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生态护坡的新型水体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919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生态护坡的新型水体处理系统,包括有抽泵装置、分流管组、以及若干级用于净化水体的溢流护坡,若干级溢流护坡呈阶梯分布,分流管组包括有主流管、若干分流管,主流管的一端与抽泵装置相连接,与主流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的若干分流管布置于最顶级的溢流护坡的顶部,溢流护坡设置有净化池台,净化池台的池底堆填有生态填料,净化池台的池面种设有净水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若干级呈阶梯设置的溢流护坡,溢流护坡内设置填充有生态填料的净化池台,不但能够有效地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实现逐级削减污染物浓度,而且呈阶梯设置的各级溢流护坡能够有效地对抗风浪的冲击,抗冲刷性能更强,更加稳固耐用。更加稳固耐用。更加稳固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生态护坡的新型水体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治水
,特别涉及一种采用生态护坡的新型水体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染河道的治理和水体净化的实践中,生物接触氧化法因其具有的维护管理方便、无需污泥回流、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而受到广泛采用。公开号为CN20620398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驳岸斜坡式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其在岸带设置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反应区沿斜坡进行设置,水从上向下沿反应区滑落时会途经反应区的生态填料,从而进行水体净化。但是,由于河岸斜坡使用生态填料进行填充,对风浪的耐受性较差,存在塌落的风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采用生态护坡的新型水体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生态护坡的新型水体处理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采用生态护坡的新型水体处理系统,包括有抽泵装置、分流管组、以及若干级用于净化水体的溢流护坡,若干级所述溢流护坡呈阶梯分布,所述分流管组包括有主流管、若干分流管,所述主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抽泵装置相连接,与所述主流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的若干所述分流管布置于最顶级的溢流护坡的顶部,所述溢流护坡设置有净化池台,所述净化池台的池底堆填有生态填料,所述净化池台的池面种设有净水植物。
[0005]进一步阐述,所述抽泵装置包括有提升泵、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拦污格栅网,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水管相连接。
[0006]进一步阐述,所述溢流护坡的一侧设有引水道,所述主流管布设于所述引水道。
[0007]进一步阐述,所述溢流护坡的陡坡与所述净化池台之间设有溢流槽口。
[0008]进一步阐述,所述净化池台架设有用于观景的中间廊道。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若干级呈阶梯设置的溢流护坡,溢流护坡内设置填充有生态填料的净化池台,不但能够有效地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实现逐级削减污染物浓度,而且溢流护坡的结构设置合理,呈阶梯设置的各级溢流护坡能够有效地对抗风浪的冲击,抗冲刷性能更强,更加稳固耐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2]图3为本技术构建于河道两岸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号:10、抽泵装置;11、提升泵;12、抽水管;20、分流管组;21、主流管;22、分
流管;30、溢流护坡;31、净化池台;32、溢流槽口;40、引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5]结合附图1至附图2所示,一种采用生态护坡的新型水体处理系统,包括有抽泵装置10、分流管22组20、以及若干级用于净化水体的溢流护坡30,若干级溢流护坡30呈阶梯分布,分流管22组20包括有主流管21、若干分流管22,主流管21的一端与抽泵装置10相连接,与主流管21的另一端相连接的若干分流管22布置于最顶级的溢流护坡30的顶部,溢流护坡30设置有净化池台31,净化池台31的池底堆填有生态填料,生态填料具体可为河道固化淤泥生态袋或者生态粒料,净化池台31的池面种设有净水植物。具体地,位于上层的溢流护坡30种植挺水植物,位于下层的溢流护坡30种植浮水植物。
[0016]结合附图1所示,抽泵装置10包括有提升泵11、抽水管12,抽水管12的一端设置有拦污格栅网,抽水管12的另一端与抽水管12相连接。溢流护坡30的一侧设有引水道40,主流管21布设于引水道40。使用时,提升泵11通过抽水管12对河道进行抽水,河水经分流管22组20的主流管21分流至布置于最顶级的溢流护坡30顶部的各分流管22,各分流管22将河水输送至最顶级的溢流护坡30的净化池台31内。净化池台31的生态填料可对河水进行物理过滤、离子交换、专性与非专性吸附、螯合作用与沉降反应等。此外,净化池台31还能对存在于水中的少量泥沙、悬浮颗粒等进行沉降,净水植物可通过其发达根系来对其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进行吸收。
[0017]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溢流护坡30的陡坡与净化池台31之间设有溢流槽口32。河水通过最顶级的溢流护坡30的溢流槽口32溢流至下一级溢流护坡30。经过多级溢流护坡30的净化处理,水体中的SS、COD、TP、氨氮等污染物浓度能够有效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得到显著提升。
[0018]具体地,净化池台31架设有用于观景的中间廊道。中间廊道对溢流护坡30赋予观景效益,打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具体可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来决定是否增设中间廊道,在此不再进行过多赘述。
[0019]本技术采用若干级呈阶梯设置的溢流护坡,溢流护坡内设置填充有生态填料的净化池台,不但能够有效地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实现逐级削减污染物浓度,而且溢流护坡的结构设置合理,呈阶梯设置的各级溢流护坡能够有效地对抗风浪的冲击,风浪的耐受性更佳,抗冲刷性能更强,更加稳固耐用。另外,如附图3所示,本技术可适用在河道两岸进行构建,既可以达到优化水质,又可以提高两岸景观性,同时还能有效地减少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治理水体,显著控制水土流失、减低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
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生态护坡的新型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抽泵装置、分流管组、以及若干级用于净化水体的溢流护坡,若干级所述溢流护坡呈阶梯分布,所述分流管组包括有主流管、若干分流管,所述主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抽泵装置相连接,与所述主流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的若干所述分流管布置于最顶级的溢流护坡的顶部,所述溢流护坡设置有净化池台,所述净化池台的池底堆填有生态填料,所述净化池台的池面种设有净水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生态护坡的新型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泵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远郭泽滨张锦鸿林佳鑫黄天辰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弘东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