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和车载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9923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7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和车载空调系统,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包括第一冷媒输送管和第二冷媒输送管,第一冷媒输送管套接于第二冷媒输送管外,第一冷媒输送管和第二冷媒输送管之间限定出第一冷媒流道;第二冷媒输送管的管腔为第二冷媒流道;流动于第一冷媒流道的介质能够与流动于第二冷媒流道的介质进行热交换;第一冷媒输送管的两端用于分别与压缩机和膨胀阀连接;第二冷媒输送管的两端用于分别与压缩机和膨胀阀连接。其能够从根源上减弱噪音,从而提供噪音消除效果;并且省去胶泥,更加环保,也减轻了产品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和车载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车载空调制冷是通过空调系统循环运行,强制改变冷媒状态,进行热量转移,将车内热量带出车外,从而实现车内制冷。例如,新能源汽车使用电动压缩机作为冷媒循环流动的驱动部件。鉴于节能考虑,在中低负荷时对压缩机控制到较低转速,此时高压管内冷媒的压力较低,在该工况下,冷媒的过冷度不足导致未能完全液化,还存在部分气泡混合于液态冷媒中,此部分气泡经膨胀阀流出瞬间破裂出现流水声,直接影响驾乘人员的主观感受。针对该种情况,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在蒸发器进口管外部包裹一层胶泥,通过胶泥对噪音进行隔断和吸收。

2、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的空调系统降噪结构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3、1、胶泥具有吸收和隔绝声音的功能,但不能从根源上消除噪音,降噪效果有限;2、胶泥原材料为丁基橡胶,具有明显刺鼻气味,污染空气环境;3、包裹胶泥增加产品重量,不符合轻量化设计准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和车载空调系统,其能够从根源上消除噪音,从而提供噪音消除效果;并且省去胶泥,更加环保,也减轻了产品重量。

2、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包括:

4、第一冷媒输送管和第二冷媒输送管,所述第一冷媒输送管套接于所述第二冷媒输送管外,所述第一冷媒输送管和所述第二冷媒输送管之间限定出第一冷媒流道;所述第二冷媒输送管的管腔为第二冷媒流道;流动于所述第一冷媒流道的介质能够与流动于所述第二冷媒流道的介质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冷媒输送管的两端用于分别与压缩机和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二冷媒输送管的两端用于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连接。

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媒输送管的内管壁上设置有气泡切割凸起。

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冷媒输送管上设置气泡切割凸起,当冷媒流动于第一冷媒流道内时,能够对冷媒内携带的气泡进行切割,减小气泡大小,也就是说,系统运行过程中残留的气泡随冷媒运动至膨胀阀前,气泡与气泡切割凸起接触,在撞击下大的气泡被分离为多个细小的气泡,多个细小的气泡流出膨胀阀,从而有效弱化气泡流水声。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媒输送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气泡切割凸起。

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冷媒输送管上设置气泡切割凸起,当冷媒流动于第二冷媒流道内时,能够对冷媒内携带的气泡进行切割,减小气泡大小,也就是说,系统运行过程中残留的气泡随冷媒运动至膨胀阀前,气泡与气泡切割凸起接触,在撞击下大的气泡被分离为多个细小的气泡,多个细小的气泡流出膨胀阀,从而有效弱化气泡流水声。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媒流道内设置有气泡切割凸起,所述气泡切割凸起同时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媒输送管的内管壁和所述第二冷媒输送管的外管壁。

1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气泡切割凸起同时连接第一冷媒输送管和第二冷媒输送管,将第一冷媒输送管和第二冷媒输送管的部分位置阻断,冷媒流动于第一冷媒流道内时,冷媒与气泡切割凸起的接触概率大,冷媒中的气泡不易绕开气泡切割凸起,从而便于将气泡切割,减小气泡大小,减弱气泡排出膨胀阀时的噪音。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泡切割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气泡切割凸起在所述第二冷媒输送管的周向上间隔排布,以在所述第一冷媒流道内形成相互独立的多个流动通孔。

1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流道通孔,能够进一步增大气泡流动过程中被切割的概率,从而减小气泡大小。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还包括切割套,所述切割套安装于所述第一冷媒输送管或所述第二冷媒输送管的用于与所述膨胀阀连接的端部,所述切割套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冷媒流道或第二冷媒流道的多个切割通孔。

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切割套,在冷媒进入膨胀阀前,冷媒需要流经切割套,也即需要通过切割套的切割通孔进入到膨胀阀内,冷媒进入切割通孔后,切割通孔的直径小,冷媒携带气泡进入切割通孔,空间变小,气泡被压缩后破裂,形成小的气泡,从而有效弱化气泡流水声,减弱噪音。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割套包括插筒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插筒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四周边缘均凸设于所述插筒的外周面;所述切割通孔同时贯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插筒;所述插筒插接于所述第一冷媒输送管或所述第二冷媒输送管内。

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切割套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也便于与第二冷媒输送管连接,并且,通过限位板能够限制切割套插入的深度,且便于后续将切割套取出,检修和维修方便。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还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均贯穿所述第一冷媒输送管并于所述第一冷媒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支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膨胀阀连接。

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结构设计,便于第一冷媒输送管与压缩机和膨胀阀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与第一冷媒输送管连接,且连通第一冷媒流道,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压缩机和膨胀阀连接,实现了压缩机、第一冷媒输送管和膨胀阀的连通。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媒流道设置为围绕所述第二冷媒输送管的环形流道。

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冷媒流道的流通面积大,能够提高冷媒流道效率,不易堵塞。

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空调系统,所述车载空调系统包括:

22、压缩机、膨胀阀和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所述第一冷媒输送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所述第二冷媒输送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

23、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24、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通过将第一冷媒输送管套接在第二冷媒输送管外,形成包裹式的第一冷媒流道和第二冷媒流道的配合结构,也即第一冷媒流道大致处于包裹第二冷媒流道的状态。如此,流动于第一冷媒流道内的流体能够有效的与流动于第二冷媒流道内的流体进行热交换。例如,实际运行过程中,第一冷媒流道内流通高压高温介质,也即从压缩机流出的冷媒进入第一冷媒流道内,而第二冷媒流道内流通低温低压介质,也即从膨胀阀流出的冷媒进入到第二冷媒流道内,如此,第二冷媒流道内流动的低温介质能够与第一冷媒流道内流动的高温介质发生热交换,使高温介质温度降低,从而有效提高高温介质的过冷度,促进高温介质完全液化后再进入膨胀阀,也即高温介质完全液化后其内携带的气泡量大大减少甚至没有气泡,进入膨胀阀后排出,流水声小甚至完全消除,从而改善了噪音现象,乘客乘车的舒适度增加。并且,节省了胶泥,不易污染空气环境,不会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车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系统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系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超力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