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酰次膦酰杂交肽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4174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磺酰次膦酰杂交肽及其制备方法。该磺酰次膦酰杂交肽的结构如式(1)所示,由氨基磺酸、氨基次膦酸和氨基酸缩合组成,可以作为药物、酶抑制剂、抗菌剂、制备抗体酶的半抗原等。通过氨基磺酰胺、醛或酮、烷基或芳基二氯化膦三种物质在有机溶剂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在碱的存在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氨基酸酯或它们的盐直接进行氨解得到磺酰次膦酰杂交肽。该方法原料简单易得,工艺简单,合成效率高,是一种原子经济的汇聚式合成方法,并可用于光学活性磺酰次膦酰杂交肽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化合物、生物分子和有机合成
,具体涉及磺酰次膦酰杂交肽及 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磺酰肽和次膦酰肽是分别含有氨基磺酸和氨基次磷酸的多肽类物质。由于它们分别含有 具有四面体结构的氨基磺酸和氨基次膦酸,可用于模拟酯键和酰胺键水解的过渡态,近年来 广泛用于酶抑制剂研究(许家喜,有机化学,2003, 25, 1-9; Moree, W. J.; van der Marel, G. A.; van Boom, J. H.; Liskamp, R. M. J. refra/ze^frw; 1993, W, 11055隱11064)和抗寄生虫药物研究 (Ravaschino, E. L.; Docampo, R.; Rodriguez, J. B. / Mec/. C/ze附.2006, ¥9, 426-435)。磺酰肽主要通过保护的氨基磺酸先制备氨基磺酰氯,再与氨基酸酯或肽酯反应合成 (Luisi, G; Calcagni, A.; Pinnen, R r"ra/zed尸ow Z饥1993, 3《2391-2392; Gennari, C.; Salom, B.; Potenza, D.; Williams. A. Jwgew. /wA五d1994, 2067-2069; Lowik, D. W. P. M.;Liskamp, R. W. J.五w. Og. C/jew. 2000, 1219-1228);或通过保护的氨基亚磺酰氯与氨基酸酯 或肽酯反应得到亚磺酰肽,再氧化得到磺酰肽(Moree, W. J.; van der Mard, G. A.; Liskamp, R. M. J. r"ra&draw1991, 32, 409-412; Moree, W. J.; van der Marel, G. A.; Liskamp, R. M. J. J Org. Cfe附.1995, 60, 5157-5169.)。次膦酰肽主要通过下列方法合成通过保护的氨基次膦酸先制备氨基次膦酰氯,再与氨基酸酉旨或月太酉旨反应合成(Moree, W. J.; van der Marel, G. A.; van Boom, J. H.; Liskamp, R. M. J. re/ra/zedra" 1993, 49, 11055-11064; Mucha, A.; Kafarski, P.; Plenat, F.; Cristau, H,J. 7^m/zedraw 1994, 50, 12743-12754);通过保护的氨基次膦酸与氨基酸酯或肽酯在缩合试剂存在下脱水合 成(Elhaddadi, M.; Jacquier, R.; Petrus, C.; Petrus, F. i^,Ao簡Sw(/i^猫co" 1991, 63, 255-259); 通过氨基次膦酸酯与氨基酸酯在酶催化下反应合成(Natchev, I. A. 7^m/^Aw7 1991, 47, 1239-1248)。目前只有磺酰肽和次膦酰肽及其合成的报道,尚没有由氨基磺酸、氨基次磷酸和氨基羧 酸组成的磺酰次膦酰杂交肽及其合成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类磺酰次膦酰杂交肽及其有效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磺酰次膦酰杂交肽具有如下通式结构,h R4VR5H o、wR8R。r10O R2 R3 O o R6 R7 H O 式(l)中n代表l 5的整数;R^表不烷基、环烷基、芳基、烯基、芳烷基、环烷基院基、烷氧基烷基、二烷氨基烷基 等,其中烷基、烷氧基垸基和二烷氨基院基中的烷基均可以为环状;环烷基和芳基可以是 骈环;R2、 R3、 R4、 R5、 R6、 R7、 R8、 R9、 RW和R"表示氢、烷基、环烷基、芳基、烯基、 芳烷基、环烷基烷基、烷氧基垸基、二烷氨基垸基等,其中烷基、垸氧基烷基和二烷氨基 烷基中的烷基均可以为环状;环烷基和芳基可以是骈环;芳基可以是杂环芳基,如吡咯基、 呋喃基、噻吩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吲哚基等;其中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9、 rW和RU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2和R3、 R4和R5、尺6和 R7、 W和RW相互独立或成环。上述的垸基一般指具有1 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内基、 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戊基、异戊基、仲戊基、新戊基、己基、异己基、 仲己基、庚基、异庚基、仲庚基等。优选具有1 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垸基,特别优选 具有1 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最优选具有1 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垸基。上述的环垸基一般指具有3 15个碳原子的环状烷基,例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 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等,优选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上述的芳基一般指具有6 15个碳原子的芳基。优选为苯基、取代苯基、l-萘基、2-萘 基、联苯基、取代萘基等。上述的烯基一般指具有2 15个碳原子的烯基。优选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 基、己烯基、庚烯基等。上述的芳烷基一般指具有7 15个碳原子的芳烷基。优选为苯甲基、取代苯甲基、1-萘 甲基、2-萘甲基、联苯甲基、取代萘甲基、苯乙基、取代苯乙基、l-萘乙基、2-萘乙基、联苯 乙基、取代萘乙基、苯丙基、取代苯丙基、l-萘丙基、2-萘丙基、联苯丙基、取代萘丙基、 苯丁基、取代苯丁基、l-萘丁基、2-萘丁基、取代萘丁基、苯戊基、取代苯戊基、l-萘戊基、 2-萘戊基、取代萘戊基等。上述的环烷基烷基一般指具有4 15个碳原子的环状垸基烷基,例如环丙基甲基、环丁 基甲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甲基、环庚基甲基、环辛基甲基、环丙基乙基、环丁基乙基、 环戊基乙基、环己基乙基、环庚基乙基、环辛基乙基、环丙基丙基、环丁基丙基、环戊基丙 基、环己基丙基、环庚基丙基、环辛基丙基、环丙基丁基、环丁基丁基、环戊基丁基、环己基丁基、环庚基丁基、环辛基丁基、环丙基戊基、环丁基戊基、环戊基戊基、环己基戊基、 环庚基戊基、环辛基戊基、环丙基己基、环丁基己基、环戊基己基、环己基己基、环庚基己 基、环辛基己基等,优选环丙基甲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甲基、环庚基甲基、环辛基甲基、 环丙基乙基、环戊基乙基、环己基乙基、环庚基乙基、环辛基乙基、环丙基丙基、环戊基丙 基、环己基丙基、环庚基丙基、环辛基丙基、环丙基丁基、环戊基丁基、环己基丁基、环庚 基丁基、环辛基丁基。上述的垸氧基烷基一般指具有2 1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烷基。优选为甲氧甲基、甲氧乙 基、甲氧丙基、甲氧丁基、甲氧戊基、甲氧己基、1-甲氧基乙基、1-甲氧基丙基、2-甲氧基丙 基、乙氧甲基、乙氧乙基、乙氧丙基、乙氧丁基、乙氧戊基、乙氧己基、丙氧甲基、丙氧乙 基、丙氧丙基、丙氧丁基、丙氧戊基、丙氧己基等。上述的二烷氨基垸基一般指具有3 15个碳原子的二烷氨基烷基。优选为二甲氨甲基、1- (二甲氨)乙基、2-(二甲氨基)乙基、l-(二甲氨基)丙基、2-(二甲氨基)丙基、2-(二甲氨基)丙基、 甲基乙基氨基甲基、l-(甲基乙基氨基)乙基、2-(甲基乙基氨基)乙基、l-(甲基乙基氨基)丙基、2- (甲基乙基氨基)丙基、3-(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类磺酰次膦酰杂交肽,其结构通式如下: *** (1) 式(1)中:n=1、2、3、4或5;R↑[1]代表烷基、环烷基、芳基、烯基、环烷基烷基、芳烷基;R↑[2]、R↑[3]、R↑[4]、R↑[5]、R↑[6]、R↑[7]、R ↑[8]、R↑[9]、R↑[10]和R↑[11]相同或不同,表示氢、烷基、环烷基、芳基、烯基、芳烷基、环烷基烷基、烷氧基烷基、二烷氨基烷基,其中:R↑[2]和R↑[3]、R↑[4]和R↑[5]、R↑[6]和R↑[7]、R↑[9]和R↑[10]相互独立或成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家喜贺凤丹孟凡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