,所述智能助行架包括助行架本体1和设于助行架本体1上的动态监测单元2、控制单元3和感官刺激单元4,所述动态监测单元2包括GPS定位器21和感应握柄22;所述控制单元3包括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与所述GPS定位器21、感应握柄22和感官刺激单元4信号连接;所述感官刺激单元4包括语音播报器41和激光发射器42,所述语音播报器41用于发出语音提示,所述激光发射器42用于向地面投射激光射线。
[0019]进一步地,所述助行架本体1包括竖向支架11、横向支架13和支撑平台12,所述竖向支架11设有多个,多个竖向支架11设于支撑平台12底部以架设支撑平台12;所述横向支
架13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竖向支架11。所述横向支架13与所述支撑平台12平行或不平行。所述横向支架13设有一个或多个。
[0020]优选地,所述竖向支架11包括依次相邻的为第一竖向支架111、第二竖向支架112、第三竖向支架113和第四竖向支架114,各竖向支架11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支撑平台12。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支架11还包括相邻的第五竖向支架115和第六竖向支架116;第五竖向支架115和第六竖向支架116即为座椅单元固定用竖向支架。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支架13设有至少3个,例如3个、4个、5个、6个或更多个。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支架13设有3个,分别设于两竖向支架11之间。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竖向支架113和第四竖向支架114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助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助行架包括助行架本体(1)和设于助行架本体(1)上的动态监测单元(2)、控制单元(3)和感官刺激单元(4);所述动态监测单元(2)包括GPS定位器(21)和感应握柄(22);所述控制单元(3)包括控制器(31),所述感官刺激单元(4)包括语音播报器(41)和激光发射器(42),所述GPS定位器(21)、感应握柄(22)、语音播报器(41)和激光发射器(42)均与所述控制器(31)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助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行架本体(1)包括竖向支架(11)、横向支架(13)和支撑平台(12),所述竖向支架(11)设有多个,多个竖向支架(11)设于支撑平台(12)底部以架设支撑平台(12);所述横向支架(13)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竖向支架(11);和/或,所述横向支架(13)设有一个或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助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架(11)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竖向支架(111)、第二竖向支架(112)、第三竖向支架(113)、第四竖向支架(114),各竖向支架(11)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支撑平台(12);和/或,所述横向支架(13)设有3个,分别为第一横向支架(131)、第二横向支架(132);第三横向支架(133),所述第一横向支架(131)设于第三竖向支架(113)和第四竖向支架(114)之间,所述第二横向支架(132)设于第二竖向支架(112)和第三竖向支架(113)之间,所述第三横向支架(133)设于第一竖向支架(111)和第四竖向支架(11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助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器(42)设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131)上;和/或,所述智能助行架还包括座椅单元(8),所述座椅单元(8)包括折叠座椅(81),所述折叠座椅(81)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13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竖向支架(11)还包括设于支撑平台(12)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131)之间的座椅单元固定用竖向支架,所述座椅单元(8)与所述座椅单元固定用竖向支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武黄承兰杨云霄侯俞彤任富超于文强李娅赵文宽张子砚鲁德志戴尅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