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926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改进的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其包括具有侧外板的前支柱部分以及具有前围盖板和前围侧内构件的前围总成,其中所述前围盖板的外部的侧面形状形成为对应于所述侧外板的车厢一侧的侧面形状,并且在所述侧外板的前侧的前分离线之前形成所述前围侧内构件的后侧的前方分离线,以在所述前围侧内构件的后侧的前方分离线与所述侧外板的前侧的前分离线之间形成特定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围总成板(cowl complete panel)的后安 装结构(post-moimting structure),其具有改进的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 由度,特别涉及一种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其中可以自由设计前 支柱部分而不改变现有工厂设备的布局,从而可以提高前支柱部分的 设计自由度。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的车身采用由各种面板和框架适当组合构造而 成的盒形形状,且由这种框架和本体一体形成的组合而制造的车身被 称为独壳式结构。根据车辆制造商的生产线的布局来确定这种独壳式结构的 装配顺序。首先装配前部、中部、后部和仪表板部分,然后装配侧面 结构部分。最后,安装前围部分(cowlpart)。前围部分抑制在车辆驾驶过程中出现的振动,特别是抑制 在车身急转弯时出现的车体扭曲,吸收在车辆碰撞时出现的撞击能量, 并-防止撞击能量使发动机舱内的各种部件进入车厢。图1是显示传统的前围总成的安装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 显示图1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和2所示,根据传统的前围总成的安装结构,构成 前支柱部分的侧外板12的前分离线A (或A')相对于前支柱部分正 交形成。即前分离线A (或A,)沿着前围盖板22形成。相应地,在后安装(post-mounting)前围总成20的情况下, 在前围总成20与侧外板12之间不出现干涉,因此从上方载入前围总 成时没有问题。这种结构现在已经被用于多数车辆制造设备中,且通 常工厂的布局设置为适应这种结构。但是,如上所述的传统安装结构的问题是其严重限制了前 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前围盖板22前方的空 间有限,因此前围总成和侧外板之间会从向下方向出现干涉,因此不 能后安装前围总成。相应地,在如上所述设计侧外板的情况下,要求先安装前 围总成。但为了先安装前围总成,要以很高的成本改变工厂设备的整 个布局,因此实际上不能像如上所述的改变侧外板的设计。总之,现有的前围总成的后安装结构具有将构成前支柱部 分的侧外板的设计限制在特定范围内的问题。公开于该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 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 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 构,其中可以自由设计前支柱部分而不改变现有工厂设备的布局,从 而可以提高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具有改进的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 由度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可以包括具有侧外板的前支柱部分以 及具有前围盖板和前围侧内构件的前围总成,其中前围盖板的外部的 侧面形状形成为对应于侧外板的车厢一侧的侧面形状,从而在向上方 向和向下方向上,前围盖板的外部的侧面形状与侧外板的车厢一侧的 侧面形状在不妨碍前围总成的后安装的范围内不发生干涉,并且/或者 在侧外板的前侧的前分离线之前形成前围侧内构件的后侧的前方分离 线,以在前围侧内构件的后侧的前方分离线与侧外板的前侧的前分离 线之间形成特定空间,从而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前围侧内构件 与侧外板的前部形状在不妨碍前围总成的后安装的范围内不发生干涉,从而可以后安装前围总成,而无需考虑前支柱部分的前分离线。侧外板的前分离线可以形成为突出到侧外板和前围盖板的 连接部分的前方。前支柱部分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侧外板内部的侧外加强 件,且前围总成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前围盖板的下侧上的前围内部下板, 以配合侧外加强件,其中在侧外加强件与前围内部下板之间形成的配 合表面部分位于侧外板的车厢一侧的内分离线以内,其中前围侧内构 件的后部连接到前围盖板和前围内部下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后安装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配置 为对应于侧外板与前围侧内构件之间形成的空间并设置在该空间中的 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进一步包括前 围侧面上部外支架,因此可以提高车辆的NVH (噪声、振动和车身跳 动)性能,且可以增强各板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 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 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前围总成的传统安装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显示图1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前支柱部分的示例性侧外板^图4是显示采用了图3的侧外板的前围总成的平面图。图5是显示图4的前围总成的立体图。图6所示立体图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置于在前围侧内构件 的后侧的分离线和侧外板的前侧的分离线之间形成的特定空间中的前 围侧面上部外支架。图7所示平面图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有示例性前围侧面 上部外支架的结构。图8所示平面图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有前围总成、侧外6板、以及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的示例性结构。图9是显示图8的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2: 侦lj夕卜板(side outer panel) 20:前围总成22:前围盖板 112:侧外板 114:侧外加强件 116:配合表面部分 120:前围总成 122:前围盖板124: 前围侧内构件(cowl side inner member )126: 前围内部下板(cowl inner lower panel)128: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cowl side upper outer bracket)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将详细引用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其实例显示于附图 中且说明于下文。虽然本专利技术将结合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 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 相反地,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可被包 括于如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祌和范围内的选择形式、修 改形式、等价形式以及其它实施方式。此外,将省略公知的功能或结 构或重复的描述。图3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成前支 柱部分的侧外板的侧视图。图4是显示采用了图3的侧外板的前围总 成的平面图,图5是显示图4的前围总成的立体图。如图3至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 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包括具有侧外板112的前支柱部分、以及具有 前围盖板122和前围侧内构件124的前围总成120。这里,侧外板112的前分离线E可以形成为突出到侧外板 112与前围盖板122的连接部分的前方。例如,侧外板112的分离线B可以形成为到达分离线E,如从图3和4中所示的侧面所见。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前围盖板122的外部的侧面形状 可以形成为对应于侧外板112的车厢一侧的侧面形状,从而在向上方 向和向下方向上,前围盖板122的外部的侧面形状与侧外板112的车 厢一侧的侧面形状在不妨碍前围总成120的后安装的范围内不发生干 涉。特别地,前围盖板122的外部的分离线C可以形成为对应于侧外 板112的车厢一侧的侧面形状。在如上所述构造前围盖板122的情况下,即使在安装前支 柱部分等之后再载入前围总成120,前围总成120的外部的形状与前支 柱部分的车厢一侧的形状也不发生干涉,因此前支柱部分的车厢一侧 的形状不会妨碍前围总成120的后安装。此外,如图5所示,前支柱部分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侧 外板112内部的侧外加强件114,且前围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其具有改进的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包括: 具有侧外板的前支柱部分,以及具有前围盖板和前围侧内构件的前围总成; 其中所述前围盖板的外部的侧面形状形成为对应于所述侧外板的车厢一侧的侧面形状,从而在向上方 向和向下方向上,所述前围盖板的外部的侧面形状与所述侧外板的车厢一侧的侧面形状在不妨碍所述前围总成的后安装的范围内不发生干涉;并且 在所述侧外板的前侧的前分离线之前形成所述前围侧内构件的后侧的前方分离线,以在所述前围侧内构件的后侧的前方 分离线与所述侧外板的前侧的前分离线之间形成特定空间,从而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所述前围侧内构件与所述侧外板的前部形状在不妨碍所述前围总成的后安装的范围内不发生干涉,从而能够进行所述前围总成的后安装,而无需考虑所述前支柱部分的前分离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徒会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