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916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腔静脉滤器。该下腔静脉滤器包括滤器本体(3)和回收钩(1),所述回收钩设置在滤器本体的近端;所述下腔静脉滤器还包括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接近回收钩的部位处;所述支撑结构,其具体实现的结构形式为:在下腔静脉滤器上接近回收钩的部位处设置有数根支撑杆(2),所述数根支撑杆呈散射状态布置,从而构成所述支撑结构;所述回收钩具有数个钩端。本技术的下腔静脉滤器能够有效避免回收钩贴靠在血管(4)内壁上,有利于滤器回收器械捕获套取回收钩,进而方便地将下腔静脉滤器取出血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下腔静脉滤器


技术介绍

1、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及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肺动脉栓塞常常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所引起,放置下腔静脉滤器为其重要预防措施。在血管中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实则为临时措施,该下腔静脉滤器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出血管。

2、现有的下腔静脉滤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滤器本体和回收钩,回收钩设置在滤器本体的近端处。当需要将下腔静脉滤器从血管中取出时,采用专用的滤器回收器械伸入到血管中套取下腔静脉滤器上设置的回收钩,然后通过拽动回收钩来拖动整个下腔静脉滤器,从而实现将下腔静脉滤器取出血管(中间过程复杂,不再赘述)。

3、目前的问题在于,下腔静脉滤器在血管内容易发生倾斜,从而导致下腔静脉滤器近端处的回收钩容易贴靠在血管内壁上,甚至会出现内皮爬覆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会造成“在回收取出下腔静脉滤器的过程中,回收钩难以被捕获套取”的不利情况,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甚至滤器取出失败,因此可使患者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腔静脉滤器,该下腔静脉滤器能够有效避免回收钩贴靠在血管内壁上,有利于滤器回收器械捕获套取回收钩,进而方便地将下腔静脉滤器取出血管。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下腔静脉滤器,包括滤器本体和回收钩,所述回收钩设置在滤器本体的近端;所述下腔静脉滤器还包括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接近回收钩的部位处。

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其具体实现的结构形式为:在下腔静脉滤器上接近回收钩的部位处设置有数根支撑杆,所述数根支撑杆呈散射状态布置,从而构成所述支撑结构。

5、进一步地,下腔静脉滤器上设置支撑杆的数量为6根,相邻两根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60°。

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支撑端为圆弧构型。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回收钩与滤器本体连接的部位处。

8、进一步地,所述回收钩具有数个钩端。

9、进一步地,所述回收钩具有3个钩端。

10、本技术的下腔静脉滤器相对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11、1)下腔静脉滤器的接近回收钩的部位处设置有支撑结构,基于支撑结构的支撑作用,从而可以避免回收钩贴靠在血管内壁上,有利于滤器回收器械捕获套取回收钩,进而方便地将下腔静脉滤器取出血管;

12、2)回收钩设置有数个钩端,从而使得回收钩更易于被捕获套取,同样有利于滤器回收器械捕获套取回收钩,进而方便地将下腔静脉滤器取出血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腔静脉滤器,包括滤器本体(3)和回收钩(1),所述回收钩(1)设置在滤器本体(3)的近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其具体实现的结构形式为:在下腔静脉滤器上接近回收钩(1)的部位处设置有数根支撑杆(2),所述数根支撑杆(2)呈散射状态布置,从而构成所述支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下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下腔静脉滤器上设置支撑杆(2)的数量为6根,相邻两根支撑杆(2)之间的夹角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下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支撑端为圆弧构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回收钩(1)与滤器本体(3)连接的部位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钩(1)具有数个钩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下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钩(1)具有3个钩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腔静脉滤器,包括滤器本体(3)和回收钩(1),所述回收钩(1)设置在滤器本体(3)的近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其具体实现的结构形式为:在下腔静脉滤器上接近回收钩(1)的部位处设置有数根支撑杆(2),所述数根支撑杆(2)呈散射状态布置,从而构成所述支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下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下腔静脉滤器上设置支撑杆(2)的数量为6根,相邻两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群秦金保彭智猷陆信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