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302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在燃料电池的第一端板包括远离电堆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凹槽、以及位于第一凹槽相对两侧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包括氢气入口歧管、空气出口歧管;第二凸台包括空气入口歧管和氢气出口歧管;其中,氢气入口歧管、空气出口歧管、空气入口歧管和氢气出口歧管的管口均设置有流量控制阀和压力传感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时检测并控制临近位置的歧管处的压力差,避免临近位置的歧管的压力差过大,导致膜电极机械损伤;还可以在燃料电池处于停机状态时,完全封闭电堆的气体进出口,使得电堆内形成封闭空间,避免电堆内部受到污染,提高电堆的稳定性。提高电堆的稳定性。提高电堆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氢能作为能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由于其效率高、零排放以及工作温度低等优势成为最有潜力的能量转换装置,其工作原理是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和热量,氢气在阳极催化剂作用下分离成氢质子,并通过质子交换膜传输到阴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
[0003]燃料电池的反应单元由双极板和膜电极构成,其中,氢气通过氢气腔入口流经双极板上的氢气流场从氢气腔出口流出,空气通过空气腔入口流经双极板上的空气流场从空气腔出口流出,为平衡水热管理及反应气体湿度,双极板进出口的位置设计为氢气和空气异侧出入,冷却液与空气同侧出入,如图1所示。空气腔入口低湿度区位于低温侧,反应生成的水通过氢气腔出口扩散,对空气腔入口的空气进行增湿,空气流动带动空气腔出口区具有较高的湿度,对应氢气腔入口的低湿度区,这样整体上有利于燃料电池内部水含量的均匀分布。
[0004]然而,氢气腔入口与空气腔出口位于同侧,且氢气腔入口的压力一般超过空气腔入口压力20kPa左右,在某些工况下氢气腔入口压力与空气腔入口的压力差值会更大,同时,空气流场压降一般在20

40kPa,导致距离较近的氢气腔入口压力与空气腔出口压力相差更大,容易导致膜电极机械损伤。
[0005]因此,如何解决局部压差过大,导致膜电极易损坏的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以解决局部压差过大,导致膜电极易损坏的问题。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电堆;
[0008]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位于所述电堆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端板位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电堆之间;所述第二端板位于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电堆之间;
[0009]所述第一端板包括远离所述电堆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凹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两侧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压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台包括氢气入口歧管、空气出口歧管;所述第二凸台包括空气入口歧管和氢气出口歧管;
[0010]其中,所述氢气入口歧管的管口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空气出口歧管的管口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空气入口歧管的管口
设置有第三流量控制阀和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氢气出口歧管的管口设置有第四流量控制阀和第四压力传感器。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凸台还包括冷却液出口歧管;所述第二凸台还包括冷却液入口歧管;
[0012]所述冷却液出口歧管的管口设置有第五流量控制阀和第五压力传感器;所述冷却液入口歧管的管口设置有第六流量控制阀和第六压力传感器。
[0013]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和至少一个第二弹簧;
[0014]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一端板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燃料电池;
[0016]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17]获取所述氢气入口歧管的氢气压力,为第一压力;以及获取所述空气出口歧管的空气压力,为第二压力;
[0018]根据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计算所述第一压力与所述第二压力的第一压力差;
[0019]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压差阈值;
[0020]若是,则改变所述空气出口歧管的空气压力,和/或,改变所述空气入口歧管的空气压力,以使所述第一压力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差阈值。
[0021]可选的,所述燃料电池还包括空压机;所述空压机用于压缩流经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空气入口歧管的空气;
[0022]改变所述空气出口歧管的空气压力,包括:
[0023]根据所述第一压力差,确定所述空气出口歧管处的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的第二调节量;
[0024]根据所述第二调节量,调节所述空气出口歧管处的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
[0025]改变所述空气入口歧管的空气压力,包括:
[0026]根据所述第一压力差,确定所述空压机的压缩调节量;
[0027]根据所述压缩调节量,调节所述空压机。
[0028]可选的,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9]获取所述空气入口歧管的空气压力,为第三压力;以及获取所述氢气出口歧管的氢气压力,为第四压力;
[0030]根据所述第三压力和所述第四压力,计算所述第三压力和所述第四压力的第二压力差;
[0031]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压差阈值;
[0032]若是,则改变所述氢气出口歧管的氢气压力,和/或,改变所述氢气入口歧管的氢气压力,以使所述第二压力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差阈值。
[0033]可选的,所述燃料电池还包括氢引射器;所述氢引射器用于控制流经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和所述氢气入口歧管的氢气的压力;
[0034]改变所述氢气出口歧管的氢气压力,包括:
[0035]根据所述第二压力差,确定所述氢气出口歧管处的所述第四流量控制阀的第四调节量;
[0036]根据所述第四调节量,调节所述氢气出口歧管处的所述第四流量控制阀;
[0037]改变所述氢气入口歧管的氢气压力,包括:
[0038]根据所述第二压力差,确定所述氢引射器的引射调节量;
[0039]根据所述引射调节量,调节所述氢引射器。
[0040]可选的,还包括:若所述第一压力差的绝对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差的绝对值均小于所述第一压差阈值,则判断所述燃料电池是否处于停机状态;
[0041]若所述燃料电池处于停机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流量控制阀均完全关闭。
[0042]可选的,还包括:若所述燃料电池未处于停机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流量控制阀均完全打开。
[004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
[0044]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四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0045]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上述的燃料电池,并执行上述的燃料电池的控制方法。
[004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氢气入口歧管的管口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在空气出口歧管的管口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电堆;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位于所述电堆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端板位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电堆之间;所述第二端板位于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电堆之间;所述第一端板包括远离所述电堆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凹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两侧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压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台包括氢气入口歧管、空气出口歧管;所述第二凸台包括空气入口歧管和氢气出口歧管;其中,所述氢气入口歧管的管口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空气出口歧管的管口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空气入口歧管的管口设置有第三流量控制阀和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氢气出口歧管的管口设置有第四流量控制阀和第四压力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还包括冷却液出口歧管;所述第二凸台还包括冷却液入口歧管;所述冷却液出口歧管的管口设置有第五流量控制阀和第五压力传感器;所述冷却液入口歧管的管口设置有第六流量控制阀和第六压力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和至少一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一端板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4.一种燃料电池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氢气入口歧管的氢气压力,为第一压力;以及获取所述空气出口歧管的空气压力,为第二压力;根据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计算所述第一压力与所述第二压力的第一压力差;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压差阈值;若是,则改变所述空气出口歧管的空气压力,和/或,改变所述空气入口歧管的空气压力,以使所述第一压力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差阈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还包括空压机;所述空压机用于压缩流经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空气入口歧管的空气;改变所述空气出口歧管的空气压力,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压力差,确定所述空气出口歧管处的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的第二调节量;根据所述第二调节量,调节所述空气出口歧管处的所述第二流量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令海刘颖潘兴龙盛夏金守一汝春宇许德超丁磊赵洪辉曲函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