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箱进气结构、车载空调器和车载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304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7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箱进气结构、车载空调器和车载空调系统,空调箱进气结构包括壳体和风门组件,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壳体设有出风口以及均连通出风口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风门组件包括扇形风门和板型风门,扇形风门具有通风口和均连通通风口的第一进气侧和第二进气侧,扇形风门与壳体可转动地连接,通风口与出风口连通,扇形风门用于阻隔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板型风门与扇形风门可转动地连接,板型风门用于阻隔第一进气侧和第二进气侧。运行时,在内外环混合进风的模式下,风门处于任意位置时均不易出现外部气体从车内进气通道窜入车内的情况,不易影响内气和外气的通风量,不易影响车内的温度环境,利于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供良好的乘车环境。供良好的乘车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箱进气结构、车载空调器和车载空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箱进气结构、车载空调器和车载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空调进风箱单元有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进风模式,例如,内循环进风模式、外循环进风模式或者内外循环混合进风模式,其中内循环模式主要是循环车厢内的空气,外循环模式为车外空气与车内空气循环流动。现有技术中,新能源车辆运行时,为了降低能耗采取混合车内气提高进气温度的模式时,传统的进风流道在混合时无法规避风门任意位置外气窜风至内气中,因此,容易导致内气很少或没有内气进入空调器总成,同时也会损失外气的进气量,在低温环境下外气窜入到车内,影响车内的温度环境,会引起人体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箱进气结构、车载空调器和车载空调系统,其能够在内外环混合进风的任意模式下改善外部气体从车内进气通道窜入车内的情况,不易影响内气和外气的通风量,不易影响车内的温度环境。
[000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箱进气结构,包括:
[0006]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以及均连通所述出风口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用于与鼓风机的吸风口对接;
[0007]以及风门组件,所述风门组件包括扇形风门和板型风门,所述扇形风门具有通风口以及均连通所述通风口的第一进气侧和第二进气侧,所述扇形风门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扇形风门用于阻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板型风门与所述扇形风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板型风门用于阻隔所述第一进气侧和第二进气侧。
[000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止位筋和第二止位筋,所述第一止位筋用于在所述扇形风门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时与所述扇形风门抵接,所述第二止位筋用于在所述扇形风门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时与所述扇形风门抵接。
[000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扇形风门包括底板、弧形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弧形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底板的内侧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配合,所述第一侧板同时连接于所述底板和弧形板,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进气侧,所述第二侧板同时连接于所述底板和弧形板,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二进气侧,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所述弧形板的周向上排布;所述弧形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配合形成与所述底板相对的通风口。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门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壳体
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扇形风门和板型风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扇形风门和所述板型风门转动。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齿轮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输入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输出部所述扇形风门和板型风门连接。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门组件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风门组件均与所述壳体连接。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扇形风门的边缘设置有密封胶条。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扇形风门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有定位通道,所述板型风门设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设于所述定位通道内且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可转动地连接。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空调器,所述车载空调器包括:
[0016]鼓风机和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箱进气结构,所述鼓风机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鼓风机的吸风口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对接。
[001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空调系统,所述车载空调器包括:
[0018]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载空调器。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20]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进气结构,在将进气模式调整为内外混合进气时,此时,扇形风门转动时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的任意位置,扇形风门并未关闭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并且,板型风门位于第一进气侧和第二进气侧之间,阻断内外空气流场。车外空气可以从第一进风口进入扇形风门,并且被板型风门阻挡,在板型风门的阻挡下,直接从通风口进入到出风口,被鼓风机吸走送入到空调器内。同理,车内空气可以从第二进口进入扇形风门,并且被板型风门阻挡,车内空气能够从通风口进入到出风口,在鼓风机的作用下送入空调器。通过调整扇形风门位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的位置,并且调整板型风门位于第一进气侧和第二进气侧之间的位置,能够调整内外进气量,扇形风门和板型风门处于内外混合进气模式下的任意位置时,车外空气均被板型风门阻隔,不易穿入车内,不易影响车内的温度环境。
[0021]同时,在进气结构运行时,由于不易出现窜风的现象,内外混合进气时不易出现气流碰撞的情况,不易产生噪音,降噪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箱进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风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风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内进气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外进气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外循环进气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标:
[0033]100

壳体;101

出风口;102

第一进气口;103

第二进气口;110

第一半壳;120

第二半壳;121

第一装配孔;122

第二装配孔;130

第一止位筋;140

第二止位筋;200

第一风门组件;210

第一扇形风门;211

第一底板;212

第一弧形板;213

第一侧板;214

第二侧板;215

第一转动轴;2151

第一定位通道;2152

第一避让口;216

第一进气侧;217

第二进气侧;22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箱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设有出风口(101)以及均连通所述出风口(101)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101)用于与鼓风机的吸风口对接;以及风门组件,所述风门组件包括扇形风门和板型风门,所述扇形风门具有通风口以及均连通所述通风口的第一进气侧(216)和第二进气侧(217),所述扇形风门与所述壳体(10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出风口(101)连通,所述扇形风门用于阻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板型风门与所述扇形风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板型风门用于阻隔所述第一进气侧(216)和第二进气侧(2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箱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一止位筋(130)和第二止位筋(140),所述第一止位筋(130)用于在所述扇形风门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时与所述扇形风门抵接,所述第二止位筋(140)用于在所述扇形风门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时与所述扇形风门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箱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风门包括底板、弧形板、第一侧板(213)和第二侧板(214),所述弧形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底板的内侧与所述壳体(100)可转动地配合,所述第一侧板(213)同时连接于所述底板和弧形板,所述第一侧板(213)上设置有第一进气侧(216),所述第二侧板(214)同时连接于所述底板和弧形板,所述第二侧板(214)上设置有第二进气侧(217),所述第一侧板(213)和第二侧板(214)在所述弧形板的周向上排布;所述弧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超力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