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储液器旁通支路的制冷剂流体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77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6
一种制冷剂流体回路(2)包括主支路(20),该主支路包括储液器(4)、压缩设备(3)和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31),制冷剂流体回路(2)包括第一支路(21)和第二支路,并且第一支路(2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热交换器(32),第二支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热交换器(33),制冷剂流体回路(2)包括起始于第二支路(22)处的旁通支路(25),制冷剂流体回路(2)包括控制构件(8),该控制构件被构造为控制第二支路(22)的制冷剂流体到储液器(4)和/或到旁通支路(25)的流动。液器(4)和/或到旁通支路(25)的流动。液器(4)和/或到旁通支路(25)的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括储液器旁通支路的制冷剂流体回路
[0001]本专利技术的领域是用于加热或冷却车辆的空间或部件、尤其是该车辆的乘客舱或动力传动系统的部件的热处理系统的领域。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在这种热处理系统中的制冷剂流体回路。
[0002]机动车辆目前配备有制冷剂流体回路和传热流体回路,该制冷剂流体回路和该传热流体回路两者用于促进车辆的各个区域或各个部件的热处理。尤其已知这种制冷剂流体回路用于对送入配备有这种回路的车辆的乘客舱中的空气流进行热处理。
[0003]在该回路的另一应用中,已知传热流体回路用于冷却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的部件,比如蓄电设备,蓄电设备用于向能够使车辆移动的电机供应能量。制冷剂流体回路通过经由两种流体之间的至少一个热交换来对传热流体回路进行热作用而间接促进这种冷却。因此,当在驱动阶段使用热处理系统时,热处理系统供应能够冷却蓄电设备的能量。为了冷却传热流体,制冷剂流体回路尤其包括压缩设备和储液器,压缩设备用于压缩处于气体状态的制冷剂流体,储液器可以保持处于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体,使得处于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体不循环通过压缩设备而损坏该压缩设备。
[0004]当蓄电设备需要非常快速地再充电时,对传热流体进行冷却使得传热流体能够冷却蓄电设备的需求可能急剧增加。出于该原因,热处理系统可以包括两个热交换器,以便通过制冷剂流体来提高传热流体的冷却能力,热交换器中的一个连接到储液器,另一热交换器绕过储液器,以便维持制冷剂流体回路内的循环充注。
[0005]为了限制生产成本,仍然可能被局限于单个热交换器,该单个热交换器旨在用于执行蓄电设备的冷却并且确保两个流体回路之间的热交换。在这种构型中,并且根据制冷剂流体回路的操作模式,在这种热交换器的输出处的制冷剂流体不能完全被引导到储液器并且也不能完全绕过储液器,以便在保持制冷剂流体回路的部件的使用寿命的同时维持循环充注。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提出一种用于热处理系统的制冷剂流体回路使得可以克服该缺点,该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主支路,该主支路起始于第一汇聚点处并终止于第一分支点处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储液器、压缩设备和至少第一热交换器,制冷剂流体回路至少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两者起始于第一分支点处并终止于第一汇聚点处,第一支路至少包括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支路至少包括第三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旁通支路,该旁通支路起始于位于第二支路上、在第三热交换器的下游的第二分支点处,并且终止于位于主支路上、在储液器的下游和压缩设备的上游的第二汇聚点处。
[0007]借助于这种回路,根据制冷剂流体回路的操作模式,制冷剂流体在第三热交换器内进行热处理之后可以被引导至储液器或绕过储液器。这种布置使得可以保持制冷剂流体内的循环充注,同时延长回路的部件的正常操作,更特别地延长压缩设备的操作。
[0008]压缩设备负责循环回路内的制冷剂流体,尤其是通过在高压下压缩处于气态状态的制冷剂流体,这也具有增加其温度的效果。
[0009]设置在制冷剂流体回路中的热交换器中的每一个参与至少涉及制冷剂流体的热交换。根据回路的操作模式,所述制冷剂流体因此可以通过这些热交换释放或吸收热能。
[0010]储液器相对于制冷剂流体的循环方向设置在压缩设备的上游。例如,储液器可以呈罐的形式,该罐具有在所述制冷剂流体在制冷剂流体回路中循环之后保持仍呈液态形式的制冷剂流体的任何部分的功能。因此,储液器使得可以避免其中呈液态形式的制冷剂流体循环到远至压缩设备的情况,因为压缩设备不能作用于呈液态形式的制冷剂流体。
[0011]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各自包括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设置在第一支路上的第二热交换器参与导致车辆的冷却的热交换。设置在第二支路上的第三热交换器本身间接参与车辆的在其操作期间易于释放热量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例如车辆的电机的蓄电设备)的热处理。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控制构件,该控制构件被构造为管理制冷剂流体从第二支路到储液器和/或到旁通支路的循环。控制构件使得可以确定在第二支路中循环的被引导至储液器或绕过储液器的制冷剂流体的分配。因此,这种控制构件是可参数化的,以便改变所述制冷剂流体分配,并且根据制冷剂流体回路的操作模式来这样做。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控制构件设置在第二支路上、在第三热交换器的下游。有利的是,控制构件基本上设置在制冷剂流体回路的那个区域中,在该区域中,在第二支路中循环的制冷剂流体循环到储液器和/或在旁通支路内循环。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制冷剂流体回路被构造为将在第一支路中循环的全部制冷剂流体循环至储液器。根据车辆的乘客舱的冷却需求,第二热交换器的输出处的液体形式的制冷剂流体的比例可能很大。有利的是,在第一支路中循环的制冷剂流体因此系统地穿过储液器,使得液体形式的制冷剂流体可以存储和保持在储液器中。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第一热交换器被构造为在主支路中循环的制冷剂流体与到车辆的乘客舱的外部空气流之间执行热交换。为了设置在外部空气流的路径中,第一热交换器可以例如布置在车辆的前端处。根据制冷剂流体回路的操作模式,第一热交换器使得可以藉由外部空气流来冷却制冷剂流体。根据另一操作模式,第一热交换器也可以允许通过制冷剂流体冷却外部空气流。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第二热交换器被构造为在第一支路中循环的制冷剂流体与旨在被送入车辆的乘客舱中的内部空气流之间执行热交换。因此,是内部空气流通过被在第一支路中循环并且更特别地循环通过第二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体预先冷却而直接冷却车辆的乘客舱。出于该原因,第二热交换器可以例如集成在通风、加热和/或空调设施内,这确保内部空气流以循环方式循环,以便根据其操作模式冷却或加热乘客舱。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第三热交换器被构造为在第二支路中循环的制冷剂流体与传热液体回路之间执行热交换。是传热液体将直接冷却以上提及的蓄电设备。通过冷却蓄电设备,传热液体将回收热能。然后,在第三热交换器内发生的制冷剂流体与传热液体之间的热交换期间,该热能被在第二支路中循环的制冷剂流体回收。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的上游的膨胀构件。膨胀构件使得可以使制冷剂流体在制冷剂流体穿过热交换器之前膨胀。制冷剂流体的膨胀使得可以降低其压力和其温度,以便允许吸收热能。根据制冷剂流体回路的操作模式,膨胀构件具有使制冷剂流体循环而不必使制冷剂流体膨胀的特定特征。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的上游的膨胀元件。膨胀元件使得可以降低制冷剂流体的压力和温度,以经由第二热交换器冷却内部空
气流。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设置在第三热交换器的上游的膨胀设备。膨胀设备使得可以降低制冷剂流体的压力和温度,以经由第三热交换器冷却在传热液体回路中循环的传热液体。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制冷剂流体回路可以包括第四热交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热处理系统的制冷剂流体回路(2),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主支路(20),所述主支路起始于第一汇聚点(45)处并终止于第一分支点(41)处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储液器(4)、压缩设备(3)和至少第一热交换器(31),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2)至少包括第一支路(21)和第二支路(22),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两者起始于所述第一分支点(41)处并终止于所述第一汇聚点(45)处,所述第一支路(21)至少包括第二热交换器(32),所述第二支路至少包括第三热交换器(33),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2)包括旁通支路(25),所述旁通支路起始于位于所述第二支路(22)上、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33)的下游的第二分支点(42)处,并且终止于位于所述主支路(20)上、在所述储液器(4)的下游和所述压缩设备(3)的上游的第二汇聚点(46)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流体回路(2),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控制构件(8),所述控制构件被构造为管理所述制冷剂流体从所述第二支路(22)到所述储液器(4)和/或到所述旁通支路(25)的循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剂流体回路(2),其中,所述控制构件(8)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22)上、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33)的下游。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流体回路(2),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被构造为在所述主支路(20)中循环的制冷剂流体与到所述车辆的乘客舱的外部空气流(5)之间执行热交换。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流体回路(2),其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2)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支路(21)中循环的制冷剂流体与旨在被送入所述车辆的乘客舱中的内部空气流(6)之间执行热交换。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流体回路(2),其中,所述第三热交换器(33)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二支路(22)中循环的制冷剂流体与传热液体回路(7)之间执行热交换。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流体回路,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的上游的膨胀构件(37)。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流体回路,所述制冷剂流体回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