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座椅骨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461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排座椅骨架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排座椅骨架包括枢转相连的底座骨架和靠背骨架。其中,靠背骨架包括对称设置于靠背骨架左右两侧的靠背边梁,底座骨架包括对称设置于底座骨架左右两侧的底座边梁,而且在两靠背边梁的底部之间、以及两底座边梁的前端之间均设有加强横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排座椅骨架,通过在两侧的靠背边梁的底部之间设置靠背加强横梁,可有效提升靠背骨架底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在两侧的底座边梁的前端之间设置底座加强横梁,则能有效增强底座骨架前部的结构性能,从而改善前排座椅骨架的整体结构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排座椅骨架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座椅
,特别涉及一种前排座椅骨架。另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前排座椅在驾乘舱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们不仅乘坐利用率高,且结构和功能相对复杂,也是用户感受最直接的汽车零部件。前排座椅的振动情况将直接反馈给用户,因此对座椅振动舒适性的控制是车辆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的重要控制指标。
[0003]现有的座椅骨架结构设计,对关键部位的结构强度考虑不足,不能充分衰减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和行驶系激励传递到车身的振动能量,进而通过车身与座椅之间的安装连接点传递到座椅骨架,进而引起座椅振动,不能满足用户对车辆驾乘舒适性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座椅骨架的结构进行深入的优化和加强,并降低其对振动激励的敏感度,以为用户打造舒适的车辆驾乘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前排座椅骨架,以改善前排座椅骨架的整体结构强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前排座椅骨架,包括枢转相连的底座骨架和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包括对称设置于靠背骨架左右两侧的靠背边梁,所述底座骨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骨架左右两侧的底座边梁,且两所述靠背边梁的底部之间、以及两所述底座边梁的前端之间均设有加强横梁。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横梁为一体冲压成型的钣金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横梁包括设于两所述靠背边梁之间的靠背加强横梁;所述靠背加强横梁包括呈弯折状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端部搭接在对应侧的所述靠背边梁的后侧底部,所述第二板体的端部搭接在对应侧的所述靠背边梁的底端。
[0009]进一步的,沿着趋近所述靠背边梁的方向,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端部的宽度尺寸均渐大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体上成型有向着所述前排座椅的前方凹陷的第一凹坑,且所述第一凹坑的底部成型有加强凸起;和/或,所述第二板体上成型有向着所述前排座椅的上方凹陷的第二凹坑。
[0011]进一步的,所述靠背边梁具有垂直于前排座椅的宽度方向设置的主板体,以及成型于所述主板体边缘部位的加强翻边,且所述主板体的前侧边缘的所述加强翻边上设有呈拱形的加强支架。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主板体的前侧边缘和后侧边缘均呈向着所述前排座椅的前方拱起
的弧形,且所述主板体的宽度由上至下渐大设置;和/或,所述主板体上成型有加强凹槽,且所述加强凹槽的至少部分边缘呈迂回的弯曲状。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横梁包括设于两所述底座边梁之间的底座加强横梁;所述底座加强横梁包括基板、以及成型于所述基板的前侧边部和端部边缘处的翻边,所述基板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对应侧的所述底座边梁上,且所述基板上成型有上凸或下凹的加强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包括位于两所述底座边梁之间的承托部,以及分设于所述承托部两端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与对应侧的所述底座边梁连接,且所述承托部相对于所述搭接部下凹设置;
[0015]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沿所述前侧边部设置的第一凸起,间隔设置于承托部上的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以及成型于搭接部上的第一凹槽。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7]本技术的前排座椅骨架,通过在两侧的靠背边梁的底部之间设置靠背加强横梁,可有效提升靠背骨架底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在两侧的底座边梁的前端之间设置底座加强横梁,则能有效增强底座骨架前部的结构性能,从而改善前排座椅骨架的整体结构强度。
[0018]此外,通过在两侧的靠背边梁的底部之间设置靠背加强横梁,同时靠背加强横梁采用横截面呈弯折状的结构,搭接在靠背边梁的后侧底部和底端,则具有结构性能稳定、不易受激励而振动的特点,从而可有效提升靠背骨架底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0019]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前排座椅上采用本技术所述的前排座椅骨架。本技术的车辆具有上述的前排座椅骨架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技术,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前排座椅骨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靠背骨架在图1中X向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靠背骨架的局部侧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前排座椅骨架的俯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底座骨架的正视图;
[0026]图6为图5所示的底座骨架于前上方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靠背骨架;10、头枕支架;11、顶部框架;12、靠背边梁;120、主板体;121、前侧边缘;122、后侧边缘;123、加强翻边;124、加强支架;125、加强凹槽;1250、后边缘;126、底端;
[0029]2、靠背加强横梁;21、第一板体;210、第一凹坑;211、加强凸起;22、第二板体;220、第二凹坑;
[0030]30、靠背弹簧;31、坐垫弹簧;
[0031]4、底座骨架;40、底座边梁;41、底座加强横梁;410、基板;410a、承托部;410b、搭接部;4101、前侧边部;4102、后侧边部;4103、端部边缘;411、翻边;4121、第一凸起;4122、第二
凸起;4123、第三凸起;4124、第四凸起;4131、第三凹槽;4132、第二凹槽;4133、第一凹槽;414、螺栓;
[0032]5、座椅滑轨;6、座椅转轴;7、安装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申明,若出现“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本技术所描述的前排座椅所在的车辆为例,在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车辆的上下方向(亦称高度方向)、左右方向(亦称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亦称长度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具体在附图中所示的,X方向为车辆的前后方向,其中,箭头指向的一侧为“前”,反之为“后”。Y方向为车辆的左右方向,其中,箭头指向的一侧为“左”,反之为“右”。Z方向为车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排座椅骨架,包括枢转相连的底座骨架(4)和靠背骨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骨架(1)包括对称设置于靠背骨架(1)左右两侧的靠背边梁(12),所述底座骨架(4)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骨架(4)左右两侧的底座边梁(40),且两所述靠背边梁(12)的底部之间、以及两所述底座边梁(40)的前端之间均设有加强横梁;所述靠背边梁(12)具有垂直于前排座椅的宽度方向设置的主板体(120),以及成型于所述主板体(120)边缘部位的加强翻边(123),且所述主板体(120)的前侧边缘(121)的所述加强翻边(123)上设有呈拱形的加强支架(1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横梁为一体冲压成型的钣金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横梁包括设于两所述靠背边梁(12)之间的靠背加强横梁(2);所述靠背加强横梁(2)包括呈弯折状的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所述第一板体(21)的端部搭接在对应侧的所述靠背边梁(12)的后侧底部,所述第二板体(22)的端部搭接在对应侧的所述靠背边梁(12)的底端(12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沿着趋近所述靠背边梁(12)的方向,所述第一板体(21)和所述第二板体(22)的端部的宽度尺寸均渐大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21)上成型有向着所述前排座椅的前方凹陷的第一凹坑(210),且所述第一凹坑(210)的底部成型有加强凸起(211);和/或,所述第二板体(22)上成型有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