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及变速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42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及变速器组件,变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空腔;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容纳于所述空腔中;切换元件,所述切换元件容纳于所述空腔中;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油道,所述油道包括用于为所述切换元件提供液压油的油道和用于为所述齿轮组的各个元件提供润滑和冷却油的油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上集成设置多个油道,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安装的复杂度,提高了装配效率。提高了装配效率。提高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器及变速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中的变速器及变速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已经获得了大规模的普及,市场占有率在逐渐增加。许多传统的汽车厂商也开始逐步增加对电动汽车的投入。目前市面上电驱动总成常用方案为单减配合水冷电机的组合方案,水冷系统的冷却介质是水,水导电,所以不能对绕组等热源位置进行直接冷却,只能采用机壳液冷的方式进行冷却,该冷却方式下,电机内部的热源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层层材料的传导才能被水道带走,一方面因此产生温度梯度,一方面容易在局部产生热量堆积,冷却效率较低,效果不太理想,而油本身不导电,可以用来作为直接冷却电机内部的介质,提高冷却效率和效果,从而提高电驱动的效率和功率密度。
[0003]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2011440601.6公开了一种单减配合油冷电机的组合方案,通过在减速器侧增加电泵给油冷电机提供冷却润滑油,实现油冷电驱动功能。采用油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驱动的效率和功率密度,但搭配的单速比减速器无法同时很好的兼顾高速和低速两个工况,为兼顾最高车速要求,往往电机的峰值转速要做的特别高,效率和NVH性能都不太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结合申请人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实际经验,在此提出以下改进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变速器,包括:
[0006]壳体,所述壳体形成空腔;
[0007]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容纳于所述空腔中;
[0008]切换元件,所述切换元件容纳于所述空腔中;
[0009]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油道,所述油道包括用于为所述切换元件提供液压油的油道和用于为所述齿轮组的各个元件提供润滑和冷却油的油道。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齿轮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常啮合。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切换元件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用于将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离合器用于将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轴。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油道包括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垂直于所述齿轮组的轴向的一个侧面。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油道还包括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垂直于所述齿轮组的轴向的两个侧面之间的部分。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油道包括第三油道,所述第三油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用于与电机连接的侧面。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油道包括第四油道,所述第四油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第三油道所在侧面在轴向上相对的侧面。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为油提供进入电机的定子的通道,第二接口为油提供进入电机的转子的通道。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接口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接口的孔径。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变速器组件,包括上述的变速器;以及位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所述第一油泵位于所述变速器的垂直于轴向的两个侧面之间,所述第二油泵位于所述变速器的垂直于轴向的一个侧面上。
[0019]由以上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0]①
一挡大速比提升整车加速、爬坡的性能,二挡小速比降低电机最高转速的需求,改善高频啸叫和动平衡震动问题,提升NVH性能;
[0021]②
两个挡位,可以兼顾电驱动在低速需要大扭矩和高速需要高转速输出的需求,最大限度的使电机工作在高效区域;
[0022]③
采用湿式离合器控制换挡的方案,可以实现无动力中断的挡位切换,提升驾驶体验;
[0023]④
采用双泵策略,可以实现高压油压力和低压油流量的精准控制需求;
[0024]⑤
高压油路一般需要较高的压力,但流量需求不大,低压油路不需要太高的压力,但对流量需求较大,高低压油路分离的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液压系统的泄漏,提高系统效率;
[0025]⑥
油冷器可以降低进入电机的润滑油的油温,提升冷却效果,压滤器可以过滤进入电机内部润滑油的杂质,提高清洁度,避免杂质过多对电机运行的不利影响;
[0026]⑦
所有油路都设计在壳体上,避免了复杂的管路,降低结构的复杂性;
[0027]⑧
变速器上给电机供油的油路,最终分出的两个出口,可以实现对电机定转子的分别润滑,可以精准控制流量,提升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0028]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0029]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的原理图。
[0030]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的一个视角下的立体图。
[0031]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的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
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和实现本专利技术。但是,对所属
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介绍的特定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所述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专利技术,而无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
作说明之用,而不应看作是权利要求的特征或限定,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
[0033]在以下描述中可能使用的关于方位的说明,比如“上”、“下”、“内”、“外”、“径向”、“轴向”等,除非具有明确说明,仅为了方便描述,而无欲对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形成任何限定。此外,在下文中使用了例如“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各个元件,而无欲限制这些元件的本质、序列、顺序或数目。
[0034]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的原理图。变速器与电机连接,并将电机的动力输出至车轮。变速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多个齿轮以及两个离合器。电机的输出轴1连接至变速器的输入轴,然后经由变速器内部的齿轮机构传递至差速器的输入齿轮2,最后由差速器将动力传递至车辆的车桥,从而驱动车轮转动。
[0035]变速器包括有两个平行的轴,在第一轴上设置有通过轴承支撑在第一轴上的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变速器壳体内还设置由两个离合器,其中第一离合器C1能够将第一齿轮3与第一轴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齿轮3和第一轴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转,第二离合器C2能够将第二齿轮4与第一轴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二齿轮4和第一轴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转。
[0036]在第二轴5上设置有两个齿轮,这两个齿轮分别是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且二者分别与第二轴5固定连接。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3常啮合,从而形成第一齿轮副TG1,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4常啮合,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空腔;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容纳于所述空腔中;切换元件,所述切换元件容纳于所述空腔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油道,所述油道包括用于为所述切换元件提供液压油的油道和用于为所述齿轮组的各个元件提供润滑和冷却油的油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元件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用于将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离合器用于将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轴。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包括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垂直于所述齿轮组的轴向的一个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还包括第二油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刚朱恩强洪亮李凯王艳明戴振坤
申请(专利权)人:绿传北京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