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储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446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粉储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储料罐,储料罐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为一圆盖形封头,中段为一圆柱状筒体,下段为一圆锥状料斗;封头上开有一供料口,供料口连接一煤粉供料管;封头的顶部中心设置有一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两侧的封头上分别设置有一排潮阀和一防爆门,布袋除尘器的上部连接一引风机;封头的顶部还连接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有一料位传感器,筒体的内部设置有一监测传感器;料斗的下部出口设置有一旋转阀,料斗的锥体中部圆周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流化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保证煤粉储仓内的煤粉不会出现结团、架桥、鼠洞及挂壁等问题,还具有无粉尘污染和自动监测储料罐内料位高度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粉储存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适合于中小型工业煤粉锅炉系统使用的煤粉储仓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工业锅炉系统中的储煤仓只具有单一的储存功能,并且经常会出现结 团、架桥、鼠洞、挂壁和自燃等问题,进而造成系统输煤不畅或不均匀,严重时可使系统形成 塞煤而引起设备故障,使锅炉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此外传统的储煤仓在料位问题上存在设 计缺陷,不能清楚明了储仓内的余料量,常造成断粉、断料,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中小型工业煤粉锅炉系统使 用的煤粉储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粉储仓,其特征在于它 包括一储料罐,所述储料罐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为一圆盖形封头,中段为一圆柱状筒 体,下段为一圆锥状料斗;所述封头上开有一供料口,所述供料口连接一煤粉供料管;所述封头的顶部中心设置有一布袋除尘器,所述布袋除尘器两侧的所述封头上分别设置有一排潮阀和一防爆门,所述布袋除尘器的上部连接一引风机;所述封头的顶部还连接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所述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有一实时检测所述储料罐内料位的料位传感器,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一自动监控储料罐内的煤粉是否自燃的监测传感器;所述料斗的下部出口设置有一旋转阀,所述料斗的锥体中部圆周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流化组件。 所述流化组件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料斗的锥体圆周上的喷吹环,所述喷吹环具有一个进气口和至少三个径向均匀分布的出气口 ;所述喷吹环下方的所述煤粉储仓上周向设置有与所述出气口位置对应且数量相同的滤清器;所述滤清器包括一呈斜下设置在所述料斗上的钢管,且所述钢管的一端插入所述料斗内;所述钢管内插设有一双头活结管,所述双头活结管通过一钢制管法兰和一钢制法兰盖板与所述钢管固定在一起;所述双头活结管插入所述料斗内的一端连接一过滤布袋,另一端通过所述钢制管法兰和钢制法兰盖板连接一压縮空气进气管;所述压縮空气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吹环上的出气口连接。 所述流化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设置在所述料斗不同高度的锥体圆周上。 所述筒体的下部设置有一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检修的检修孔。 所述储料罐外部覆裹有保温材料。 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在本技术的储料罐 内,煤粉靠重力自行下落,储料罐圆锥状料斗外壁设置的流化组件,可保证储料罐内的煤粉 不会出现结团、架桥、鼠洞及挂壁等问题。2、本技术为全密闭系统,采用布袋除尘器除 尘,因此具有无粉尘污染的优点。3、本技术在储料罐内安装有料位传感器,能自动监测 储料罐内料位的高度,保证在上煤粉过程中不会出现溢出现象,可实现煤粉的连续供应,自的高强度劳动。4、本技术在储料罐内安装有监测传感器, 可监控储料罐内煤粉自燃的状况,并能通过锅炉自动监控系统自动启动灭火装置,进行快 速灭火,以保证消防安全。5、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自动上料和除尘,防火, 防爆,防雨,防结露,安全系数高和适合储存粉状固体等优点,不仅适合在中小型工业煤粉 锅炉系统中使用,也适合在其他粉状固体供料系统中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流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一储料罐1,储料罐1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为一圆 盖形封头2,符合压力容器的封头装置标准;中段为一圆柱状筒体3,是贮存煤粉的主要部 分;下段为一圆锥状料斗4,便于煤粉自动落料。封头2上开有一供料口 (图中未示出),供 料口连接一煤粉供料管5。封头2的顶部中心设置有一布袋除尘器6,布袋除尘器6两侧的 封头2上分别设置有一排潮阀7和一防爆门8,布袋除尘器6的上部连接一引风机9。封头 2的顶部还连接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10。 筒体3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有一实时检测储料罐1内料位的料位传感器11、11', 筒体3的下部还设置有一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检修的检修孔12。 料斗4的下部出口设置有一旋转阀13,料斗4的锥体中部圆周上设置有一组流化 组件14。如图2所示,流化组件14包括一设置在料斗4的锥体圆周上的喷吹环104,喷吹 环104具有一个进气口 (图中未示出)和四个(仅以此为例,并不限于此)径向均匀分布 的出气口 114。喷吹环104下方的料斗4上周向设置有与出气口 114位置对应且数量相同 的滤清器124。 如图3所示,滤清器124包括一呈斜下设置在料斗4上的钢管134,且钢管134的一端插入料斗4内。钢管134内插设有一双头活结管144,双头活结管144通过一钢制管法兰154和一钢制法兰盖板164与钢管134固定在一起。双头活结管144插入料斗4内的一端连接一过滤布袋174,另一端通过钢制管法兰154和钢制法兰盖板164连接压縮空气进气管(图中未示出)。压縮空气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喷吹环104的出气口 114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流化组件1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并设置在料斗4不同高度的锥体圆周上。 上述实施例中,滤清器124的钢管134起到固定和支撑以及密闭整个滤清器124 的作用,钢制管法兰154和钢制法兰盖板164起到连接压縮空气进气管和双头活结管144 的作用,过滤布袋174起到防止杂质进入料斗4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中,流化组件14在使用时,首先将锅炉系统中的压縮空气管路与喷吹 环104上的进气口相连通,待料斗4内落入煤炭后,压縮空气进入喷吹环104。压縮空气通 过喷吹环104上的出气口 114以及与其连接的压縮空气进气管,进入滤清器124的双头活4结管144内。在空气压力下,双头活结管144内压縮空气经过滤布袋174过滤后,对料斗4 内进行喷吹。在压力空气的喷吹作用下,料斗4内的煤炭由料斗4锥体下部的出口顺利落 下,从而不会产生挂壁、鼠洞或结团等阻碍煤炭落料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储料罐1外部覆裹有保温材料(图中未示出),可使储料罐1内保 持一定温度范围,防止冬季室外温度过低产生结露等现象。 本技术安装在中小型工业煤粉锅炉系统中使用时,将旋转阀13与锅炉系统 中的称重煤粉供料仓的软连接口连接。运行时,先关闭排潮阀7,再将引风机9打开,然后将 由罐车密相输送来的煤粉通过煤粉供料管5输送进储料罐1中。在此期间,储料罐1中为 常压状态,乏气(乏气为煤粉沉积后释放的空气)由引风机9排出。同时,流化组件14向 料斗4内喷吹压縮空气,以防止料斗4内的煤粉出现挂壁、鼠洞、结团等阻碍煤炭落料的问 题。锅炉自动监控系统通过料位传感器11、11',自动监控储料罐l内的料位高低,当储料 罐l内的煤粉处于低料位(或高料位)时,锅炉自动监控系统进行报警,操作人员据此决定 是否需用罐车进行加粉(或停止加粉)。 煤粉输入进储料罐1的过程中,锅炉自动监控系统通过安装在储料罐1内的监测 传感器自动监控储料罐l内的煤粉是否自燃,当出现自燃现象时,启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器10进行灭火。 当储料罐1内的煤粉沉积静止后,煤粉上部空气中的潮气通过排潮阀7排出。为 减轻储料罐1内煤粉因意外燃烧爆炸时产生的危害,当爆炸一旦发生时,爆炸产生的压力 气体可弹开防爆门8,起到卸压的作用。 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粉储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储料罐,所述储料罐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为一圆盖形封头,中段为一圆柱状筒体,下段为一圆锥状料斗;  所述封头上开有一供料口,所述供料口连接一煤粉供料管;所述封头的顶部中心设置有一布袋除尘器,所述布袋除尘器两侧的所述封头上分别设置有一排潮阀和一防爆门,所述布袋除尘器的上部连接一引风机;所述封头的顶部还连接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所述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有一实时检测所述储料罐内料位的料位传感器,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一自动监控储料罐内的煤粉是否自燃的监测传感器;  所述料斗的下部出口设置有一旋转阀,所述料斗的锥体中部圆周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流化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乃继纪任山冀飞周建明何海军范玮肖翠微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