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2912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属于合金尾气发动机领域,解决现有中冷系统缺少有效的放水结构而导致使用不便的问题。它包括中冷器,所述的中冷器上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出气管、进水管、出水管和第一放水管,所述的中冷器内设有不锈钢材质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两端贯穿中冷器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连通,且在靠近所述出气管一端的中冷器上还连通有第二放水管,所述第一放水管连通在中冷器的中部下侧,所述进气管、出气管、第一放水管、第二放水管与中冷器的连接处均设有石墨复合板材质的密封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有效降低硫腐蚀对中冷器造成的恶劣影响,路管线布置合理,保证了中冷器散热效果。保证了中冷器散热效果。保证了中冷器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合金尾气发动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合金尾气发动机的现场应用越来越多。合金尾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氮气。合金尾气含饱和性水、粉尘、硫化物,易堵塞中冷器、使中冷器散热片受到硫化物的腐蚀而降低散热效率,严重者甚至会失去散热效果,造成燃气进气系统阻力较大,发动机运行功率偏低、不稳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运行。合金尾气的特点使得其利用程度比一般气体要复杂得多。中冷器系统是合金尾气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空气和燃气混合燃烧、发动机性能等诸多问题。
[0003]现有的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存在着如下的缺点或不足:

合金尾气容易泄露引起火灾或使人中毒,中冷器密封效果差;

合金尾气含水较多,出气端和进气端需要经常放水,缺少有效的放水结构;

中冷器散热材料为铜质,易受硫腐蚀,失去散热能力,造成发动机温度太高,寿命缩短;

由于合金尾气发动机进气结构的特殊性,造成结构复杂,不利于整机的布置或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有效降低硫腐蚀对中冷器造成的恶劣影响,路管线布置合理,保证了中冷器散热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包括中冷器,所述的中冷器上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出气管、进水管、出水管和第一放水管,所述的中冷器安装在发动机上侧中央的位置,所述的中冷器内设有不锈钢材质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两端贯穿中冷器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连通,且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位于中冷器的同一侧,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连通在中冷器的两端,且在靠近所述出气管一端的中冷器上还连通有第二放水管,所述第一放水管连通在中冷器的中部下侧,所述进气管、出气管、第一放水管、第二放水管与中冷器的连接处均设有石墨复合板材质的密封垫。
[000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中冷器的顶部连通有放气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放气管与中冷器的连接处设有石墨复合板材质的密封垫。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放气管、第一放水管和第二放水管均延伸至发动机的下侧。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管、出气管均通过锥形管与中冷器连接,且所述锥形管的最大一端与中冷器连通,最小一端与进气管或出气管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锥形管与进气管、出气管、中冷器之间均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的密封垫位于法兰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中冷器的底部还设有与发动机连接的安装座。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一侧还设有与发动机连接的辅助支架,所述的辅助支架与进气管、出水管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气管上设有波纹管。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专利技术的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其进气管、出气管、第一放水管、第二放水管与中冷器的连接处均采用石墨复合板材质的密封圈来密封,高温下可长期使用,提高中冷器的密封效果,降低可燃气体泄露的风险。
[0017]2、本专利技术的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通过在靠近出气管一端的中冷器上设置第二放水管,便于排空中冷器里面的游离水,防止游离水堵塞出气腔,保持可燃气体流量平稳,同时第二放水管配合第一放水管多处放水,任何一个放水管堵塞,都还可以实现排水。
[0018]3、本专利技术的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其中冷器及散热管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可有效降低硫腐蚀对中冷器造成的恶劣影响。
[0019]4、本专利技术的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其中冷器布置在发动机上侧中央,不占用额外空间,布局合理、结构紧凑,适用于V型16缸大功率合金尾气发动机进气系统;且中冷器上侧设置放气管,便于排空中冷器里面的空气,下侧设置第一放水管,便于机组停机时排空冷却水,防止产生气阻影响冷却效果;放气管和放水管均延伸到发动机下侧,方便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

出气管、2

中冷器、3

放气管、4

进气管、5

出水管;6

第二放水管、7

第一放水管、8

进水管、9

散热管、10

锥形管、11

安装座、12

辅助支架、13

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3]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包括中冷器2,中冷器2为不锈钢材质,在中冷器2上分别连接有进气管4、出气管1、进水管8、出水管5和第一放水管7,其中,中冷器2安装在发动机上侧中央的位置,不占用额外空间,布局合理、结构紧凑,适用于V型16缸大功率合金尾气发动机进气系统,中冷器2内设有不锈钢材质的散热管9,其中冷器及散热管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可有效降低硫腐蚀对中冷器造成的恶劣影响,散热管9的两端贯穿中冷器2分别与进水管8、出水管5连通,散热管9与中冷器2的连接处通过焊接密封,且进水管8和出水管5位于中冷器2的同一侧,使得水路保持顺畅,进气管4和出气管1分别连通在中冷器2的两端,且在靠近出气管1一端的中冷器2上还连通有第二放水管6,便于排空中冷器里面的游离水,防止游离水堵塞出气腔,保持可燃气体流量平稳,同时第二放水管配合第一放水管多处放水,任何一个放水管堵塞,都还可以实现排水,第一放水管7连通在中冷器2的中部下侧,便于机组停机时排空冷却水,防止产生气阻影响冷却效果,进气管4、出气管1、第一放水管7、第二放水管6与中冷器2的连接处均设有石墨复合板材质的密封垫,其进气管4、出气管1、第一放水管7、第二放水管6与中冷器2的连接处均采用石墨复合板材质的
密封圈来密封,高温下可长期使用,提高中冷器的密封效果,降低可燃气体泄露的风险。
[0024]本专利技术的中冷器系统,在使用时,冷却水经由水泵泵入进水管8并流入散热管9中,增压后的可燃气体进入中冷器2内,穿过不锈钢的散热管9之间的缝隙,与散热管9内的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达到冷却增压后可燃气体的目的。
[0025]优选的,在中冷器2的顶部连通有放气管3,便于排空中冷器里面的空气。
[0026]优选的,在放气管3与中冷器2的连接处设有石墨复合板材质的密封垫,提高密封效果,降低可燃气体泄露的风险。
[0027]优选的,放气管3、第一放水管7和第二放水管6均延伸至发动机的下侧,方便人员操作。
[0028]优选的,进气管4、出气管1均通过锥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包括中冷器(2),所述的中冷器(2)上分别连接有进气管(4)、出气管(1)、进水管(8)、出水管(5)和第一放水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冷器(2)安装在发动机上侧中央的位置,所述的中冷器(2)内设有不锈钢材质的散热管(9),所述散热管(9)的两端贯穿中冷器(2)分别与进水管(8)、出水管(5)连通,且所述的进水管(8)和出水管(5)位于中冷器(2)的同一侧,所述的进气管(4)和出气管(1)分别连通在中冷器(2)的两端,且在靠近所述出气管(1)一端的中冷器(2)上还连通有第二放水管(6),所述第一放水管(7)连通在中冷器(2)的中部下侧,所述进气管(4)、出气管(1)、第一放水管(7)、第二放水管(6)与中冷器(2)的连接处均设有石墨复合板材质的密封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2)的顶部连通有放气管(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金尾气发动机中冷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管(3)与中冷器(2)的连接处设有石墨复合板材质的密封垫。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金尾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增刚曾志龙苏展望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船电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