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42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及车辆,变速器包括:壳体,行星轮系,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切换机构和第二切换机构;所述第一切换机构和第二切换机构在轴向上并排布置,且在所述第一切换机构和第二切换机构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切换机构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构件上。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在变速器中,切换机构采用单轴承支撑方案,由此能够使得切换机构的轴向、径向尺寸小。径向尺寸小。径向尺寸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器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湿式多片离合器因其换挡平稳,动力传递平滑柔和,使用寿命长,而广泛应用在车辆传动系统中。自动变速器一般通过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及行星排的行星齿轮机构实现变速,自动变速器的体积、重量、效率以及承载能力直接与行星齿轮机构有关,湿式离合器及行星排对空间布置有一定要求,系统组成负责,装配的要求较高,成本较高,供油系统的结构布置和工艺实现的难度关联制造成本。
[0003]目前我国多挡位自动变速器产品种类仍然较少,产品优势不明显,发展相对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制约我国车辆及核心零部件的发展。自动离合器及行星排集成机构的高效率、低成本、小型化、高可靠性是变速器的重要改进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变速器,包括:
[0006]壳体,
[0007]行星轮系,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
[0008]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切换机构和第二切换机构;
[0009]所述第一切换机构和第二切换机构在轴向上并排布置,所述第一切换机构和所述第二切换机构均包括外毂和内毂,所述第一切换机构的外毂由所述变速器的壳体的一部分充当,而所述第一切换机构的内毂由所述第二构件的一部分充当;所述第二切换机构的外毂由所述第二构件的另一部分充当。
[00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切换机构为制动器,所述第二切换机构为离合器。
[00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二切换机构的内毂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壳体上。
[00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轴承为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钢套。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切换机构设置在轴向上基本与所述行星轮系重合的区段上。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切换机构和所述第二切换机构均包括摩擦片组件。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构件的径向内部,所述第二切换机构的内毂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二切换机构的内毂与第三构件固定连接。
25、离合器摩擦片组件22、平衡活塞23以及设置在驱动活塞25和平衡活塞23之间的弹簧24。离合器还包括外毂和内毂;离合器的外毂由行星架毂的另一部分充当,该部分与离合器摩擦片组22中的一部分摩擦片卡合,而离合器的内毂9则通过例如花键或光轴压装等形式与支撑轴13固定连接,离合器摩擦片组22中的另一部分摩擦片与离合器的内毂9卡合。
[0030]通过上述的切换元件的布置方案,切换元件的内毂和外毂得以由其他零部件的一部分来实现,由此使得两个切换元件布置合理,结构更紧凑,占用体积小,结构简单,装配技术难度低。
[0031]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离合器的内毂9与齿圈4例如通过端面齿、卡环或焊接等形式固定连接。此外,在齿圈4的轴向右侧还设置有卡环20,用于对齿圈4进行轴向限位。离合器的内毂9还固定连接至支撑轴13。
[0032]离合器的平衡活塞23支撑在内毂9上,弹簧24支撑在平衡活塞23上,驱动活塞 25通过弹簧24支撑,驱动活塞25与平衡活塞23形成平衡腔体,驱动活塞25与底座 26之间则形成驱动腔体。设置有卡环,以阻止底座26的向右移动。
[0033]优选地,在离合器内毂9与第二壳体27之间设置有钢套12,内毂9例如通过优选为滑动轴承的轴承11支撑在钢套12上。由此,离合器能够通过单个的轴承来支撑在壳体上,这使得离合器轴向、径向的尺寸得以减小。
[0034]钢套12对设置在钢套12上的两个密封件起到支撑作用,并且钢件具有良好的耐磨作用。
[0035]在太阳轮轴靠近离合器的内毂的轴向末端设置有轴承5,轴承5在径向上设置在太阳轮轴的轴向末端和行星轮轴的轴向末端之间。轴承5具有内圈和外圈。
[0036]轴承5优选采用球轴承。轴承5的外圈通过卡环7轴向限位在行星架2上,轴承 5的内圈则设置在太阳轮轴1上。在离合器的内毂9与太阳轮轴1之间设置有轴承8,在离合器内毂9的背离轴承8的一侧设置有轴承10,该轴承8对轴承5具有轴向限位作用,也能够防止太阳轮轴1和离合器内毂9之间的旋转件干涉以及离合器内毂9和第二壳体27之间的干涉。轴承8和轴承10均用于对离合器内毂9的支撑,内毂9与太阳轮轴1、第二壳体27能够相对转动。
[0037]进一步地,在离合器内毂9上开有第一油道31和第二油道32。在例如第二壳体 27上开有多个油孔,例如通过第一油孔29、第二油孔30向行星齿轮3、制动器摩擦片组件19、离合器摩擦片组件22供油。在行星齿轮轴上,优选在行星齿轮轴的末端设置有集油器6,用于将油孔29通过的油提供给行星齿轮3。通过如此设置离合器供油系统,可减少离合器模块供油通道的油路,简化结构,降低加工难度。
[0038]以上已经对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包括:壳体,行星轮系,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切换机构和第二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机构和第二切换机构在轴向上并排布置,所述第一切换机构和所述第二切换机构均包括外毂和内毂,所述第一切换机构的外毂由所述变速器的壳体的一部分充当,而所述第一切换机构的内毂由所述第二构件的一部分充当;所述第二切换机构的外毂由所述第二构件的另一部分充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机构为制动器,所述第二切换机构为离合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机构的内毂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壳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钢套。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刚洪亮戴振坤孙旭王艳明
申请(专利权)人:绿传北京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