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智能截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292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智能截流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井筒主体、污水入口、雨水入口、污水出口、溢流管道和溢流阀门,污水入口和雨水入口和污水出口均与井筒主体连通,雨水入口在井筒主体上的位置比污水入口高,污水入口在井筒主体上的位置比污水出口高;井筒主体底端设置有溢流管道和溢流阀门;溢流管道末端与河道连通。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雨水入口、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在井筒主体上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设置,并在井筒主体底端设置溢流管道和溢流阀门,当雨水量较大时,会自动触发溢流阀门打开将雨水通过溢流管道排至河道中,同时可有效对污水和雨水起到截流的作用,避免大量雨水排入污水处理厂中。中。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智能截流井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智能截流井。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的雨污分流系统中,截流井是实现雨污分流的重要设施,其作用在于将雨水和污水进行截流并分别将大部分雨水排入河道,避免大量雨水流入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厂造成过大的污水处理压力,并在降雨量较大时,能将雨水快速排入河道中。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目前的截流井通过在井筒主体上设置不同的电动阀门对雨水和污水的流向进行控制,采用电动阀门存在加工成本高、使用寿命较短、需要进行频繁维护以及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智能截流井,具体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实现雨污截流的截流井。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智能截流井,包括井筒主体、污水入口、雨水入口、污水出口、溢流管道和溢流阀门,所述污水入口和雨水入口和污水出口均与井筒主体连通,雨水入口在井筒主体上的位置比污水入口高,污水入口在井筒主体上的位置比污水出口高,所述污水入口与外部污水管道连接,雨水入口与外部雨水管道连接;所述溢流管道和溢流阀门设置于井筒主体底端;溢流管道末端与河道连通。
[0005]具体的,溢流阀门包括溢流盖板和弹性支撑部件,所述溢流盖板一端与井筒主体底部转动连接,溢流盖板另一端为自由转动端,弹性支撑部件固定于井筒主体底部并与溢流盖板的自由转动端连接,溢流盖板的自由转动端位于溢流管道与井筒主体连接处。
[0006]具体的,溢流管道末端通过沉沙池与河道连通。
[0007]具体的,井筒主体内侧设置有垂直爬梯。
[0008]具体的,井筒主体内与雨水入口和污水入口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栅格提篮。
[0009]具体的,井筒主体顶端设置有翻转井盖,栅格提篮上设置有转动齿轮,转动齿轮上设置有提拉链条,提拉链条的两端挂设于翻转井盖底部。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雨水入口、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在井筒主体上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设置,并在井筒主体底端设置溢流管道和溢流阀门,当雨水量较大时,会自动触发溢流阀门打开将雨水通过溢流管道排至河道中,同时可有效对污水和雨水起到截流的作用,避免大量雨水排入污水处理厂中。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实施例中截流井的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2为实施例中截流井内栅格提篮与翻转井盖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参照图1

2,一种河道智能截流井,包括井筒主体1、污水入口2、雨水入口3、污水出口4、溢流管道5和溢流阀门6,所述污水入口2和雨水入口3和污水出口4均与井筒主体1连通,雨水入口3在井筒主体1上的位置比污水入口2高,污水入口2在井筒主体1上的位置比污水出口4高,所述污水入口2与外部污水管道连接,雨水入口3与外部雨水管道连接;所述溢流管道5和溢流阀门6设置于井筒主体1底端;溢流管道5末端与河道连通。
[0014]在本实施例中,当降雨量较小时,从雨水入口3和污水入口2流入井筒主体1内的水流量较小,此时井筒主体1底端的溢流阀门6关闭,污水和少量雨水进入井筒主体1后直接通过污水出口4排出至污水处理厂;当降雨量增大时,从雨水入口3流入的雨水量增大,流入井筒主体1的雨水和污水的量也增大,当流量增大到设定值时,会触发溢流阀门6打开,使得井筒主体1中大量雨水从溢流管道5排出至河道,从而避免过多雨水排入污水处理厂中,起到良好的排洪和截流的效果。
[0015]其中,溢流阀门6包括溢流盖板61和弹性支撑部件62,溢流盖板61一端与井筒主体1底部转动连接,溢流盖板61另一端为自由转动端,弹性支撑部件62固定于井筒主体1底部并与溢流盖板61的自由转动端连接,溢流盖板61的自由转动端位于溢流管道5与井筒主体1连接处。当降雨量较小,井筒主体1中水流量较小时,溢流盖板61在弹性支撑部件62的支撑下,挡住溢流管道5的入口,井筒主体1中的污水和雨水通过污水出口4排至污水处理厂;当降雨增大时,井筒主体1中的水流量也增大,井筒主体1中的水流对溢流盖板61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使得溢流盖板61向下转动下压弹性支撑部件62,当溢流盖板61的自由转动端转动至溢流管道5入口以下时,溢流管道5打开,井筒主体1内的水流从溢流管道5排向河道中,避免对污水处理厂造成过大的污水处理压力,同时也避免降雨量过大导致截流井内水位过高。
[0016]具体的,溢流管道5末端通过沉沙池7与河道连通;通过在溢流管道5末端设置沉沙池7,可以在雨水排入河道前将雨水中的泥沙进行沉淀,避免过多泥沙流入河道中对河道造成污染。
[0017]优选的,井筒主体1内侧设置有垂直爬梯8;井筒主体1内与雨水入口3和污水入口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栅格提篮9。井筒主体1内侧设置垂直爬梯8可以便于维护人员进入井筒主体1内对内部进行清洁维护,并在井筒主体1内与雨水入口3和污水入口2的连接处设置栅格提篮9,可以将雨水和污水中体积较大的垃圾进行拦截,维护人员可以通过垂直爬梯8进入井筒主体1内将栅格提篮9中拦截到的垃圾进行清理。进一步的,井筒主体1顶端设置有翻转井盖11,栅格提篮9上设置有转动齿轮91,转动齿轮91上设置有提拉链条92,提拉链条92的两端挂设于翻转井盖11底部。当维护人员对截流井进行维护时,通过将井筒主体1顶端的翻转井盖11向上翻转,即可通过提拉链条92将栅格提篮9向上拉起,并通过继续拉动提拉链条92将栅格提篮9拉出井筒主体,便于对栅格提篮9中拦截到的垃圾进行快速清理。
[0018]当然,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技术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智能截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筒主体、污水入口、雨水入口、污水出口、溢流管道和溢流阀门,所述污水入口和雨水入口和污水出口均与井筒主体连通,雨水入口在井筒主体上的位置比污水入口高,污水入口在井筒主体上的位置比污水出口高,所述污水入口与外部污水管道连接,雨水入口与外部雨水管道连接;所述溢流管道和溢流阀门设置于井筒主体底端;溢流管道末端与河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智能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门包括溢流盖板和弹性支撑部件,所述溢流盖板一端与井筒主体底部转动连接,溢流盖板另一端为自由转动端,弹性支撑部件固定于井筒主体底部并与溢流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丽英郭泽滨张锦鸿林佳鑫刘珮贝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弘东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