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悬架总成和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15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悬架总成和三轮车。其中,悬架总成包括侧倾限位组件、两组悬架组件以及两个车轮支架,两组悬架组件用于对称的设置于车架的左右两侧,悬架组件均包括上悬臂和下悬臂,侧倾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与第一滑动杆滑动插接的第一套筒以及与第二滑动杆滑动插接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垂直连接,第一滑动杆和第一套筒分别与两个上悬臂转动连接,第二滑动杆与车架转动连接且设置有两个沿车架的左右方向间隔对称设置的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均能与车架抵接或分离。通过侧倾限位组件的设置将车身的侧倾角度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三轮车的侧翻,保证了三轮车在转向时的行车安全。保证了三轮车在转向时的行车安全。保证了三轮车在转向时的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架总成和三轮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悬架总成和三轮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款式的车辆都朝着个性化,舒适性的方向发展。三轮车作为轻便的交通工具,尺寸小,具有一定载货能力,使用方便,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三轮车在弯道时因结构限制,车辆不能实现自由偏摆,在转弯过程中不能轻松实现压弯动作,容易让习惯骑双轮车的人感觉不适。
[0003]公开号为CN206407056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倒三轮车用前悬架偏摆结构,该结构的连接架上设置有不同轴的四个摇臂安装孔,右上臂、右下臂、左上臂和左下臂均通过内部装有的连接轴安装在连接架上,右上臂、右下臂、左上臂和左下臂分别通过连接轴安装至右上旋转铰接、右下旋转铰接、左上旋转铰接和左下旋转铰接;转向节上下铰接安装孔与地面成一定倾角,使前悬架具有汽车主销的特性,兼顾四轮汽车运动的操稳特性及两轮车行驶的灵活性,在转弯过程中机构自动倾斜,轻松实现压弯行驶动作,骑行过程中操纵稳定。
[0004]然而,上述方案仍存在如下技术问题:该倒三轮车在车轮转向时由于横向惯性过大使得另一侧车轮离地,容易发生侧翻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架总成和三轮车,以解决三轮车转向时车轮离地发生侧翻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架总成,所述悬架总成包括侧倾限位组件、两组悬架组件以及两个车轮支架,两组所述悬架组件用于对称的设置于车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悬架组件均包括上悬臂和下悬臂,所述上悬臂的一端和所述下悬臂的一端均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悬臂的另一端和所述下悬臂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车轮支架球铰,所述车轮支架用于安装车轮,所述侧倾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与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插接的第一套筒以及与所述第二滑动杆滑动插接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杆和所述第一套筒分别与两个所述上悬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且设置有两个沿所述车架的左右方向间隔对称设置的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均能与所述车架抵接或分离。
[0008]作为优选地,所述悬架总成还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包括缸体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缸体的活塞杆,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杆分别与两个所述上悬臂转动连接。
[0009]作为优选地,所述悬架总成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塞杆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缸体上。
[0010]作为优选地,所述减震器位于所述侧倾限位组件的正上方。
[0011]作为优选地,所述悬架总成还包括转向拉杆、转向联动座和轴承,两个所述转向拉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车轮支架球铰,两个所述转向拉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转向联动座球铰,所述转向联动座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0012]作为优选地,所述悬架总成还包括转向轴、拉臂和驱动杆,所述转向轴与所述拉臂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臂和所述转向联动座球铰。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车架还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转向联动座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滑动位于所述滑槽内。
[0014]作为优选地,所述上悬臂包括呈V型连接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的连接处均连接有球座,所述车轮支架上设置有球头,所述球座与所述球头球铰;所述第一支臂远离所述车轮支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臂远离所述车轮支架的一端均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0015]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之间的连接处凸设有连接座,其中一个所述上悬臂的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套筒转动连接,另外一个所述上悬臂的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滑动杆转动连接。
[0016]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轮车,所述三轮车包括车架、第一车轮、两个第二车轮、以及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悬架总成,所述第一车轮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且位于所述三轮车前后方向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车轮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悬架总成且均位于所述三轮车前后方向的另一端。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架总成和三轮车,该悬架总成包括侧倾限位组件、两组悬架组件以及两个车轮支架,两组悬架组件用于对称的设置于车架的左右两侧,悬架组件均包括上悬臂和下悬臂,上悬臂的一端和下悬臂的一端均与车架转动连接,上悬臂的另一端和下悬臂的另一端均与车轮支架球铰,车轮支架用于安装车轮,侧倾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与第一滑动杆滑动插接的第一套筒以及与第二滑动杆滑动插接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垂直连接,第一滑动杆和第一套筒分别与两个上悬臂转动连接,第二滑动杆与车架转动连接且设置有两个沿车架的左右方向间隔对称设置的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均能与车架抵接或分离。通过限位块与车架的限位配合,有效避免了转向时车身侧倾角度过大;通过侧倾限位组件的设置将车身的侧倾角度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三轮车的侧翻,保证了三轮车在转向时的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悬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侧倾限位组件与车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侧倾限位组件、悬架组件和车架装配后的第一轴测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侧倾限位组件、悬架组件和车架装配后的第二轴测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部分悬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转向拉杆、转向联动座、轴承和驱动杆之间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悬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侧倾限位组件;11、第一滑动杆;12、第二滑动杆;13、第一套筒;14、第二套筒;15、限位块;
[0028]2、悬架组件;21、上悬臂;211、第一支臂;212、第二支臂;213、球座;214、连接座;22、下悬臂;23、减震器;231、缸体;232、活塞杆;24、弹簧;
[0029]3、车轮支架;31、球头;
[0030]4、车架;41、限位板;
[0031]5、转向拉杆;
[0032]6、转向联动座;61、轴承;62、限位柱;
[0033]7、转向轴;
[0034]8、拉臂;
[0035]9、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总成包括侧倾限位组件(1)、两组悬架组件(2)以及两个车轮支架(3),两组所述悬架组件(2)用于对称的设置于车架(4)的左右两侧,所述悬架组件(2)均包括上悬臂(21)和下悬臂(22),所述上悬臂(21)的一端和所述下悬臂(22)的一端均与所述车架(4)转动连接,所述上悬臂(21)的另一端和所述下悬臂(2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车轮支架(3)球铰,所述车轮支架(3)用于安装车轮,所述侧倾限位组件(1)包括第一滑动杆(11)、第二滑动杆(12)、与所述第一滑动杆(11)滑动插接的第一套筒(13)以及与所述第二滑动杆(12)滑动插接的第二套筒(14),所述第一套筒(13)与所述第二套筒(14)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杆(11)和所述第一套筒(13)分别与两个所述上悬臂(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12)与所述车架(4)转动连接且设置有两个沿所述车架(4)的左右方向间隔对称设置的限位块(15),两个所述限位块(15)均能与所述车架(4)抵接或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总成还包括减震器(23),所述减震器(23)包括缸体(231)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缸体(231)的活塞杆(232),所述缸体(231)和所述活塞杆(232)分别与两个所述上悬臂(21)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总成还包括弹簧(24),所述弹簧(2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塞杆(232)上,所述弹簧(24)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缸体(23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23)位于所述侧倾限位组件(1)的正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总成还包括转向拉杆(5)、转向联动座(6)和轴承(61),两个所述转向拉杆(5)的一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强王东杨军迟达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